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二十五
-- 早安!--
国庆假期,第一天正式开启了,肯定有不少的朋友已经到达旅行目的地,准备开始畅玩了。
大家在尽情嗨皮的时候,一定要把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万一不幸遇到意外伤害,不仅破坏假期心情,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2020年10月1日,在如此重大节日里,连续两天,两起导致数十人伤亡的特大惨剧却如鬼魅般悄然而至,给欢乐的假期蒙上了一层悲伤的阴影。
一则是吉林发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8死1伤;另一则是甘肃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17人不同程度受伤……
令人惋惜的是,遭遇不幸的遇难者,都是放弃节假日出门“讨生活”的底层农民和打工者。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窒息、溺水、中风、心脏骤停等去世人数达270万,这意味着每分钟有51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亡。
因此,掌握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关键时刻能救己救人。今天,整理了一份一看就会、十分有用的节假日意外急救指南,请你收藏好,能为你和亲朋的假期安全保驾护航哦。
烫伤后抹牙膏、酱油?
烫伤后,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抹牙膏、酱油、鸡蛋清、食用油、青草膏等。
像牙膏、青草膏等含薄荷成分的物品,虽然能起到短暂的「清凉」效果,但容易滋生病菌、增大创伤面积,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涂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烫伤后,记准这10个字准没错
一般来说,烫伤是指热液、蒸汽等所导致的组织损伤。英国卫生部(NHS)认为,发生烫伤后应当:一冲、二脱、三泡、四盖、五送。
♨一冲
轻微烫伤,冲水5分钟即可。较为严重的烫伤,建议用清洁的流动冷水冲洗20分钟以上。
冲水能缓解疼痛、减少水泡产生和限制创面的进一步发展。请勿用冰水冲泡,以免出现低温症;
♨二脱
身上衣物和饰品(包含婴儿尿布等)不利于热量散去,应当小心脱去。请勿挑破水泡和强行去除任何粘在皮肤上的物品,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三泡
冲水和脱除衣物后,继续用冷水浸泡烫伤部位15~30分钟,可进一步散发热量;
♨四盖
以上处理后,用干净的毛巾、无菌纱布或保鲜膜覆盖伤口可降低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五送
年龄小于5岁、存在较大创面的患者,冷疗后送医进行止痛、补液、抗休克或破伤风等治疗。
厨房和厕所里,隐藏着的致命危险
烧伤主要可分为:烫伤、电伤、火焰伤、化学烧伤。一般的烧伤按冲脱泡盖送处理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性烧伤应先「擦」再冲,将身上的污染物擦除干净和脱出沾有污染物的衣物后再大量冲水,否则可能会加重损伤程度。
咋一听,大家可能觉得化学烧伤离自己很遥远?
其实不然,有一种腐蚀性极强、被称为“化尸水”的东西,几乎人人家中都有,只是我们不自知。
不慎被烧伤,要这样做!
1秒溶解头发 3秒溶解肉类
藏在你我家中的恐怖“化尸水”
甘肃一女子因用下水管道疏通剂被烧伤,导致眼球被摘除。
另外,深圳一宝宝因误吃厨房油污清洁剂,严重灼伤进ICU。
家庭常用的清洁剂,如漂白剂、消毒剂、洁厕剂、下水道疏通剂等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化学烧伤。
若不慎被生石灰、酸或碱性的清洁剂所烧伤,将身上的化学残留物擦除干净和脱去沾有污染物的衣物后,再用大量清水清洗,然后送医处理。
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强酸强碱遇水稀释过程会释放大量热量,先「擦」后冲可防止进一步烧伤或灼伤皮肤。
千万别想着用“偏方”外敷,这可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产生热烧伤,加重病情。
对儿童、老人或食管较窄的人来说,被噎着是一场生与死的博弈,若未能在10分钟内将异物排出,可能造成不可逆脑损伤、甚至是心脏骤停。
可对急救人员来说,别说救人,10分钟内要赶到现场都是极为困难的一件事。
今天,就教大家2种非常容易掌握、却可以轻松转为“安”的方法。
对3岁以下、有意识的婴幼儿
当3岁以下、处于清醒状态的婴幼儿噎着时,可交替使用拍背法和压胸法进行急救。
第一步
将宝宝抱起来,一只手掌护住宝宝的前胸,让宝宝脸朝下,趴在施救者的膝盖上;
第二步
另一只手掌根放在宝宝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连续进行5次拍击,观察是否有异物吐出;
第三步
若有异物吐出,无需进行下一步。
若无异物吐出,施救者一只手掌将宝宝托住,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乳头连线中心处,快速进行连续5次向上有力按压,交替使用拍背法和压胸法,直到异物排出。
对3岁以上、有意识的儿童或成人
当3岁以上、有意识的儿童或成人食物卡喉后,出现呼吸困难或无法出声时,应及时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就是腹部冲击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美国海姆立克(Henry Heimlich)医生于1974年发明的,可有效清除上呼吸道异物阻塞,拯救了超过10万人的生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
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绕其腰间,快速找到肚脐上方两指处,右手握拳,虎口朝着肚子;
第二步
左手抓住右手,快速向后上方用力冲击腹部1~5次,直到异物排出。
总结:3岁以下、有意识的患者用拍背+压胸法急救;3岁以上、有意识的患者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急救。
不知何时开始,猝死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心脏骤停猝死,尤其是看似健康的90后。
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猝死?
2020年12月29日拼某多一23岁女员工凌晨1点半下班途中猝死;时隔3日后,《巴啦啦小魔仙》主演之一的孙侨潞猝死,年仅25岁......
这样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猝死?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年》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这意味着,每天有近1500人因猝死倒下。
其中,年轻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压力过大、久坐不动、暴饮暴食、奶茶烟酒不离手等不良习惯无疑给身体埋下了「定时炸弹」。
学会这一招,能救命!
熬夜后,若出现不明原因胸闷胸疼、头晕晕厥、精神不振、情绪易激动等症状,需警惕!因为这可能身体在“求救”的信号,请及时就医。
若遇到心脏骤停、晕厥、濒临猝死患者,请第一时间拨打120并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CPR第一步
让患者平躺在地上,施救者跪在患者一侧,一只手掌跟放在患者双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CP
双手重叠伸直,连续用力快速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幅度至少5厘米,频率大概为100-120次/分。
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施救者,可只按压不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可让脑部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避免脑死亡。
目前,北上广深杭多地机场、地铁站、火车站、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安装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这种仪器按下即可除颤,能拯救心脏骤停患者。
房子住久了,家里的管道难免会出问题,人年纪大了,脑血管也难免会出问题,且年纪越大,出问题的概率越高。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引起脑组织损伤。中风后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导致严重后遗症,甚至致残致死。
3步快速,判断有无中风
在发病3~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可降低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在救治前,首先我们要识别患者是否中风。那如何快速确认有无“中风”?
国家卫健委推荐使用“中风120”策略辨别: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初步判断患者疑是中风,请第一时间拨打120,让患者仰卧将头侧向一侧,并将上衣扣子、领带、腰带、胸罩等解开,同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如假牙、呕吐物等。
这些中风误区,千万别犯了!
野蛮搬动或摇晃病人
一些家属为“抓紧”时间,自行将患者抱、背去医院或反复摇晃病人,这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脑内出血量;
舍近求「名」
中风后一刻值「千金」,别为了送去有名气的医院,舍弃就近的医院而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自行服用药物
在医生没有明确诊断前,请勿给患者喂水或服用任何药物,如止血剂、降压药,以免加重病情。
国庆期间,希望大家好好放松,好好地与家人一起出外游玩,享受节日带来的美好时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与其把生命交在别人手里,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掌握以上5种急救方法,关键时刻能保命!
记得把这份「保命指南」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每一次分享都可能拯救一条生命。而这个被拯救的人可能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最不想失去的人。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仙人掌不能吸收辐射
END
参考文献:
[1] Burns and scald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2] 汪冕,熊北斗,陈晓莉. 儿童烫伤院前急救知识及家长掌握情况[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0):1426-1429.
[3]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9):833-854.
[4] “猝死”为何盯上年轻人? 有什么办法能减少悲剧发生? 2021,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5] 【世界脑卒中日】医体融合,预防卒中,2020,国家卫健委.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