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生命时报 2020/02/13 阅读数:1.2万


看起来和健康人一样,没有发热、咳嗽、胸闷等不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却呈阳性。近日,这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在全国多地出现。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国家卫健委第四版防控方案和第五版诊疗方案,都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这类人的传染性如何?怎样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本文记者、编辑丨郑荣华
 
 
1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对“无症状感染者”给出了以下定义:

 

 

也就是说,有些人已携带新冠病毒,但不发病,没有什么不适(如咳嗽、发热、胸闷等),他们很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已经感染了。

 

值得注意的是,无症状感染者与“假阴性者”不同: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报告为阳性,无症状;假阴性者核酸检测报告为阴性,多有症状。

 

 
2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哪些人?

 

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多数有疫区接触史,或与确诊病人接触过,主要发生在家庭成员中

 

比如,全国最早通报的一例无症状感染者,一女子1月10日从武汉回到河南安阳,家中5名亲属陆续发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而她本人并未出现症状。

 

根据官方通报,广东、山东、河南、湖北、四川、辽宁、浙江、吉林、湖南、海南、重庆、内蒙古、广西等地,均已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

 

 
3
无症状的原因是什么?

 

无症状感染者并非新冠肺炎所特有,很多病毒、细菌导致的疾病,都可能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比如,有些登革热患者并未出现临床症状,而登革热抗体呈阳性,临床上将这类人称为 “隐性感染者”或“亚临床型感染者”。

 

感染了新冠病毒却没有症状,可能与感染者的免疫反应程度有关,与体内携带的病毒数量一般无关。

 

身体素质好的人,在病毒产生较大破坏前,自身的免疫反应可能就会将病毒控制住,人体反应不明显。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来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有多少。但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不是很多,但是有

 

 

 
4
目前无症状感染者
是否计入“确诊患者”中?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将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分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不再统一称为确诊病例。

 

 

 

也就是说,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不计入临床确诊病例中,但这些人后续可能会发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还是要计入到临床统计中的。

 

 
5
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通过病毒核酸检测,可以判断自己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但这样增加了去医院感染的风险,且浪费医疗资源,不推荐。

 

临床在判断新冠肺炎患者时,往往会考虑三个方面: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特征

  • 流行病学史

 

由于无症状,也不推荐直接去医院做肺部CT,所以流行病学史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你在过去14天内没有疫区旅行史,且没有与疑似、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身边没有发生家庭集聚性病例,身体没有不适,就无需恐慌。

 

但如果有疫区接触史,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在家隔离14天,并及时上报社区或当地疾控,以便在出现症状时,第一时间安排相应的医学检测,做到主动筛查,早发现,早隔离。

 

 
6
无症状感染者,需要治疗吗?

 

虽然无症状感染者身体并无不适,但血液中已携带新冠病毒,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已经是传染源了,所以必须要进行隔离。

 

况且,无症状并不意味着就是安全的,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后面还可能发病。

 

建议这类人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或通过中医药调整免疫功能,来促进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在出现症状前及时将病毒控制住。

 

7
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性”更强吗?

 

无症状感染者因为没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看起来跟健康人没什么两样,所以更加隐蔽,聚餐、接触、近距离交谈时是有可能感染他人的。

 

从传染性上来说,无症状感染者跟其他感染者应该是一样的。

 

但新冠肺炎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如果没有咳嗽、打喷嚏等方式把病毒传播出来,通过飞沫传播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世界卫生组织则表示,根据对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观察,其他冠状病毒通过无症状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

 

 

 
8
怎样防控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隐蔽不易发现,做好个人防护,即使身边有无症状感染者,也可以有效降低被感染风险。

 

1

有流行病学史,一定要隔离观察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最近有疫区滞留史,不管身体有没有不适,都应避免聚会,在家隔离观察14天。不能因为自己觉着没事儿,就让你的家人和朋友冒险。

 

2

少出门、少聚会

尽量减少外出,不得已需要出门时要戴好口罩。

 

在外面时管住手,尽量少摸公共物品,不要揉眼睛,不在人多的地方进食,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3

勤开窗、勤洗手

室外的空气经过“稀释”,几乎不能把病毒带进室内。建议每日打开门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证每寸皮肤都被清洗到,一般需洗够30秒。

 

4

不共用毛巾、使用公筷

  • 家庭成员间,不共用毛巾、浴巾;

  • 使用公勺、公筷,可将碗筷煮30分钟消毒;

  •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

  • 肉类充分做熟再吃。▲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