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医生发致歉声明!肿瘤“揭黑”大结局来了?

医护多资讯 2021/06/16 阅读数:1.3万

默认文件1617765436197.png

 

但愿,这场风暴会让医患彼此都冷静下来,让一切回归到应该回归的地方!

 

张煜医生肿瘤“揭黑”事件,以陆巍医生被罚4万元和停职6个月,以及上海嘉慷公司被罚没165万元而偃旗息鼓。

                                    

这样的结局,应该是多方博弈的一个结果,彼此虽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

                                    

说句实话,如今社会,最大的危机是许多行业战线的底线都不断地被突破,只要于己有利,别人,往往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张煜只不过从自己最熟悉的医疗领域着手,用力撕开了这一社会性铁幕而已。

                                    

问题是,患者想遇到好医生,医生想遇到好患者,这背后的零和博弈,这其中的闭环思维,已经成为一个死结。所以,孤独英雄张煜,最终,最多也就只是赢个寂寞。

                                    

这一事件,必然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义不大。

                                    

有些“呐喊”,如果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和角度,不调谐到一定的频率,就会成为村头的高音喇叭,声音虽然传播得远,但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对于某些人而言,还有可能是一种噪音。

                                    

可能,张煜医生已经明白了这一点。6月10日晚,他在其个人微博上,发了一条“致歉声明”。

                                 

张煜称,因其家人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和工作,以及带来麻烦,他不得不暂停知乎上的直播,所以道歉。

       

1.jpg

                                   

小时候读课本鲁迅的《故乡》,以为自己是鲁迅,步入社会觉得自己是闰土,后来才知道自己其实是那只猹。现实的钢叉很疼,每一个刚强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不是每个人都能知道真相,但每个人都能成为真相。对于这件事情,我想再谈几点拙见:

                                    

一、这个事情折射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医生如何避免“超适应症超指南治疗”问题,而是如何面对终末期疾病和死亡的问题。

                                   

因为终末期癌症,是按照指南来,还是尝试不同方法,或者回家去好吃好喝别再瞎折腾了,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治病如摸石头过河,医患皆如是。

                                    

尽管循证医学的兴起,让我们有了更多可以参考的诊疗指南和诊治规范。但治病的不是指南,治好病的也不是规范

                                    

倘若凭借一个指南规范,就能治好常见的疾病,那么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应该和欧美一样。毕竟,全世界的医学指南,只是语言不同罢了。

                                    

但事实是,就连使用同一个医学指南的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医疗水平都存在差异,这差异不是因为医生没有把患者放进一个个指南里进行标准治疗,恰恰因为,医生看到了患者和指南中不一样的情况。

                                    

患者,是最好的老师。也只有患者,才最能教会医生怎么治病。医学之所以是经验科学,是因为我们在一次次的试错中总结出了规律,提高了认知。我们必须发现了一个治疗的现象,然后再去研究这个现象背后的科学依据。医学指南、诊疗规范的建立,同样来自这个顺序和过程。所以,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并肩作战的同壕站友。

                                    

医生给患者治病,也从患者身上学到经验和认识,然后许许多多这样的认识最后汇聚成一个医学理论被写进指南和教科书。

                                    

这中间会有治不好、救不活的。这不是医生的错,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代价,犹如煤的形成,每一块都是血战前行的历史。医学更是,它不仅是经验科学,更是承载着生命代价的科学。

 

二、过度指责肿瘤治疗的医生造成了病人人财两空,这太不客观。

 

1、人财两空,是疾病本身的险恶和狡猾;

                                    

2、很多病人及家属有强烈的求生欲望,1%的希望也要医生做100%的努力,这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驱使过度医疗的引擎;

                                    

3、目前的行医环境也在迫使医生进行更多的检查和治疗。就拿这青海病人来说,来上海找陆巍医生之前,绝对有很多的医生已经给过不少合理的建议。但是,他们就是无视疾病规律,无视医学局限,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和“万一出现奇迹”的不切实际想法,找到上海医生陆巍,并且最终要陆巍医生为“人财两空”负责,这也许合理,但是合适吗?

                                    

面对利益时,人都是自私的,不要高估医生的道德,也请不要高估患者的道德。对于医生来说,一台PCI手术费1000,支架一个几万,有多少医生能抗拒这种诱惑?对于患方来说,治病的时候,各种情绪各种杂音导致不能正确判断,一时之间把钱花出去。等患者病逝,留下一屁股债,活着的患者家属就开始各种琢磨是不是值得,又不能说这个钱不应该花,只能反过来对医生各种找茬。

                                    

人是干不过制度的。人性也是最经不起仰视的。

                                    

马克思说:“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所以,任何疾病的治疗,第一件事,就是要谈钱。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千万不要信什么患者家属的“钱不重要,多活一天花再多钱都值得”的话。

                                    

曾经有一个癌症患者家属花了几十万,然后人没了。儿子找医生要个说法,拉着医生说,你如果不给我一个说法,我们一起跳下去。

                                    

所以,钱才是最硬的大道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在陆巍医生这起事件中的病例姐弟两个人,虽然花费都差不多,姐姐家就能承受,甚至还写了感谢信。弟弟家本身压力就大。再加上弟弟活的比姐姐少了几个月,这个意见肯定就大了。为什么?因为人的心理落差,是跟身边人比较出来的。

                                    

三、张煜医生揭发的过度医疗和敛财害命的背后,其实是公立医院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创收机制。

 

公立医院当前的“绩效工资”报酬方式,说白了,就是让医生从病人身上创收。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创收机制问题才应该是抨击和改革的重点。

 

遗憾的是,这种最起码的良知共识,居然成了始终打不破的天花板。多少年了,始终没有解决。不重构中国医疗卫生的改革伦理,光逮住几个医生不放,能解决吗?我想,这一点,其实张煜医生也明白。所以,才有了他的这次道歉!

 

薪不尽,火不灭。医生赚钱,并没有大错,但要有责任,要有底线;患者维权也无可厚非,但要讲规则,要讲良知;同行互黑,可以理解,彼此照照镜子洗洗澡,但要有的放矢,就事论事,不能横扫一片。

 

即便鲁迅,他也说过:在这个饭需要钱买的时代,谁说钱不重要,饿他三天就知道了!

 

好在这场事件的风狂雨骤之后,行业监管已然展开。但愿,这场风暴会让医患彼此都冷静下来,让一切回归到应该回归的地方!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