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专家组会诊,2月3日下午,深圳再有5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痊愈出院。至此,深圳累计有10名确诊患者出院。
▲ 42岁的出院患者(南方日报朱洪波 摄)
经过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5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明显好转,肺部病灶较入院时明显吸收好转。
(南方日报朱洪波 摄)
深圳市疾控中心先后进行2次检测,5名患者的病毒核酸结果均转为阴性,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确诊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表示,患者体内已不存在新型冠状病毒,也就不具有传染性。2月3日,专家组会诊确认上述5名患者已达到出院指征,患者出院后还需定期随访。
今天这批5名出院的患者中,最短住院11天,最长住院17天;病程最短的14天,最长的30天。
在深圳今天新增的出院病例之前,据广东省卫健委通报,截至2月2日24时,全省累计出院14例,无死亡病例。
广东省第一例出院病人来自深圳,目前全省各市的出院病人中,深圳最多。
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唯一的确诊阳性病人定点救治医院,积累了不少“实打实”的经验。
有不少“吃瓜群众”呼吁医院公布自己的救治“心得”。
▽
1月3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制定了“深圳版”的诊疗方案,并于今天公布,为全国同行提供参考——
方案全文扫码查看
深圳市三院介绍,“深圳版”方案集结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广东省的专家以及钟南山院士的集体经验与智慧,是在参考“国家指南”“广东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该院临床一线的诊疗经验而制定。
国家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广东指南: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专家共识(第二版)》
与“国家指南”相比,“深圳版”方案对疾病加重的时间节点和风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等进行了重点描述。
01
实验室检测
增加“粪便”一项
近日,深圳市三院在某些“新型肺炎”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阳性。
为此,“深圳版”诊疗方案在实验室检查标本中增加了“粪便”一项,提示可在鼻拭子、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应用RT-PCR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但该方案强调,“新冠病毒”的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尚不明确。
02
症状判断
强调部分病人可能“无明显症状”
重症患者也可能“无明显发热”
深圳近日公布的确诊案例中,有部分患者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病变,核酸测试结果也为阳性。
对此,“深圳版”方案强调——
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也可为传染源;
不典型病例可以无明显发热等症状;
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度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要警惕少数轻症病例向重症发展过程中发热等症状并不明显,但肺部影像学提示病灶明显;
此外,胸片结果与肺部CT可不一致,CT更能真实反映肺部病变。
在诊断标准上,“深圳版方案”增加了密切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
03
治疗方法
轻、重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各有不同
强调对轻症患者每三天至少检测一次新型冠状病毒RNA,提倡早期氧疗,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每日监测病毒核酸载量,逐层推进抗病毒治疗方案;
在不同的治疗效果和病程上,使用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已开始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病毒载量持续不降情况下使用恢复期血浆和特异性抗体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在病情进展早期建议有条件可用IgM型人免疫球蛋白,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明显下降的患者及时应用胸腺法新等免疫支持治疗。
同时,提倡对症、支持治疗,如早期肠内营养,使用白蛋白、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以及预防血栓形成等治疗。
“新型肺炎”深圳市服务平台上线了
看疫情最新通报、找深圳发热门诊、线上咨询
都OK,贼方便!
▽
识别二维码进入
▽
-End-
「喜欢就点赞」
资料来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