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0-24时,深圳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截至11月12日24时,深圳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88例。
北京海淀1人核酸阳性
两地封闭管控
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11月12日,北京市海淀区接报,马连洼街道菊园小区1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海淀区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排查、封控管理、核酸检测等工作,对相关人员活动所涉马连洼街道菊园小区和上地街道颐泉汇封闭管控。
下一步,海淀区将坚持“快流调、快管控、快检测”,进一步细化流调溯源,抢抓时间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并落实集中隔离,对相关人员和区域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
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11月12日
中石油会议传播链已致9人感染
5例与北京近期疫情同源性高
吉林、北京新报告的中石油会议疫情溯源取得新进展。
截至11月11日24时,该起疫情已致吉林、北京两地共9人感染。
11月1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截至11月11日24时,北京市报告的7名关联感染者中,已完成5例确诊病例病毒全基因组测序,
序列分析显示,病毒均属于Delta变异株,与我市丰台区、海淀区、昌平区关联聚集性疫情传播分支早期病例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属于同一传播链条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不排除存在早期京外输入潜在感染者导致传播的可能。
北京此轮疫情的首例病例于10月19日通报,系京外关联输入本地病例,该病例长期在甘肃省武威市居住,10月15日火车来京途中,与宁夏银川确诊病例艾某某同一车厢相邻卧铺。此后,北京本土病例陆续新增。
10月2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称,本次疫情中的感染者以55岁及以上人群为主,均直接或间接与内蒙古旅游相关。
其后,北京本地聚集性传播增多。11月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截至目前,本轮疫情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病例39例,
本轮疫情传播途径主要以家庭接触传播为主,其次为棋牌聚集传播,两种途径约占70%。
北京、吉林两地最新通报的中石油会议疫情既有会议聚集传播、也有家庭聚集传播。
该起疫情的首例确诊病例由吉林省11月11日通报。据吉林省卫健委消息及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消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已有4名员工核酸检测阳性,其中即包括吉林通报的首例确诊病例。
首例确诊病例为一名30岁的女性,系昆仑工程公司吉林分公司一名员工。她于10月20日由秦皇岛市赴北京市公出,11月7日乘坐G3649次高铁(4车13F)返回吉林市。
11月9日自驾车到吉林市化工医院(二院)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1月10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后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轻型)。
在京公出期间,首例确诊病例于10月20日到京,11月2-5日参加炼油与化工分公司QHSE审核会。经排查,三次会议共计111人与其共同参会。
确诊病例在京期间,分别于10月26日、11月6日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截至11月11日24时,中国石油已有3名与首例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员工确诊,其中一名员工传染了4名家人。首例确诊病例的母亲也于11月11日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石油其他3名感染者的具体情况是——
一人为中国昆仑工程有限公司总部员工,10月28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胜利酒店和塔里木酒店住宿及开会。
11月8日出现咳嗽症状,11月10日作为吉林省通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另一人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员工,10月28日自大连来京开会,10月28日至11月10日在北京胜利酒店和塔里木酒店住宿及开会。
11月4日出现眼干等症状,11月10日作为吉林省通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第三名感染员工传染了4名家人。其为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太阳宫)员工,为吉林省通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曾与其有工作接触并共同就餐。
11月5日出现发热等症状,11月10日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次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11月11日,这名员工的丈夫、公婆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其女儿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11月11日,吉林省通报的首例确诊病例的母亲也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其女儿11月7日从北京公出返回后,与其共同居住在家中。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11月12日消息,此起疫情详细的流调溯源工作仍在开展中。
新冠靠疫苗会消失吗?
张文宏给出最新判断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12日在海口举行的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下称海南健博会)上表示,
即便疫苗接种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仍需实施强大的公共卫生政策,“将来中国还需要在免疫强化策略上做得更好”。
张文宏表示,对于未来、对于中国,我们不要期望病毒的流行随着疫苗的接种会在这个世界上就此消失,但是我们一定会有高效的疫苗和新药,在中国我们始终怀有信心,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流行度,但是不会就此消灭这个疾病。
当日,张文宏在海南健博会期间举行的中国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表《传染病消除:挑战与未来》的演讲。
他表示,无论接种什么疫苗,无论接种率多高,新冠肺炎比以前任何一次呼吸道传染病更难对付。即便疫苗接种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还得继续实施非常强大的公共卫生政策。
“疫苗的接种很显然会给我们带来好处,就是病死率的降低。”
他表示,目前以色列已经完成了44%人口的第三针免疫接种,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一个强化接种率非常高的国家,最终还是可以非常快地使得当前的发病人数得以下降。”
张文宏概括常态化抗疫的未来需求,即高效的疫苗新药、强大的预警能力、快速的流调工作、充足的医疗资源。这四点分别有利于降低流行、早期发现、动态清零和充分救治。
“今天我们面临着国际疫情极为复杂的形势,我们国家一定保持战略定力,不会盲目地开放,也不会盲目地封锁,一定是依靠科学,在对疫情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实施疫情控制和生活正常化两不误。”
张文宏说,前方的路会有曲折但也充满希望,中国疫情防控就是走这样一条道路。
-End-
「有用就扩散」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