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溶血病,溶血症,溶贫,溶血过度所致贫血
  • 血液内科
  • 160医学团队
  • 2022-03-11
概述
病因
症状
诊断
就医
治疗
饮食
预防
  •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是红细胞由于各种原因遭到破坏,且破坏的速率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从而发生的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慢性溶血性贫血则会出现黄疸、脾大等表现。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治愈,但原发病为遗传性疾病的溶血性贫血,不能彻底治愈。
  • 肝脾肿大
    面色苍白
    循环衰竭
    红细胞畸形
    高热
    脾功能亢进
    黄疸
    肾功能衰竭
    鼻子颜色苍白
    肢体远端出现腕垂踝垂
  • 有哪些分类?

    1、按发病和病情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

    2、按溶血的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

    3、按病因可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红细胞外部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下一篇:病因
首页 首页点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