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

伤寒

  • 伤寒杆菌,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急性,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传染
  • 传染病科
  • 160医学团队
  • 2022-03-11
症状
概述
  • 有哪些典型症状?

    伤寒在发病前有一段潜伏期,时间长短与与伤寒杆菌的感染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波动范围为3-60天,通常为7~14天。

    1、初期

    为病程的第1周,起病缓慢,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可伴有畏寒;热度呈阶梯形上升,有时可达39~40℃。还可伴有全身疲倦、乏力、头痛、干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表现。右下腹可有轻压痛。部分患者能扪及肿大的肝脾。

    2、中期

    为病程的第2~3周,可出现伤寒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1)持续发热:体温上升到达高热以后,多呈稽留热型。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抗菌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由于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谵妄、颈项强直甚至昏迷。儿童可出现抽搐。

    (3)相对缓脉:正常情况体温每上升1℃,脉搏约增加18次/分,但若体温升高和脉搏增快不成比例,则为相对缓脉。一般成年患者常见,但并发心肌炎时,表现不明显。

    (4)玫瑰疹:多数患者在病程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直径2~4㎜,压之褪色,主要分布在胸、腹及肩背部,一般在2~4天内变暗淡、消失,可分批出现。有时可变成压之不退色的小出血点。

    (5)消化系统症状:大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腹部隐痛,位于右下腹或呈弥漫性。还多见便秘症状。仅10%患会者出现腹泻,多为水样便。右下腹可有深压痛。

    (6)肝脾肿大:大多数患者有轻度的肝脾肿大。

    3、缓解期

    为病程的第4周,患者体温逐步下降,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减轻。但由于小肠病理改变仍处于溃疡期,有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4、恢复期

    为病程的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
下一篇:概述
首页 首页点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