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凶猛,新冠疫苗还有用吗?最新热点18问来了!

深圳卫健委 2021/08/07 阅读数:3.5万





 

点击进入抗疫专区@2x.png

阿伟打死都想不到

自己的人生竟如此大起大落

 

前几天

他学人家用身份证排队打第2针疫苗

然后跑到隔壁买包子吃

 

图片来源:“抖音”App

 

结果回来后

发现就只有他的身份证

被小偷顺走了

 

 

阿伟越想越害怕

于是赶紧跑去派出所求助阿sir

 

没想到几天后

阿sir亲自登门,紧紧握住阿伟双手

感谢他帮忙找到了逃犯

 

 

 

好家伙

在德尔塔“横着走”的今天

 

就连逃犯都

冒着坐牢的风险打新冠疫苗

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打?

 

 

01. 德尔塔毒株有什么特点?

 

✎ 传播能力明显增强

 

研究表示,德尔塔病毒传播率增加近100%,增加了一倍。传播速度也更快,因为它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平均缩短了1-2天。

 

  • 过去潜伏期大概是5-6天,现在大概是4天多;

  • 过去传代间隔是4、5天,现在变成了3天左右。

 

✎ 可能增加疾病严重程度

 

在我国广东疫情的研究观察中,未显示德尔塔明显增加疾病严重程度。

 

但是在英国的研究中,发现德尔塔病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迹象,与Alpha变异株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了2.6倍。它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02. 新冠疫苗是否对德尔塔无效?

 

现有研究和观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有所下降,但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03. 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有没发生变化?

 

没变化。

 

仍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式传播:

 

✎ 呼吸道飞沫传播

 

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飞沫携带病毒,导致近距离接触人员感染,这是最主要的方式。

 

 

✎ 接触污染物传播

 

呼吸道飞沫、分泌物,污染了物体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其他人用手接触了这个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沾染上病毒后,通过接触自身口、眼、鼻被感染。

 

✎ 气溶胶传播

 

特别在通风不畅的狭小空间,如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会形成非常细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颗粒,并在空气中悬停,其他人吸入就可能感染,

 

另外,排出病毒的人离开这个空间,在一定时间内,空气中仍然会有病毒存,其他人进入以后会导致感染。

 

 

04. 新冠疫苗对变异株的有效吗?

 

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能百分百预防感染,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在现有疫苗可控的范围内。

 

基于在境外大规模疫情国家开展的研究,例如在智利开展的一千多万人的研究过程中,我国科兴公司的疫苗对所有症状、轻症的保护在65%以上,对预防重症、进ICU监护病房和死亡病例的保护分别高达87.5%、90.3%和86.3%。

 

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疫苗可以有效地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05.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打新冠疫苗?

 

  • 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变异病毒株不断出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存在。

     

  • 目前针对新冠病毒还没有特效药,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有效降低住院、重症和死亡率。

     

  • 通过有序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

 

图片来源:“混知”微信公众号

 

 

06. 有没必要打新冠疫苗加强针?

 

初步观察,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内的普通人群,暂时没必要打加强针。

 

完成免疫超过6-12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这些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

 

 

07.青少年有必要打新冠疫苗吗?

 

有必要。

 

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青少年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

 

 

 

08. 青少年打新冠疫苗要注意什么?

 

12-17岁人群属于未成年人,主要是在校学生,除常规注意事项外,还需要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现场全程陪同且充分阅读并现场签订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前应充分了解接种前后的常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空腹、劳累,要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后一定要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如出现不适,及时联系留观现场的工作人员。

 

 

 

09. 老年人需要打新冠疫苗吗?

 

需要。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要远高于年轻人。

 

即便老年人不常出门,家中的其他人员也可能将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带回家,导致家中的老年人感染和发病。

 

 

 

10. 老年人打新冠疫苗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 接种前1天,好好休息。

     

  • 提前预约,戴好口罩,携带身份证。

     

  • 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不要空腹接种。

     

  • 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注意:

     

    接种前,一定要确认基础病控制良好并处于稳定期;

     

    不确定自己是否处于稳定期,可咨询医生,在药物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打新冠疫苗。

 

 

11. 60岁以上人群和青少年疫苗接种情况如何?

 

截至8月4日24时,全市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861万剂,累计接种一剂1561万人。累计完成两针全程接种的人数达1310万人。

 

✎ 60岁以上老年人

 

截至到8月4日24时,全市60岁以上人群累计接种62万剂,累计接种第一剂42万人,累计完成两针全程接种的人数达20万人。

 

✎12-17岁人群

 

截至8月4日24时,全市15-17岁人群累计接种27万剂,全市12-14岁人群累计接种3万剂。

 

 

 

 

12. 新冠病毒疫苗需要接种几剂次?间隔多长时间?

 

  •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需接种2剂次。

     

    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接种第1剂次后满21天即可接种第2剂。

     

    例如,第1剂次接种时间为8月1日,8月22日即可接种第2剂次。

     

  •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只需要接种1剂次。

     

  •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需要接种3剂。

     

    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接种第1剂次后满28天即可接种第2剂。

     

    例如,第1剂次接种时间为8月1日,8月29日即可接种第2剂次。

 

 

13. 新冠疫苗可以混打吗?

 

 

 

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14. 一定要打完全程吗?第二针可不可以不打?

 

一定要打全程。

 

现有的研究数据都表明,只有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部接种才能产生比较好的保护效果,绝不能轻视第二针第三针的接种。

 

 

15. 哪些人不能打新冠疫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要求,通常的接种禁忌包括:

 

  • 对疫苗的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

     

  •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 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

     

  • 妊娠期妇女。

     

  • 如果接种第一剂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等症状,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

 

 

 

16.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能打新冠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

 

  • 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

     

  • 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17. 打新冠疫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

     

  • 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真实的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

     

  • 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

     

  • 陪同家属和接种点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询问接种者身体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18. 打新冠疫苗后要注意什么?

 

  • 疫苗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

     

  • 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

     

  • 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当休息。

     

  • 如果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 接种疫苗后,仍需自觉遵守社区/农村防疫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生活习惯。

     

  • 在基础性疾病诊治过程中,要向接诊医生如实提供疫苗接种史。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