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然而75%以上的人根本得不到治疗。
与我们小心翼翼维护的身体健康相比,心理健康总是容易被我们置后、逃避、忍耐,以至于最终引发其他大病甚至自杀。心理健不健康只有开心与不开心的区别吗?据统计,在例如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1/5的人都患有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那除了对抗和逃跑,我们还能有第三种解决办法吗?
深圳优眠临床心理专科
广州优眠精神心理专科(广州市脑科医院联盟单位)
深圳优眠临床心理专科
更多精神心理科好医生,请继续阅读文章查看哦~
当身体生病时,我们往往能通过疼痛、发热这些情况立马对症买药、及时就医;但心理生病时我们却未必能意识到,或者只是笼统地把“情绪低落”当作是阶段性的状态不好,而错过最初最佳的治疗时期。
正因为对心理疾病的不熟悉,我们身体有病就能理直气壮去医治,心理出问题却总被认为是矫情、抗压能力差。
1
我一直在笑,也一直在求救
不被理解、自我怀疑,会使人陷入孤立无援的沼泽之中。2019年韩国女明星崔雪莉因抑郁症自杀,在她生前曾不止一次对镜头吐露过自己强烈的孤独感。
在综艺节目中崔雪莉曾提到一段难熬的日子:“周围人在逐渐离开我……他们只能先顾着照顾自己,我也请求过帮助,但当时他们没有伸出手……”
就在大家都以为她的情绪好转时,在镜头前满血复活、笑着承诺“会认真活下去”的雪莉,突然在家中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明明看起来变好了,实际上却变得更糟了。这种情况很极端,却也很典型。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心情不好就把自己关起来,睡个两三天又是一副满血复活的样子,好像郁闷和不开心从未发生过一般。
2
我不是不开心,是抑郁
心理疾病给我们带来的伤害,仅仅停留在情绪上,只是不开心吗?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长期忽视和压抑负面情绪,会使得一场情绪的感冒不断地在累积、承受和误解中升级,最后心理疾病反馈到身体上,落得身心俱毁的结局。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应该是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急性或慢性疾病,鲜少有人想到心理疾病。
实际上,属于心理疾病之一的抑郁症,是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据权威期刊《柳叶刀》估计,中国有超9500万人患有抑郁症,它隐秘于人群之中,给无数人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你有没有被抑郁情绪困扰过?相信很少有人说没有。抑郁症早已不是一个小众疾病,患病率在近年来有不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
据中国精神卫生最新调查: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这里的“终生”指的是“终其一生”的含义,这意味着大约每16个中国成年人,至少有1人一生中得过抑郁症。
网友热评认为数据远不止这些
我们曾无数次在生活中感到消极、悲观、看不到希望,这些是抑郁吗?这些反反复复的绝望感,又应该如何逃离呢?
1
我们还能好起来吗?
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情感受挫败……我们都在负面情绪中被逐渐“淹没”:
不管睡多久,还是会感到累;
身体越来越差,大小病痛不断;
觉得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过度纠结,感觉不自在、容易失眠;
在这个世间竭尽全力地活着,我们都有着不可与人言说的苦楚。而每一个抑郁的人,背后都有一份独有的痛苦与绝望,它很难与人分享,甚至也无法被人理解,包括自己。
一个在峨眉山景区跳崖身亡的21岁抑郁症女孩,在她的遗书中曾透露了自己痛苦的心声,在别人眼里自己好像活得好好的,但实际上“我在竭尽全力去扮演一个所谓正常人的样子”。
很多游走在抑郁边缘的人,别人是看不出来的。或许看起来开朗活泼,或被误认为仅仅只是内向沉默,抑郁的信号并非无迹可寻,但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知道。
如果曾经或现在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需要特别注意抑郁症的发生:
● 情绪低落,容易疲劳:对很多东西都不感兴趣,没有愉快感、焦躁,无助
● 脾气变得暴躁:更容易发火,容易因为小事火冒三丈
● 饮食、睡眠习惯改变:失眠、食欲下降,甚至觉得吃饭呼吸都是负担
● 思维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反应迟钝,工作生活中常常忘事
● 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觉得情绪低落也是一种失败
● 产生绝望感:对很多事情持消极态度,觉得生活没意思,对未来不抱希望
因为越来越折磨人的心理内耗,会让人不断徘徊在“努力活着——活着真好——不想活了”的情绪黑洞中,逐渐沉沦。
2
抑郁了,一定要说出来
我们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抑郁只是“我不快乐”“心情不好”,但久而久之,抑郁会吞噬我们所有的活力,让我们沦为一潭死水。
一直轻视抑郁情绪的存在,会大大增加它演变成抑郁症的几率。实际上,抑郁早期如果不及时治疗,拖得越久,后期发病会越来越频繁,程度越来越严重,每次持续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而如果一早发现就科学应对,后期大多不会出现反复发病的情况。
在抑郁情绪和轻度抑郁症的时期,我们还能通过散散心、舒缓情绪或者心理咨询来解决,但中度或重度的抑郁症则需要配合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手段,此时家人朋友希望我们“想开点”的劝说往往是无济于事的。
3
能好好睡觉,你就赢了
抑郁、焦虑、心理压力大,导致现代人往往难逃失眠的折磨。
“每天听着自己凌晨两三点的呼吸声,感到头痛欲裂……”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睡着了又在一个多小时后醒来,反反复复,浑浑噩噩地等待时间度过。”
据统计,失眠者患上抑郁、焦虑等疾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出4倍以上,而超过70%的抑郁症患者都有失眠问题。
更可悲的是,失眠和抑郁一样,如果没有及早治疗,初期的短暂性失眠就会变成习惯性失眠,除了让我们外表肉眼可见的憔悴之外,还极容易造成情绪失控、烦躁、大脑无心学习工作,陷入低落、抑郁的状态中。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失眠可能是抑郁的症状,也可能是抑郁的诱因。长期失眠不仅让人更容易感到抑郁、焦虑、情绪压力大,而且还会增加高血压、肥胖、猝死、中风的几率。
很多人通过褪黑素、耳塞、眼罩来对抗失眠,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在悄无声息的夜里我们仍然无法阻止大脑思虑万千,难以入眠。其实治疗失眠的根本在于治疗情绪,在很多心理临床治疗中,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解决,失眠问题也跟着迎刃而解了,所以找准背后的情绪困扰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
如果你感到自己入睡困难、早醒、一年中多次、反复失眠,或者记忆力下降、时常走神、精神压力大、经常焦虑疲惫的话,请一定不要自己扛着,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能更快更好地解决睡眠问题。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广州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在明天的健康早报里,也许就能得到解决方法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