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鹏|尽己所能,用心守护患者健康

健康160 2022/10/25 阅读数:1.7万

 

走近好医生

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学习上,他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精进医学技术;对待病人,他视其为亲友,尽己所能,不求回报。他就是——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海鹏

 

 

1
专家简介

1.jpg

 

王海鹏

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

医院职务: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卒中中心主任;

专业方向: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记忆障碍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睡眠障碍,头痛、头晕;

学术任职: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委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常委,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分会委员、睡眠分会委员、神经心理分会委员、头痛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帕金森与运动障碍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介入分会青委会常委,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疼痛与感觉障碍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中国科普网、科普时报社医学科普专家;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2
医生故事

 

王海鹏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神经学硕士学位,擅长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偏头痛、周围神经病等疾病的诊疗。多年来,他不忘医者仁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己所能为患者服务,得到了患者的尊重和同行的认可。

 

 

01.对医学保持热爱

 

谈及从医初衷,王海鹏表示,家里是医学世家,父亲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两个姐姐也医疗工作者。怀着对医学的热爱以及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崇敬之情,高考填报志愿时便报了医学院校。2001年毕业后,王海鹏便在北京航天总医院的内科外科系统轮转“在轮转中,我发现神经内科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神经系统疾病比较复杂,疑难病例也比较多,每个疾病类别都有它的特点,寻找真相、摸索钻研的过程非常有意思,因此便走上神经内科这条路

 

即便走进社会,王海鹏也没有被生活磨平棱角,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之前曾被调到机关行政部门科教,虽然工作没有那么累这并不是我追求的人生理想。因此,每到周六我就会到医院出诊看病,看到患者的问题解决了我也会很开心,一年多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临床工作中!

 

这样的选择王海鹏并不后悔,也很庆幸当初的决定。他说,既然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不忘初心使命我觉得给人看病就是结朋友的过程,我在工作中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视病人如朋友,无论找他看病的人是什么身份,他都会尽自己所能。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每当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到他人,他也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2.jpg

 

 

02.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毕业至今,王海鹏已在神经内科工作21年,从死神手中抢救的患者无数。他介绍,“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比较常见,这个病发病比较急,致死率、致残率都比较高整个救治过程也最能体现医生的专业技术沟通能力。”因此,王海鹏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这样的病患不在少数。

 

王海鹏回忆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患者。“患者是一名50多岁急性突发脑梗的男性,病人来时已经错过了溶栓的时间窗,只能保守治疗。但仅过5,他陷入了昏迷状态”经检查评估,王海鹏发现患者主干血管基底动脉重度狭窄,伴有血栓形成病情也在持续恶化,他十分揪心。“一般来说,发病24小时没取栓病人已经算是危在旦夕了。超过5,成功的概率更是渺茫患者才50多岁还年轻,我不忍心看到一条生命在我眼前流逝。”王海鹏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经家属同意,他决定放手一搏——给患者做取栓手术。术后三天,患者从昏迷逐渐清醒,安全地度过了各种并发症,他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患者半年左右就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也能正常交流、正常走路了!”说到这里,王海鹏的眼睛里闪着光,“医生和患者本身就是一条战线上,无论如何,医生都会尽全力去救治患者,共同打赢这场‘保卫战’

 

王海鹏感慨,通过这名患者,他也认识到了医生专业技术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他说,成为患者眼中的好医生,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只有专业知识足够丰富,才有底气与他人交谈再者,就是要有人文关怀,待人接物要有温度,不能太死板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最后就是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向患者及家属耐心沟通费用、病情,只有取得对方的理解、信任,后续的治疗过程顺畅。也正因如此,21年的从医生涯中,王海鹏做到了“零纠纷、零事故、零投诉”。

 

3.jpg
 
4.jpg

 

03.深耕神经内科领域

 

医学一直在与时俱进,医生也注定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在学习的道路上,王海鹏也从未停歇。为进一步精进医学技术,他还去了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协和医院进修,学其所长。宣武医院的帕金森病房、阿尔茨海默症认知障碍中心、中西医结合病房,天坛和协和医院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进修中,他的治疗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对于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帕金森病的诊疗,王海鹏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介绍,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三大类症状,如果患者身上出现其中的两项特征,就是帕金森综合征帕。但是帕金森综合征中的路易体痴呆、进展性核上麻痹(PSP)、多系统萎缩、额颞叶痴呆等神经系统变性病都有帕金森病的症状,不容易判断,需要医生仔细询问病史,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排除各种继发性因素后再进行区分。

 

王海鹏强调,帕金森病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一般这种情况,我们会做药物实验,比如美多巴的反应实验,看它对美多巴的反应。如果反应比较好,则有可能是原发性帕金森病,反之就可能是继发性帕金森病。”王海鹏补充,帕金森病发展到晚期会出现认知障碍,“我们这时就需要把它与阿尔茨海默症区分开来,再对症下药。”

 

正是因为在神经内科领域的不断深耕,王海鹏名声在外,总会有病人慕名而来找他看病。也得益于王海鹏所就职的北京航天总医院及科室团队的支持和提携,让他能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为病人看病。每年,他负责的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专业组、神经系统变性专业组手术量近500台,“虽然辛苦,但是值得。”他感慨道。

 

回顾21年的从医生涯,王海鹏满怀感恩并充满热情。他说,医生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未来,他也将立足岗位,尽己所能,为医疗健康事业再贡献一份力。

 

点击预约挂号

222.jpg

 

 

3
常见问题科普Q&A
 
Q
帕金森病人能活多久呢?
 

A:如果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加上功能的训练,对于寿命的影响不会特别大。目前新的帕林森药物在不断地涌现,而且还有一些功能神经外科在做脑起搏器或者DBS治疗,这些手段能很好地改善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我觉得帕金森病人虽然不能够完全治愈,但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如果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它对寿命不会带来特别大影响。

 

Q
平时感觉头晕目眩会是什么情况?该如何处理?
 

A:其实在门诊看到头晕的病人真的是非常多,大概占 1/3 左右。它的概念相对比较复杂,常见的有头晕和旋晕两种类别。

(1)头晕:它大多会给病人带来昏沉感,颈椎病、高血压、贫血都可能引发,大部分是因为全身系统性的疾病引起的。

(2)旋晕:分成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的眩晕大部分由于中枢的病变引起,比如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者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的狭窄、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包括偏头疼都属于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大部分是耳源性原因,比如耳石症、前庭神经元炎,包括半规管裂、美尼尔氏病、美尼艾氏病,都会引起周围性眩晕。

 

Q
大脑供血不足会有哪些危害?
 

A:大脑供血不足这个概念现在已经逐渐取消了。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大脑供血不足,主要是指脑血管病。脑血管分前循环和后循环,前循环主要指颈内动脉系统,后循环主要指椎基底动脉系统。比如说病人血管狭窄,就会出现脑缺血的症状,这时我们就可以做核磁灌注或者CT灌注诊断评估;如果说是椎基底动脉系统引起脑缺血,就会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或者肢体无力等症状;如果是大动脉狭窄,则需要提前进行干预,进行强化的药物治疗或者神经介入治疗。所以说脑血管病一定要积极地预防,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如果等到栓塞再进行治疗,那就是亡羊补牢了。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