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

  •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 眼科
  • 160医学团队
  • 2022-03-11
概述
病因
症状
诊断
就医
治疗
饮食
预防
  •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什么?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指来自脉络膜的新生血管病理性地形成并生长延伸到视网膜下,或突破Bruch膜进入视网膜下色素上皮间隙中,最常见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当病灶位于黄斑区可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是主要的致盲原因。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采取抗VEGF(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光动力治疗等治疗方法,以防止进一步视网膜损害。
  • 视物变形
    视力下降
    视野中心或旁中心盲点
  • 有哪些分类?

    1、根据病灶距黄斑下无血管中心(FAZ)的位置关系分类

    (1)中心凹下CNV:CNV位于FAZ中心下。

    (2)中心凹旁CNV:CNV位于FAZ中心200μm以内,但不在FAZ中心之下。

    (3)中心凹外CNV:CNV位于FAZ中心200μm外。

    2、根据病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位置关系分类

    (1)Ⅰ型CNV:CNV病灶未突破RPE细胞层位于其下,又称RPE下型。

    (2)Ⅱ型CNV:CNV病灶突破RPE细胞层位于其上或神经上皮层,又称RPE上型。

    (3)混合型CNV:RPE细胞层上、下均有CNV病灶存在。

    3、根据CNV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分类

    (1)典型性CNV:在FFA早期时,可呈边界清晰的高荧光轮廓的病灶,可表现为不同形状,如花边状、绒团状,随造影时间延长染料进行性渗漏积聚,CNV边缘模糊。

    (2)隐匿性CNV:缺乏典型CNV荧光表现,但存在渗漏,即在造影早期阶段不能显示清晰CNV边缘。

    4、根据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分类

    (1)焦点状CNV:又称热点状CNV,CNV病灶≤1PD(视盘直径)范围,边缘较清晰或荧光较明显。

    (2)斑点状CNV:CNV病灶>1PD范围,边缘清晰或不清楚,强度一般较焦点状CNV弱。

    (3)结合型CNV:混合型CNV。

    5、根据CNV病灶活动程度分类

    (1)活动性CNV:造影早期显示渗漏,随时间延长渗漏增加,边缘不清,显示血管进行性渗漏。

    (2)非活动性CNV:造影早期无渗漏表现,晚期时出现病灶染色边缘清晰。
下一篇:病因
首页 首页点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