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 咚 咚
课堂上老师敲了几下黑板:“请各位同学集中注意力,我们要开始上课了。”这大概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场景。虽然老师已经善意提醒,我们还是会避免不了在上课的时候走神。
注意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成绩以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以下几点:
“注意”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发育和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孩子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宝宝越小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越短,新生儿注意力是5~10秒,3个月宝宝注意力1~2分钟,6个月是2~3分钟,1岁半是5分钟,2岁幼儿的注意力为7分钟,3岁为9分钟,4岁是12分钟,5岁孩子的注意力则为14分钟。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所有学龄前孩子的共性。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孩子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会随着年龄而增长,当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发育程度不会完全相同,有的孩子会快一些,有的孩子则会慢一些。
①生理因素:
主要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等,导致宝宝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感觉系统功能失调,例如视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对看图、看书缺乏兴趣,给人呈现出疲劳状,模仿极其简单的线条图画都有困难。
触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则因为敏感的触觉,抗拒一切触抚行为,表现为心神不安、易受惊吓,注意力难以集中。
②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造成宝宝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生活中要让宝宝觉得自己有安全感,我们可以经常鼓励宝宝,但是不能让宝宝产生过多的依赖性,心理因素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
③环境因素:
一个好的环境必然对孩子的成长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如果孩子是在噪杂的环境下生活,宝宝则会常处于莫名的兴奋状态,无法集中注意力。
当然太过于封闭或者是安静对孩子也不好,长时间会造成孩子自闭,对爸爸妈妈的依赖性特别强,长期缺乏活动,因此环境是否恰当主要是看家长和家庭环境。
④教育方式:
由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不恰当,对宝宝过分宠溺,缺少行为规范,容易使他养成频繁转换注意力的习惯。
另外,经常要求宝宝做不感兴趣或者超过能力的事情,宝宝也会通过不断变换活动来回避问题以逃避责骂。
有的家长总是一次性给宝宝提出高要求或者刻意干预宝宝的活动,也容易使宝宝的注意力难以集中。
总结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往往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一定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这样不但没效果,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后纠正会越发困难!
1、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情况下孩子们对于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事就会更加感兴趣,因此在训练孩子注意力的初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孩子相对感兴趣的事。
2、掌握孩子自身的特点: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集中力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5岁左右的孩子它可能可以将对一件事的注意最多也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的样子,而到了12岁以后孩子的注意力的集中度可能就可以达到半个小时以上了。
家长的要注意掌握孩子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
2、排除干扰:外界的因素是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比如说大声的说话,电视声或者是一些其它的事情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因此做家长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减少外界对孩子的干扰,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
3、适当的表扬:表扬是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一个较好的方式方法。家长不时的给孩子鼓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他之前只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而现在可以15分钟了,或者说哪怕只有1分钟的提高也都要及时的表扬孩子。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实践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家长可根据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只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并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