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有哪些表现?不吃药自己能调整好吗?

健康160 2018/07/26 阅读数:5万

本文作者:唐建军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心理卫生科  副主任医师

 

刘先生今年30岁,去年从国外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至深圳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参加工作后,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大的原因,逐渐出现容易焦虑烦躁,心里经常会出现一些莫名的担心,但自己也不知道在担心什么。

 

变得容易发脾气,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想暴怒,甚至出现想打人的冲动。脑子里经常会胡思乱想,难以停下来,担心的事情很多,如担心工作做不好,会失业。担心身体健康,感觉身体可能得了大病。经常感觉身体不舒服,如头晕,头痛,头部像戴了紧箍咒一样。有时还感觉胸闷,胸部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

 

有时还感觉呼吸不过来,需要大口喘气才感觉舒服一些。睡眠变差,晚上11点多上床睡觉,凌晨2、3点甚至3、4点钟才能睡着,早晨7、8点钟就醒了。刘先生对现在的睡眠状况很恐惧,担心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让自己猝死。

 

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工作效率明显下降。领导看到他明显不在状态,找他谈过几次话。刘先生也认为自己可能无法胜任目前工作,准备近期辞职。

 

36314765_high_res_comp.jpg

图源:123RF正版图片库

 

 

1、刘先生为何如此多“焦”呢?

 

经过医生和患者详细交流,结合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初步判断刘先生患的是焦虑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焦虑症的知识。

 

 

2、焦虑症有哪些表现?

 

焦虑症的基本特征是对于诸多事件或活动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担心。紧张度、持续时间或焦虑和担心出现的频率都与现实可能性或预期事件的冲击不成比例。个人发觉很难控制担心的情绪,难以控制这些担心的想法不打搅注意力,无法专注于手头上的任务。

 

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经常担心常规的生活情况,例如可能的工作责任、健康状况和财务状况、家庭成员的健康、担心不幸的事情会发生在孩子身上,或一些很小的事情(例如做家务或约会迟到)。青少年儿童则倾向于过分担心他们的能力或学习成绩。

 

在焦虑症的发展过程中,担心焦虑的对象会不断变化。除了焦虑和担心外,诊断焦虑症还需具备下列症状中的至少三种:坐立不安,感觉紧张或烦躁,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困难或思维出现空白,易激惹、肌肉紧张、睡眠紊乱。

 

 

3、焦虑症常见吗?

 

是不是只有个别人才有?科学的研究显示,大概每16人中就有1人患有广泛性焦虑症。青年人特别是职场人士发病率更高,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广泛性焦虑症,是这类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儿童患病较成年人少,但在临床中也不少见。主要见于高中生,原因可能与学业压力大有关。

 

 

4、焦虑症对个体和社会有哪些危害或不利影响呢?

 

首次: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工作中,过度担心会损害个体特别是职场人士快速高效处理事物的能力。同时过度担心会耗时、耗力;与肌肉紧张有关的症状,紧张或烦躁不安的感受、倦怠,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睡眠紊乱都会加重这种损害。

 

其次:广泛性焦虑症极易共患其他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和恶劣心境最为常见。共病会让患者的治疗难度增加,预后更差,提高残疾和功能症发生率;共病慢性躯体疾病,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举个简单例子,一位患了高血压的患者,如果共病焦虑症,会让患者经常担心自己的血压,一天可能测量数次甚者十多次血压,患者可能还会担心高血压可能会让脑血管破裂,出现脑血管疾病。长期紧张、焦虑,身体不能放松,也会让患者对降压药的反应不敏感。因此焦虑症会增加躯体疾病的治疗难度,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会增加其经济负担,患者本人和整个家庭都会很痛苦,自然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感。

 

第三: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内心实际上非常痛苦,但由于不像躯体疾病能得到家人的理解,有时还被家人误认为他是在“作”,无病呻吟,没事找事。这种情况下患者认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情况。

 

 

5、焦虑症的病因是什么?

 

焦虑症的病因至今不是非常明确,最可能的解释是:该病是特定的易感素质和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童年创伤性经历、童年抚养方式、近期生活事件等。易感素质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及遗传因素有关。神经生物学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大脑内5-HT、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上述大脑内神经递质功能达到抗焦虑效果。

 

39157737_high_res_comp.jpg

图源:123RF正版图片库

 

6、焦虑症能治好吗?如何治?不吃药,不治疗自己能调整好吗?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焦虑症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但有个前提,需要接受治疗。如果不接受医生的治疗或建议,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这就会比较困难。

 

焦虑症治疗的治疗目标是做到尽可能早诊断(出现情绪问题尽早寻找医生,不要拖延);及时规范治疗(焦虑症的治疗分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治疗);尽快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经过正规治疗,焦虑症患者大多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个别严重焦虑症患者由于非常痛苦,可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悲剧的发生);坚持服药,定期至医生处复诊,以便防止复发。

 

 

7、经常有患者朋友问,我的焦虑症经过治疗已经好了,还要再服用药物吗?

 

很多患者在治疗几周后情绪有所稳定后,就不再继续治疗,这样就会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为了防止焦虑症复发,目前倡导全病程治疗。

 

具体来说,急性期治疗8-12周,主要是控制症状,达到临床治愈,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在急性治疗期间,使用抗焦虑药物后一般需要两到三周才起效,不是使用药物后即可起效。加上患者一开始服用药物会出现一些头晕、恶心、心慌、食欲降低等副作用,患者可能会更焦虑或身体不舒服。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前两周患者需要坚持一下,一般来说一周之后药物的副作用就会逐渐减轻了。坚持一两周身体适应,药物起效后,焦虑症状才会逐渐改善。

 

巩固期治疗至少2-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定,复燃风险较大,继续使用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

 

维持期治疗时间一般至少1年。之后再逐渐减药,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低焦虑症的复发。

 

 

8、药物治疗时需注意哪些问题呢?

 

要及时规范治疗,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每天都要按时服药。焦虑症与抑郁症的治疗类似,都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经常给患者举例说明焦虑症、抑郁症其实和糖尿病、高血压类似,需要定期至医生处复诊,和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特别是在用药的前几周,最好每周能到医生处复诊一次,这样医生能了解患者服药后有什么反应,便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另外,医生针对患者的情况,可以每次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对患者也有很大帮助的。

 

很多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认为自己的血压、血糖控制的差多了,就自作主张,自行停药,一段时间后患者的血压、血糖就又升高了。焦虑症、抑郁症的治疗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中断治疗,起初情绪可能比较稳定,但一段时间后,或遇到一些负性生活事件,患者的焦虑症又可能再次复发。这样的话,对患者的影响更大。

 

一般建议患者尽量不在假期前、重大的生活事件(比如结婚)及应激性事件发生时结束治疗。因为这些事情都可能会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的病情波动。当然,如果焦虑症患者的病情稳定,服药时间也足够长了,可以停药,但要逐步停用,以便使撤药反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并且停药后,最好和你的主诊医生保持联系,定期复诊,以免复发。

 

 

9、作为家人如何给予焦虑症患者帮助呢?

 

家属一定配合医生,监督患者是否有遵医嘱,包括是否每天都按时服药,是否有运动,睡眠有没有保持规律。在门诊中也发现这种情况,家属认为焦虑症不要服药治疗,自己调整就行,不让患者服药或接受心理治疗,这样是非常不对的。

 

家人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焦虑症的知识,焦虑症和其他的心理疾病一样,只有患者能感受到痛苦,有时这种痛苦比外伤更重。患了焦虑症不是这个人软弱,也不是这个人矫情。家属应该为患者提供支持和鼓励,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多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不要指责他。

 

我经常对职场人士说:你目前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患了焦虑症,这是身体向你提出的预警信号。再这样折腾身体,现在患了焦虑症,以后身体还可能出现其他更严重的问题。

 

那怎么办,减轻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学会团队合作,不要事必躬亲,相信其他的同事。适当休息,减少加班,给自己的身体、心理放个假,出去旅游一下。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在11点半之前睡觉。经过药物治疗和个人的积极调整,焦虑症绝大部分都能得到良好的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作者:

唐建军,心理卫生科.jpg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