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广泛应用的是以组织学分类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可分为:
(1)增生性息肉:以胃窦部及胃体下部居多。好发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炎者。多单发且较小(<1cm),有时可见充血、糜烂。
(2)炎症性息肉:胃黏膜炎症可呈现结节样改变。
(3)错构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在组织学上表现为正常成熟的黏膜成分呈不规则生长,黏液细胞增生,腺窝呈囊性扩张,平滑肌纤维束从黏膜肌层向表层呈放射状分割正常胃腺体。
(4)肿瘤性息肉:胃腺瘤最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占全部胃息肉的10%,好发于胃窦或胃体的中下部。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息肉可根据病理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0%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进展为癌,需要早期切除。
2、按息肉的数目分类
(1)单发性:即胃镜下仅发现一枚息肉。
(2)多发性:多发性息肉有数十至100个以上的息肉汇集。又可分为家族性与非家族性。
(3)息肉病:除胃部有息肉外,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也会有息肉的出现。
3、按大体形态分类
蒂指的是连接胃黏膜与息肉的部分。胃息肉可表现为有蒂、亚蒂、无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