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40万的脑血管病新发病人。在我国,每年是150万-200万的新发病人,将近占了全世界的一半。2004年,我国把脑血管病的致死危险性排在所有疾病的第二位,2007年“荣升”为第一位。
接下来,小六为大家介绍一位来自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博士,主任医师——宫崧峰。
博士毕业后,从医17年,医术精湛,动作娴熟、思维缜密,竭力做“刀尖上的舞者”,用生命守护生命,肩负起每一个患者的生命重托,捍卫患者的生命。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及椎动脉狭窄,脑血管病显微手术及微创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尤其是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及介入微创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外科治疗,血管内支架治疗等)烟雾病血管搭桥手术治疗,椎管内血管畸形,椎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开通,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开通等高难度新型手术,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本次专访,我们将医生的故事与通俗易懂的知识相结合,将大众心目中严肃遥远的医者形象还原为他们的原本样貌,让大众看见白袍下的故事,将深奥晦涩的神经外科知识变成患者及大众听得懂的医学科普内容。
一、从医初衷
宫崧峰主任总是精神抖擞,笑容满面,举手投足之间,学者的儒雅特质很明显。预约采访约了许久,他不是在手术,就是在查房;不是在做学术报告,就是在与专家们会诊。在手术后的休息间隙,宫崧峰主任终于抽空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告诉我们,“医生最欣慰的事,莫过于看到病人的康复”。
学医的过程漫长而艰苦,从怀揣梦想踏入校园,到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完毕,再到抛弃学生时代的稚嫩,成为身穿白大褂的医者,这一路走来,坎坷不断,喜忧参半。医者的成长之路,崎岖而漫长。回顾往昔,原来宫崧峰主任的从医初衷,最初的起源,还是因为他的父亲。
“小时候,父亲总喜欢把我带在身边,好几次去医院都是我陪着去。那时候年龄小,看到父亲的病被医好,不由自主的对医生产生崇拜感,感觉特别厉害。也正是因为这种崇拜心理,学医的想法萌生了。”
走上医生这条职业道路,对宫崧峰主任来说,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医学是社会上的一门尖端科学,而医生这个职业不仅具有挑战性,还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到别人。
据了解,宫主任选择神经外科,是因为他觉得神经是一个很神秘的领域。神经外科医生可以运用各种外科手段,为病人争取到更好的生存条件,不仅如此,在神经、血管这方面,医学技术开拓空间也相应非常大,它如浩瀚深远的星空一样让宫主任着迷,带给了他其他科室所不能比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现在,宫崧峰主任已然是一名成熟的神经外科医生,他擅长治疗脑血管病显微手术及微创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尤其是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及介入微创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内动脉狭窄的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外科治疗,血管内支架治疗等)烟雾病血管搭桥手术治疗;椎管内血管畸形,椎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开通,颈内动脉闭塞复合手术开通等高难度新型手术,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是目前将脑血管病开颅手术及介入微创手术,都能很好掌握的中青年医生,目前每年独立主刀完成脑血管病开颅及介入手术400余台。
时光匆匆,博士毕业后的宫崧峰主任已投身神经外科脑血管领域十七载,从青涩到老成,少年把最美的年华全部贡献给了这条行医路,一路播撒的血汗化成种子扎进土壤,转头看,岁月已然灌溉出了一片苍翠的杏林。
二、全力以赴每一台手术
当谈及手术患者时,宫主任的眼睛神采奕奕,格外明亮,其对脑血管疾病手术的完美追求和对患者康复的拳拳之心,深深的打动着我。
几年前,有一位患者需要进行颈动脉瘤的手术,但是该患者的手术路径特别危险,随时可能失去性命,很多医院都不敢接手。缘分使然患者到了宫主任的手中,虽然手术十分艰难,但本着医者使命,宫主任迅速进行会诊,迅速确定治疗方案,立即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进行超早期手术治疗。手术从当天晚上18点,做到第二天凌晨6点,整整12个小时,他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他人的生命。术后,经过换药、抗感染等十几天的住院治疗,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当时要是遇到别的医生可能早就放弃了,但我觉得这是一条性命,如果我可以,我就应该坚持,全力以赴去帮助他。每次看到病人复诊,我就在想,当时如果我放弃了,他现在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每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患者的健康关系着几个家庭的幸福,所以对我来说,我接收的每个患者,我都会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最小的手术风险,使他们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纵使前途艰难,宫主任偏要穿云而过,乘风破浪。
如果将宫崧峰主任的日常安排做成一个“切面”,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病房。我们好奇的问他,每日操劳,执行高难度手术,会焦虑吗?
宫主任却笑称:“从事钟爱的事业,再忙碌也是快乐,看到被自己医治好的患者,感觉一切都值得。”确实,面对常人看来的“Mission Impossible”,热爱可以是这个唯一仅有的答案。
三、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
神经外科是最复杂而又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有其脑血管病方向,急诊多,手术技术要求高,因此特别考验医者的综合素质。
神经外科工作特点就是常常面对突发疾病的重症患者,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临床如战场,生命非儿戏,奋斗在手术室的医生们承受着身心的双重高压,容错率非常低,稍有纰漏,很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如果没有热爱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就算坚持下去,又能学到多少技术,真正医治多少人。正因如此,宫崧峰主任对自己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他认为,做医生,一定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定且热爱,这是宫主任重点强调的。对他来说,当医生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为了别人的生命而努力。
其次要踏实,脑血管疾病的手术是非常精密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浮躁,只有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一个扎扎实实的底子,才不会辜负苦读十余年获得的荣誉与认可。
最后是要肯吃苦,有强健的体魄。手术经常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得承受得住,才能救得了人。医学生的学习周期长,本身就是厚积薄发的过程。知识的学习、经验的积累、能力的增长,需要时间磨砺,需要临床浸泡,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这是宫主任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所有医者在选择这条道路上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开颅手术和介入手术
作为擅长脑血管疾病的主任医师,宫主任掌握着来自世界前沿的治疗理念。对于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常见的两种重要手段——开颅手术和介入手术,趁本次专访,主任也与我们分享了两种手术的治疗理念。
介入手术和开颅手术都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两个重要手段。脑血管外科作为神经外科里的一个亚专业,开颅手术相对来讲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对一个脑血管外科医生来讲,应该是开颅手术与介入手术都能够很好地应用,患者才能最大的获益。真正掌握开颅手术,学习曲线较长,至少要10年时间的磨练。而介入手术,学习曲线较短,容易上手,对于简单的脑血管疾病完全不是问题,而对于一些颅底的比较复杂的脑血管病,则需要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才可以在处理一些突发情况时,做到游刃有余。
随着介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已经迅速发展,手术成功率很高,大家对于脑血管疾病不应该再片面地理解成只是开颅。医院重视复合人才的培养,任何医生都是全面发展,任何手术方式都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疾病,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同,选择的主要方式还得根据病情、经济情况、病人及家属的意愿及现代诊治理念和方法,综合考虑后,视颅内病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宫主任常说的一句话,祝宫崧峰主任的担当有为行稳致远,给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点击下方医生卡片
即可预约挂号
脑血管疾病做哪些检查为主?
A:
脑血管病到医院以后,一般是全身疾病的常规检查,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这类基础性疾病,查一下病人跟脑血管病相关的这些危险因素。
其次,再做专科的检查,主要影像学检查。比如脑血管彩超、头部CT、核磁共振,还有一些脑血管其它方面的检查,如果病人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做CTA、MRA或者做DSA检查,作为血管病的必要诊断。
如果需要手术治疗,那就需要进一步检查脑血管的状况,做造影检查,打造影剂时,详细观察脑血管形态及血流情况。
如何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A:
脑血管疾病是要以预防为主的,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只要稍微注意,就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时做好预防工作,进入中老年之后血管状况良好,可大大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首先就是全身的指标要控制好。脑血管疾病和很多因素相关,像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脂血症这类基础性疾病要控制好指标,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控制好血压,不能突然停药!尤其夏天的时候,患者血压容易低,冬天的时候血压容易高,一定要监测好血压,做好药物调整!
其次,注意个人的生活方式,及时调节好心理情绪,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压力,生活紧张、情绪激动这些因素,也都会影响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最后,年龄40岁以上的,有条件的可以到医院做高端检查,比如磁共振的MRA、CT的CTA以及颈部的脑血管彩超等。
颈动脉狭窄如何筛查?如何治疗?
A:
颈动脉狭窄检查,发现的方法主要是物理检查和仪器检查。现在检查方法有很多,最常用、最无创、也最普及又便宜的方法就是做颈动脉的“彩色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如果出现颈动脉狭窄、斑块,就需要再做进一步检查,比如“CT血管造影”CTA,或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
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斑块的大小、血管腔狭窄程度等情况的不同,采合适的治疗方法。
目前手术有两种方式,一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采用介入的方法,在患者手臂或大腿根部的静脉处穿刺,用导丝将支架"运送"到颈动脉狭窄处打开,将狭窄部位的血管扩开,从而增大血流,保证脑部血供需求;二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即通过外科的手段将颈动脉的斑块完全清除掉,使颈动脉血流通畅,保持脑部良好的血液供血。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治疗重度脑血管病狭窄的重要方法,要根据病情,及病人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唯一的区别是,支架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口服双抗药物,且有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动脉瘤患者如何筛查?如何治疗?有动脉瘤的患者是不是一定要手术?
A: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脉瘤患者被早期诊断。目前对于动脉瘤的检测有多种方式,包括CTA、MRA、DSA方式,其中3D-DSA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CTA、MRA作为无创检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筛出大部分动脉瘤。
CTA、MRA和DS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度分别为95.6%、88.9%和98.7%,但CTA、MRA仍有自身的一些缺点。CTA在近颅底处因去骨困难造成误差,MRA会受血流速度影响,对微小动脉瘤及血栓性动脉瘤的敏感性仍有不足。
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也无需紧张,因为大部分未破裂动脉瘤为稳定性的,只有0.8~2%为非稳定。动脉瘤破裂相关高危因素:高血压,吸烟,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有子瘤),瘤颈较窄,血流直接冲击等都是动脉瘤破裂的潜在高危因素。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宫崧峰主任医生,每周四上午,及每个月的第二周及第四周的周六上午坐诊,欢迎脑血管病患者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