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
时间越来越难熬
最喜欢的饭菜也没胃口
什么事都感觉……
跟人聊天半天没反应过来
常常觉得自己生病了
……
当你的父母跟你说这些时
不要觉得他们老“矫情”
需要提防背后原因——
老年抑郁症
岁月易逝父母易老
恰逢重阳节到来
让爱的陪伴不缺席
给父母“强身”更“健心”
为我们科普老年抑郁症
长者常常有一些真真切切的疼痛,可检查做了遍,却查无此“症”?
这有可能是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心病”——老年抑郁症。你身边的ta是不是这样?
疑病和躯体不适:约 1 /3 老年抑郁患者以疑病为首发症状,躯体不适可涉及身体任何一个器官,但常常不被检查出来。
焦虑和激越:坐立不安、紧张、恐慌,失眠、好纠缠,常常说“生不如死”。
迟滞和淡漠:动作缓慢、缺乏活力,情感麻木、缺乏情绪流露。
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抑郁患者常合并躯体疾病,自杀率较高。
幻觉妄想:常见自责、无价值感和疑病观念、身体感知觉的异常,严重时有被害感、罪恶感等。
记忆减退:约80% 的患者存在记忆减退。
不少年长者因为“病耻感”选择默默哑忍,或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奔溃。
抑郁从来都不是自寻烦恼,而是我们的“情绪脑”生病了,本质上和感冒、发烧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脑内的神经递质失衡:包括让人快乐的多巴胺,掌管喜怒哀乐的5-羟色胺,指使人“干饭”的去甲肾上腺素等等。
抑郁来袭,人会变得软弱无力,“精神堡垒”也会变成不堪一击。
据统计,大于或等于55岁的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为8.6%~14. 1%,其中严重抑郁为1%~4% ,绝大多数为轻度抑郁。
轻度抑郁如不及时诊治,病情加重,会增加躯体疾病的患病风险,严重时会自伤自杀而致残致死。
抑郁的产生与年龄增长、婚姻变故、经济困难、罹患疾病、负性事件等因素有关。
慢性疼痛者、慢性病患者、反复求医者、难以解释身体症状的患者、近期有负性应激事件者尤其需要注意早期识别和干预。
得了病就要对症吃“药”喔,抑郁症也是如此。
老年人保持社交活动、适度锻炼运动、与子女共同生活、关爱和生活照料等,是预防老年抑郁症的“特效药”。
如果通过以上方式也无法缓解,应该交给专业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