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

  • 风湿性与非风湿性瓣膜病,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单瓣膜病变,多瓣膜病变,风湿性,非风湿性,风湿,瓣膜病,瓣膜,单瓣膜,病变,多瓣膜,心脏,瓣膜病,瓣膜病,瓣膜病,瓣膜病
  • 心血管内科
  • 160医学团队
  • 2022-03-11
症状
概述
  • 有哪些典型症状?

    1、二尖瓣狭窄

    (1)症状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为最早出现的症状,运动、感染、发热、情绪紧张、妊娠或心房颤动为常见诱因。随着病程发展,日常活动以至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

    咯血

    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痰中带血丝或血痰,与支气管炎肺淤血或肺毛细血管破裂有关,常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②突然大咯血,色鲜红,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为左心房压力突然增高,导致肺静脉与支气管静脉间侧支循环曲张破裂所致,多见于早期,后期因静脉壁增厚以及随着病情进展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及右心功能不全,大咯血发生率降低;③粉红色泡沫样痰,为急性肺水肿的特征;④肺栓塞时咯血量较大,多为暗红色黏稠血痰。

    咳嗽

    常见,冬季明显。常为干咳,多在夜间睡眠(平卧)或劳动后加重,可能与支气管黏膜水肿、增大的左房压迫左主支气管有关。并发支气管或肺部感染时,咳嗽,咯黏液样或脓性痰。

    右心衰竭

    出现体循环淤血症状,纳差、腹胀、尿少、水肿,夜尿增多,肝区胀痛甚至出现黄疸等。右心衰出现后,肺淤血减轻,原有的呼吸困难及咯血可以减轻。

    血栓栓塞

    为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约20%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血栓栓塞,其中的15%-20%由此导致死亡,发生栓塞者约80%有心房颤动,故合并房颤的患者需予预防性抗凝治疗。

    其他

    症状扩张的左肺动脉和扩大的左心房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扩大的左心房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部分病人发生血栓栓塞症状。

    (2)体征

    视诊

    重度二尖瓣狭窄可见“二尖瓣面容”,两颧紫红色,口唇轻度发绀。儿童期发生二尖瓣狭窄,可见心前区隆起。

    触诊

    明显右心室肥厚者心尖搏动弥散、左移,胸骨左缘3-4肋间右心室收缩期抬举性搏动,心尖区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腰消失而呈梨形。

    听诊

    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呈递增型,较局限,左侧卧位明显,用力呼气或体力活动后更清楚。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提示瓣膜尚有弹性,活动度好;如瓣叶钙化僵硬,则第一心音减弱,开瓣音消失。肺动脉高压时出现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由于肺动脉扩张,在胸骨左上缘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和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Graham-Steel杂音,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右心室扩大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出现三尖瓣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明显。

    其他

    体征右心衰竭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浮肿、腹水和发绀等。右心室扩大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可有肝脏搏动。

    2、二尖瓣关闭不全

    (1)症状

    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无症状期可长达20年。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终身无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已有不可逆心功能损害,且进展迅速。常见有疲乏无力、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心排血量减少及肺淤血症状。后期出现右心衰及体循环淤血症状。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重者很快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2)体征

    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后期亦可向右扩大。

    听诊

    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心尖部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并可掩盖第一心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分裂,严重反流可出现低调第三心音。肺动脉高压时可闻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

    3、主动脉瓣狭窄

    (1)症状,出现较晚。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为典型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为肺淤血引起的常见首发症状,见于95%的有症状患者,进而发生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严重者有急性肺水肿。

    心绞痛

    见于60%的有症状患者,多为劳力性,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后缓解,主要由心肌缺血引起。

    晕厥或黑矇

    见于15%-30%的有症状患者,多发生于直立、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少数在休息时发生,由于运动时外周血管扩张而心排血量相对减少,心肌氧耗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致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脑循环灌注压降低,发生脑缺血所致。休息时晕厥多由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骤减所致。

    其他

    症状主动脉瓣狭窄晚期可出现明显的疲乏、虚弱、周围性发绀等表现。右心衰竭出现肝肿大、心房颤动、三尖瓣反流等。

    (2)体征

    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可出现收缩期震颤。

    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诊

    心尖部第一心音正常;因左室射血时间延长,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也可出现第二心音逆分裂。典型杂音为主动脉瓣听诊区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

    其他

    体征重度狭窄可有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脉搏细弱。后期可有心衰体征。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症状

    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多年无症状,甚至可耐受运动。最先的主诉与心搏量增多有关,如心悸、心前区不适、头部搏动感等。晚期左室功能失代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肌缺血所致胸痛较主动脉瓣狭窄少见。体位性头晕常见,与脑供血不足有关;晕厥罕见。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和低血压。

    (2)体征

    视诊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

    触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有水冲脉。

    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明显,呈靴形。

    听诊

    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前倾位和深吸气更易听到,可向心尖部传导;重度关闭不全时,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期柔和低调隆隆样杂音(Austin-Flint杂音),系反流血液冲击二尖瓣引起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形成相对狭窄所致。可有动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

    5、联合瓣膜病变

    多个瓣膜损害时,总的血流动力学异常较各瓣膜单独损害者严重,两个体征轻的瓣膜损害可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但联合瓣膜病的联合存在常使单个瓣膜病变的典型体征改变,从而给诊断带来困难。如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使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晚期杂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周围血管征不明显。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狭窄时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减弱,第四心音减弱或消失,同时心尖区舒张期杂音亦可减弱。临床诊断时须仔细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瓣膜病具有特别的诊断价值。

    6、并发症

    (1)心力衰竭

    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约发生于70%的患者。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诱因,其次为心律失常、劳累、情绪激动、妊娠等。严重左心衰竭及重度二尖瓣狭窄时,常在上述诱因下发生急性肺水肿,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濒死感,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满肺干湿啰音,甚至昏迷、死亡。

    (2)心律失常

    以心房颤动最常见,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和左房明显扩大者。房性早搏为房颤的前奏,开始为阵发性心房扑动和颤动,以后转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形成后可诱发或加重心衰,易形成心房内血栓,引起动脉栓塞。

    (3)栓塞

    最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房颤病人。左房扩大和淤血易形成左房血栓,脱落后可引起动脉栓塞,其中以脑栓塞最多见。心房颤动和右心衰竭时,在周围静脉、右房可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肺动脉栓塞。

    (4)感染性心内膜炎

    随着器械检查和静脉输液的机会增多,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增多趋势,但多见于狭窄不严重而炎症尚未静止者。瓣膜增厚、变形、狭窄严重且合并心房颤动反而少见。

    (5)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见,并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下一篇:概述
首页 首页点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