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深大总医院陈晓勇博士:站在患者的角度创作医学科普

健康160 2020/05/14 阅读数:1.7万

 

健康160每周进行“科普之星”的评选,根据医生的发文数据,每周评选出一位优质的科普医生,进行全网多渠道宣传,让好医生从网络脱颖而出,用优质科普助力大众健康。

 

获得第80期“科普之星”的是:深圳大学总医院、关节创伤科、主治医师、陈晓勇博士。

对四肢骨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足踝损伤畸形等创伤骨科和关节外科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论著多篇,翻译出版了多部专著。参与国家卫计委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外科医师分会髋关节专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学会分会委员。


陈晓勇博士善于从患者的角度创作科普,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文章逻辑清晰,表达通俗易懂,善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内容,科普有态度更有温度。

医小二也邀请陈晓勇博士进行了线上专访,借此将他的科普心得及从医经历分享给大家。


1.    对您来说,创作科普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我们专业面对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他们对于关节健康知识有着巨大的需求。

关节疾病常导致患者腿脚不便,子女又有自己的工作,因此,每次让子女送他们来医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和医生面对面,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交流的程度也极为有限。

现在是手机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但网上也充斥着大量形形色色的“伪科普”。我们医护人员有责任积极参与到医学科普工作中来,发出专业的声音,为患者答疑解惑。

 

2.    您有什么写作技巧能跟大家分享吗?比如语言风格、创作思路、排版配图等?

医学科普的读者缺乏医学专业背景,但是他们应该大都有过生病就医的经历,如果你的文章可以在这些经历和情感上抓住读者,使他们产生共鸣,自然就可以吸引读者。

简单地说,医学科普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医生易地而处,站在患者角度为患者着想的过程。

 

3.    您一般在什么时候创作医学科普?

我一般在一天工作结束以后进行科普创作,在晚上休息前想想白天遇到的一些问题,随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科普小品。

写作过程本身对我自己也是一种锻炼,如何用患者能够接受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原理讲清楚,是每一位医生都要面临的问题。

 

4.    医生工作很忙,创作科普又需要花时间,您平时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要想把科普创作的通俗易懂,确实是要花一些时间的。

我平时会注意随手记录下一些有用的文字和资料,等到需要创作科普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时间久了,习惯就成了自然。

再加上门诊不时会有患者,因为读到我在160上的科普文章来找我进一步探讨的时候,就会觉得花费的这些时间都是有价值的。

 

5.    您在创作科普内容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其他医生一起分享的吗?

我的科普内容很多都是来自患者经常询问我们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我们专业会涉及到很多和解剖、运动、康复相关的知识,仅仅用文字描述会显得非常的抽象,尤其是老年人,对着手机屏幕阅读大段的文字实在是勉为其难。多采用图片甚至是动图的方式会让患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6.    您从医多少年了?当初是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1998年跨入第四军医大学的校门开始,我从医也有21年了。

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家人和亲友中并没有人从事医生这个行业,所以入这一行多少有些误打误撞。

初出茅庐的时候,曾经将掌握某类手术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但随着临床经验的增多,对患者人文关怀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患者出院时的一句感谢就是我工作成就感的最大来源,这些点点滴滴成就感的积累,也就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陈晓勇博士的科普精选:

1、关节科医生是如何挑选鞋子的?(←点击可跳转原文)

2、跑步的时候脚麻是怎么回事?

3、深大关节:七招治疗足底筋膜炎

 

往期科普冠军:

160“科普之星”第79期冠军:手到病除,王哲博士(←点击可跳转)

160“科普之星”第78期冠军:拆弹专家,车旭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77期冠军:治“郁”专家,唐建军

160“科普之星”第76期冠军:儿科中医人,李海朋

160“科普之星”第75期冠军:送子观音,罗江萍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74期冠军:神外名医,张波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73期冠军:守护生命之树,林汛格

160“科普之星”第72期冠军:心灵工匠,位照国

160“科普之星”第71期冠军:共抗癌痛,卢言琪

160“科普之星”第70期冠军:守护宝贝健康,贺春华

160“科普之星”第69期冠军:分泌快乐,薛萌博士

160“科普之星”第68期冠军:德医双修,王静滨博士

160“科普之星”第67期冠军:送子观音,罗江萍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66期冠军:乳腺守护者,魏盘妹

160“科普之星”第65期冠军:小天使的守望者,吴香兰

160“科普之星”第64期冠军:送子观音,罗江萍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63期冠军:神外名医,张波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62期冠军:形神兼备 汪海滨

160“科普之星”第61期冠军:专解男题,袁轶峰

160“科普之星”第60期冠军:糖尿病足克星,王建华

160“科普之星”第59期冠军:助孕圣手,祁淑英

160“科普之星”第58期冠军:呵护运动健康,姚志城

160“科普之星”第57期冠军:仁术驱癌,陈玉英教授

160“科普之星”第56期冠军:风湿圣手,叶志中

160“科普之星”第55期冠军:用心治痔,冯桂成

160“科普之星”第54期冠军:风湿克星,曾惠琼

160“科普之星”第53期冠军:医美博士,刘江波

160“科普之星”第52期冠军:儿骨守护人,郑志刚副教授

查看更多科普之星(←点击可跳转)

声明:

1. 每周科普之星是根据医生们的科普文章数据(发文量、阅读量、点赞量、收藏量)综合评定而来,仅代表医生的科普能力,不构成就医建议。

2. 医院每天人满为患,医生日常接诊量却十分有限,为帮助更多人正确了解疾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们用一颗颗仁爱之心,创作科普惠及大众,在此,感谢医生们的科普精神。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