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二十三
时光温柔,还需你懂,生活可爱,也需你宠。
-- 早安!--
居家隔离
vs
居家健康监测
“居家”医学健康管理的概念分两种,一种是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一种是居家健康监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VS
居家健康监测
01
面向人群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是对暴露后感染风险较高人群实施的医学健康管理。
居家健康监测则是对相对风险较低的人群实施的的一种医学健康管理。
02
实施要求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要求被观察人足不出户,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管理下有单独房间居住,并有独立卫生设施。
居家健康监测要求被监测人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可以和家人同吃同住。
01
TIPS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1)房间应该通风良好。
(2)活动区域应该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尽可能不产生重叠,房间内不应该使用空调,尤其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3)居家隔离的房间内应当准备医用外科口罩、消毒纸巾、84 消毒液等消毒剂、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垃圾桶。
02
TIPS
居家健康监测
(1)非必要不外出,如需外出,应向所在村居委会提出申请,报告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事项,经同意后方可外出。
(2)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不能参加聚集性活动、线下会议,不能去 KTV、歌舞厅、浴室等密闭场所。
(4)做好个人防护,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
在入住前对所有隔离人员进行基础健康信息登记,重点掌握基础性疾病史(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科疾病、肺结核等)、急症病史(心梗、服梗、中风、冠心病等)、近半年服药史。对所有隔离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隔离人员要求单人单间,严禁互相串门、外来探访和私自外出,避免人员接触。不适宜单 独居住者可申请"同住一房” ,适用对象为四类特殊人员、三种特殊情形涉及人员以及夫妻,且则上只能一个陪护。同住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减少直接接触。
集中隔离对象原则上”单人单间”。符合”同住 一房”条件的适用对象, (申请"同住一房”条件,具体关注"健康珠海"小程序,点击’我的",新冠专区"隔离场所同住人员管理指引”,在尊重本人意愿,风险告知情况下,可以实行"同住-一房"。所 有申请"同住- -房 ”的人员均需提供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阴性证明,并由本人或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由集中隔离场所负责人审批后向属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报备。医务人员等对符合申请同住条件人员的陪护人员进行评估,符合条件方可共同居住。
隔离人员在纳入集中医学观察后第1、4、7、14天进行4次核酸检测,高风险国家入境人员和本土疫情隔离人员适当增加核酸检测频次,核酸检测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
对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重点隔离人员应采集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检测采用单采单管。每次核酸采样应错开时间,避 免全部在同- -时间段进行。解除隔离前的检测至少采用2种试剂,原则上分别由不同公立检测机构开展,同时采环境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方可以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隔离前要向隔离人员发放告知书,详细告知健康管理要求,按照要求做好解除隔离后健康监测工作。
对所有隔离人员按要求规范开展个人健康监 测并汇总登记,每天早、晚各进行- -次健康状况监测并报告,要详细记录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综合地区风险级别、入境国家、是否接种疫苗等因素,对隔离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纳入”-码通”统一管理。禁止入境人员和本地人员在同一场所隔离,对本地疫情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要区分楼层、区分房间标识进行隔离。原则上,密切接触者安排在高楼层,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安排在低楼层。隔离场所不足时,先满足密切接触者,然后再安排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所有隔离人员经过健康筛查后,要综合潜在风险分析进行分类。对患有基础性疾病史或可能危及生命疾病征象疾病的人员,安排在低楼层、靠近值班室的隔离房间,驻诊临床医生予以重点关注,每日查房,增加随访次数,每天交接班时对有关情况进行说明。
指导隔离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在其房间配备足量的洗手、消毒物品,督促其做好门把手、电话机、便池等个人高频使用物表的消毒。
配备专人负责隔离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对隔离人员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向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对心理异常人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对出现心理症状、有自伤自杀风险者进行分类管理处置,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转介定点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救治。
加强对疟疾、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监测。其中,对从 非洲和东南亚入境( 含经其他国家或地区中转)的集中隔离人员,在入住隔离场所的第1天和第14天,统一采集末梢血开展疟原虫抗原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转送定点医院规范诊疗。同时,持续做好隔离场所及周边蚊媒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杀工作。
强化隔离区域火源管控,及时清理易燃可燃物品。强化隔离人员培训,提升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如何预防头疼?
END
注:本文信息来源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珠海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