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月经失调怎么办?没想到这个方法好处这么多

健康160 2018/04/17 阅读数:1.8万

月经不调,特别是痛经可说是很多女性朋友们的“通病”了,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过得是“水深火热”。喝点红糖水,贴个暖宝宝也是无济于事,闹心......

 

那么,究竟拿什么拯救你,我们亲爱的“大姨妈”?不妨一起来了解下先。

 

一、什么是“月经不调”?

35822715_ML.jpg

 

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包括痛经、月经提前、月经推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等等。具体的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包括不规则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二、月经不调,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两大类:

 

(1)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原因引起

 

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

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

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

 

三、有啥治疗的好方法?

 

在医院门诊,经常碰到很多女同胞想通过穴位埋线减肥,瘦腹、瘦腰臀部、瘦小臂、瘦大腿等等。

 

其实,就临床而言,穴位埋线作为针灸的一种替代疗法,在很多疾病治疗上都疗效显著,特别是针对女同胞的月经问题。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主要治疗临床上诊断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性的月经病,应该排除上述的各种器质性原因形成的月经不调。

 

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月经病虽然有先期、后期、不定期的周期异常,量多量少的经量异常,以及经期延长,但病因病机上不外乎肝脾肾三脏,虚实、寒热、郁瘀三方面。

 

治疗上当调肝、健脾和益肾为根本大法。在处方选穴方面以背俞穴的肝俞、脾俞、肾俞为基础,任脉穴的中脘、关元、气海补气血、调冲任,辅助以清热、散寒、行气、活血经穴即可处方。只是实证如单纯的血热、瘀血和肝郁应注意慎用背俞穴。

 

35953709_ML.jpg

 

(一)月经先期

 

A、气虚型 :

 

主要涉及脾肾二脏,表现为脾气虚症状如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或肾气虚症状例如经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黯或有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取穴以背俞穴和相应的原穴为主,兼取气海与三阴交。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气海、三阴交。 


B、血热型:以清热为主,兼以疏肝和养阴。

 

1)阴虚血热证: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取穴:三阴交、太溪、血海、地机、行间。


2)阳盛血热证: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取穴:曲池、血海、地机、外关、行间。


3)肝郁化热证: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取穴:蠡沟、行间、阳陵泉、阴陵泉、期门、太冲。

 

(二)月经后期

 

本病主要由营血不足血海空虚,月经不能按时满溢,或由寒  客胞宫,或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凝滞,冲任受阻而致。常见分型有 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

 

  A、肾虚型:表现为经期错后以及肾虚系列症状, 治宜补肾益气调经。取穴:   肾俞、命门、关元、太溪。

 

  B、血虚型:表现为经期错后以及血虚系列症状,治宜补血调经。取穴:公孙、三阴交、血海、足三里、地机。

 

  C、血寒型:

 

  1)虚寒证:表现为经期错后与虚寒系列症状,治宜扶阳祛寒调经。取穴:命门、关元、肾俞、脾俞、太溪、血海、地机。 

 

  2)实寒证:表现为经期错后与实寒系列症状,治宜温经散寒 活血调经。取穴:命门、足三里、水道、大椎、曲池。

 

  D、气滞型:表现为经期错后与气滞系列症状,治宜理气行滞 活血调经。取穴:蠡沟、三阴、阴陵泉、行间、太冲、血海。

 

  E、痰湿证:表现为经期错后与气滞系列症状,治宜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取穴:足三里、丰隆、阴陵泉、行间。

 

(三)月经过多

 

本病分气虚、血热和血瘀。主要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经血量多。

 

A、气虚型:表现为行经量多与气虚系列症状。治宜补气升提,固冲止血。取穴:血海、地机、百会、气海、子宫穴。

 

B、血热型:表现为经行量多与血热系列症状。治宜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取穴:三阴交、血海、隐白、曲池。

 

C、血瘀型:表现为经行量多与血瘀系列症状。治宜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取穴:曲池、合谷、三阴交、血海、行间、水道。

 

(四)月经过少

 

本病主要为精血亏少、冲任不足或寒凝瘀阻,冲任气血不畅,血海满溢不多而致。

 

A、肾虚型: 表现为月经量少与肾虚系列症状。治宜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取穴:太溪、肾俞、三阴交、气海、关元。 

 

B、血虚型:表现为月经量少与血虚系列症状。治宜补血益气调经。取穴:血海、地机、三阴交、脾俞、关元。

 

C、血寒型:表现为月经量少与血寒系列症状。治宜温经散寒,活血调经。取穴:行间、太冲、曲池、血海、地机。

 

D、血瘀型:表现为月经量少与肾虚系列症状。治宜活血化瘀 理气调经。取穴:太冲、蠡沟、血海、气海。

 

四、担心......具体怎么个操作法?

 

对于治疗方式,了解过程,帮助一定程度克服未知的恐惧显得很关键了,一起来具体了解怎么个操作法吧。

 

42397918_ML.jpg

 

1、中医埋线疗法治疗宫内放置节育环后经期延长

 

取穴:主穴取阴分、气海、关元、三阴交。

 

配穴:气血亏虚者配足三里、脾俞、肾俞、归来;血热者配血

海、中极;瘀血者配地机、血海;肾阴虚者配太溪、肾俞;肾阳虚者配命门、肾俞。

 

操作周期:每次依辨证取3~4个穴位进行理线,每次选用的穴位不同于前1次,每月埋线1次,连续3次为1疗程。

 

2、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月经过少

 

主穴:气海、关元、子宫、次髎。

 

配穴:肾虚型加肾俞,血虚型加膈俞,血寒型加关元俞,气滞血瘀型加气海俞,痰湿阻滞型加脾俞。次髎直刺,气海、关元沿前正中线向下斜刺,子宫向内下方斜刺,背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度1.5~2cm。

 

操作周期:分别于月经周期的第7天和第20天给予治疗,每个月经周期治疗2次,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共穴位埋线4次。

 

3、中医穴位埋线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月经后期

 

主穴:取气海、关元、三阴交。

 

配穴:兼血寒凝滞:加肾俞、膀胱俞、归来。兼肝血亏虚:加脾俞、足三里、血海。兼肝气郁滞:加肝俞、阳陵泉、太冲。每次治疗主配穴各取一对(均双侧取穴),交替使用。

 

操作周期:每10 天埋线 1 次,3 个月为1疗程。月经期暂停埋线。另在以关元穴、归来穴为中心,向外周扩展 1~3 寸左右的部位, 用点燃的艾条施以回旋灸20 min, 施灸隔天1次,月经期及埋线当天停灸,疗程与埋线治疗一致。 就诊时教会患者施灸方法,可在家自行施灸。

 

总之,对于穴位埋线操作,重点总结以下几点:

 

(一)、针具的选择

 

12_副本.png

 

(二)、埋线的操作

 

图解埋线疗法过程:


1、根据个人情况,中医望闻问切,辩析体质,确定治疗方案,辩证选穴。


2、定穴位。


3、无菌操作,局部消毒。


4、将针芯回退1-2cm,在针头放入可吸收线。

 

13_副本.png

 

5、快速扎入穴位,得气后,将针芯向前推,送入穴位。

 

14_副本.png

 

埋线后,大概卧床休息5-10分钟,无不适就可回家!

 

在此,提醒进行治疗的患者,注意以下事项:

太饿,太饱,太渴,过度疲劳,虚弱,例假期间都不适宜埋线;埋线后不可马上喝冷饮,不能吃辛辣,发散的食物;应注意休息,不宜高强度锻炼;6小时以后可洗澡;胶原蛋白线也是一种蛋白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有蛋白质过敏体质的朋友,要慎重选择。

 

五、穴位埋线,还有哪些功效?

64961105_ML.jpg

 

穴位埋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性、免疫低下等疾病的治疗,特别对半身不遂、肥胖、面瘫后遗症、癫痫、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痿证、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便秘、腹泻、慢性胃炎、胃痛、功能性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脂血症、遗尿、尿失禁、神经官能症、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疗效显著,且能同时调节人体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对于女性保健调理诊治(青春期、育龄期、围绝经期),孕前调理、孕后保健、产时保健、产后保健、药流术后等等,均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关于月经不调,你还有疑问?

点击图片咨询专业医生

医生名片-推荐版20180313.jpg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