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其他两项是尿常规、大便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许多人拿到报告单,就被上面的“+”“↑”“↓”等标注吓到。咱不要自己吓自己,现在小六就来教你如何读懂血常规报告单。
一、报告单上的符号代表了什么?
“↑”代表该指标高于正常范围
“↓”代表该指标低于正常范围
二、如何看血常规报告单?
1、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
增高:严重呕吐、腹泻、排尿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脱水、缺氧、肺源性心脏病、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等。
降低:贫血、失血等。
2、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
增高: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大出血、中毒、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降低: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病毒感染、理化损伤、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3、血小板(PLT)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感染、恶性肿瘤、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等。
降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等。
4、网织红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
增高:溶血性贫血、缺铁障碍性贫血、大量出血等。
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血沉(ESR)
增快:炎症、结核病、风湿病活动期、恶性肿瘤等。
减慢:严重肝损害、脱水、使用抗炎药等。
6、淋巴细胞(L)
增高:传染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血液病等。
降低:放化疗、应用激素、免疫缺陷、尿毒症等。
7、单核细胞(M)
增高:传染病、寄生虫病、感染、血液病、胶原病等。
降低:无明显意义。
8、嗜酸性粒细胞(E)
增高: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血液病等。
降低:大手术、烧伤、长期应用激素等。
9、嗜碱性粒细胞(B)
增高:血液病、骨髓纤维化、脾切除、铅锌中毒等。
降低:无明显意义。
三、注意事项
① 抽血前一天不要吃过于油腻、高蛋白及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避免大量饮酒。
② 从体检前一天的20:00后开始禁食,直到抽血完毕。
③ 抽血后在针孔处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切勿揉搓,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④ 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休息,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⑤ 若抽血部位出现淤青,不必惊慌,一般淤青可自然消退,在抽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热敷也可以加快淤青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