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了!盼望已久的时刻来了!
4月28日上午,老周向医护人员挥手告别后,由护士一路护送着,从收治阳性病例的呼吸五区,走到进行健康监测的普济四区,东莞“02·24”疫情以来最后一个本土新冠病毒阳性病例宣告治愈。

从呼吸五区到普济四区,不足50米的一小段路,不畏艰险的医护人员却走了整整61天。东莞本土新冠病毒阳性病例清零的这一刻,东莞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最棘手的疫情大考“交卷”了。
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东莞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度过寒冬,春色满园。

回望2月24日,东莞暴发新一轮疫情,首次正面迎战奥密克戎。2月26日,市第九人民医院紧急启用多个病区收治阳性病例,最初的48小时内收治患者112例,超过2020年东莞全年收治病例总数。
2月26日,呼吸三区开科;
2月27日,呼吸二区开科;
2月28日,呼吸四区开科;
3月1日,呼吸五区开科;
3月4日,呼吸一区开科;
3月5日,呼吸六区开科;
疫情最危急时,收治阳性患者的六个病区同时开放。
3月9日,普济三区开科;
3月13日,普济六区开科;
3月15日,普济四区开科;
3月16日,普济十区开科
3月17日,普济七区开科;
最密集时,进行健康监测的五个康复病区同时开放。
为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市卫生健康局迅速从全市抽调医务人员约550人紧急支援,加上医院原有人员,206名医生、11名中医、455名护士、18名感控督导员、32名医技药学人员站到了最前线。

在市第九人民医院工作的医务、公安、后勤人员最高峰时达976人。这是一场汇聚东莞全市之力、必须坚决打好打赢的大战。无一例重症,无一例死亡,医疗救治成效显著。
市新冠医疗救治专家组每天会诊,中西医结合施治,开设儿童病区,加强心理疏导,医护人员日夜守护……市第九人民医院堪称新冠医疗救治成功典范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奉献与坚守。

3月9日,首批8名新冠患者治愈,离开呼吸楼转到普济楼,进行健康监测;
3月22日,首批19名新冠治愈患者,在普济楼完成集中健康监测后获准回家;
东莞新冠患者医疗救治不断加速:
3月30日,呼吸四区关闭;
3月31日,呼吸三区关闭;
4月15日,呼吸一区关闭;
4月19日,呼吸六区关闭;
4月23日,呼吸二区关闭;
收治阳性患者的六个病区,仅剩呼吸五区还在开放。
4月2日,普济十区关闭;
4月7日,普济六区关闭;
4月20日,普济七区关闭;
进行健康监测的五个病区,仅普济三区、四区保持运转。

呼吸五区目前由市人民医院团队整建制接管。4月24日,市人民医院急诊ICU副主任、连续工作52天的冼海涛开始在酒店隔离休整时,仍兼着病区主任的职务,病区具体事务则由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钟灿新负责。
最后一个治愈的新冠患者老周今年57岁,3月31日,他在高埗疫情中被确诊感染,治疗期间,医院领导、呼吸五区医护的关心、照护让他深受感动。4月26日,他特意写下了一封感谢信,向医护人员致敬。
4月27日晚上,钟灿新还在盼着老周的核酸检测报告,等到晚上10时39分,报告终于来了,第二次阴性,老周符合出院标准了。4月28日一上班,钟灿新就交了出院申请,很快批复同意。
当钟灿新告诉老周,作为东莞最后一例本土新冠病毒阳性病人,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院标准,经请示新冠专家组同意可以出院时,老周非常高兴,兴奋地和医护人员一起合照留念。

冼海涛原本想坚持到最后,待全部阳性患者核酸检测转阴后再撤离,“反正病人不多,很快可以清零”,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感染科主任殷思纯却担心他太辛苦,让他“必须休息”。
得知老周治愈,本土病例清零,他欣喜地说,“这一天终于来了!”呼吸五区15名医生、27名护士组成的团队都期盼着早日完成任务。呼吸五区现只剩下几个非本土新冠病例,很快也将治愈。

而再稍晚些时候,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接管的普济三区、市妇幼保健院接管的普济四区内,仍在进行健康监测的新冠治愈患者,也将离开医院,踏上回家之路,这一趟“温暖之旅”到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