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

  • 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反社会行为,反社会,社会,行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对立,违抗,障碍
  • 精神心理科
  • 160医学团队
  • 2022-03-11
概述
病因
症状
诊断
就医
治疗
饮食
预防
  • 品行障碍是什么?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CD)是指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反复的、持续性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侵犯了他人公共的利益,影响了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学习和社会功能。本病是一种严重的外向型行为障碍,包含了严重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两大特征,其发生与遗传、家庭、社会因素等有关。
  • 情绪失控
    反社会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
    对立违抗性行为
    反复的持续性的攻击性
    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侵犯了他人公共的利益
  • 有哪些分类?

    1、基于起病的年龄分类

    (1)儿童期起病型:在10岁以前,个体至少表现出品行障碍的1种特征性症状。

    (2)青少年期起病型:在10岁以前,个体没有表现出品行障碍的特征性症状。

    (3)未特定起病型:符合品行障碍的诊断标准,但是没有足够信息来确定首次症状起病于10岁之前还是之后。

    2、基于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很少有品行问题达到诊断标准,并且品行问题对他人带来的伤害比较小(例如,撒谎、逃学、未经允许在外过夜、破坏其他的规则)。

    (2)中度:品行问题的数量和对他人的影响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例如,当着事主面的偷窃、破坏)。

    (3)重度:有很多品行问题达到诊断标准,或者品行问题对他人造成严重伤害(例如,强迫他人发生性关系、对身体的残酷行为、使用武器,当着事主面的偷窃、破门而入)。
下一篇:病因
首页 首页点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