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

  • 重症肌无力症
  • 神经内科
  • 160医学团队
  • 2022-03-11
概述
病因
症状
诊断
就医
治疗
饮食
预防
  • 重症肌无力是什么?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可出现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表现。
  • 本病好发于20~40岁女性以及40~60岁男性。
  • 呼吸困难
    感觉障碍
    构音障碍
    乏力
    疲劳
    肌肉假肥大
    手无力不自觉的...
    肩胛带肌肉萎缩
    肌体张力异常
    睡眠时睑闭合不全
  • 有哪些分类?

    依骨骼肌受累的范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至今仍采用Osserman分型法分为以下类型:

    1、成年型重症肌无力

    (1)Ⅰ型:即单纯眼肌型,占15%~20%。病变始终仅限于眼外肌,表现为上睑下垂和复视。

    (2)Ⅱa型:即轻度全身型,占30%。病情进展缓慢,且较轻,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有效。

    (3)Ⅱb型:即中度全身型,占25%。严重肌无力伴延髓肌受累,但无危象出现,对药物治疗欠佳。

    (4)Ⅲ型:即急性进展型,占15%。发病急,常在首次症状出现数周内发展至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伴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高。

    (5)Ⅳ型:即为晚发全身肌无力型,占10%。由上述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死亡率高。

    (6)Ⅴ型:较早伴有明显的肌萎缩表现者。

    2、儿童型重症肌无力

    约占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的20%,大多数病例仅限于眼外肌麻痹,双眼睑下垂可交替出现。约1/4病例可自然缓解,仅少数病例累及全身骨骼肌。儿童型中还有两种特殊亚型:

    (1)新生儿型:女性患者所生婴儿中,约有10%因母体AChR抗体IgG经胎盘传给胎儿而致肌无力。患婴表现为哭声低、吸吮无力、肌张力低和动作减少。经治疗多在1周至3个月内痊愈。

    (2)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可有明确的家族史。一般在出生后短期内出现肌无力,可以是单纯的眼外肌麻痹,也可伴有全身肌无力。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但病情发展缓慢,可长期存活。

    3、少年型重症肌无力

    指14岁后至18岁前起病的重症肌无力,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伴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
下一篇:病因
首页 首页点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