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身高1米3、投100多份简历都被拒绝的医生,在网上火了之后,如今拿到2个

医脉通 2023/06/30 阅读数:9379

 

 

导读

身高1米3,就不配当医生吗?

 

这些天,一位医学生有点火。

 

特别在高考志愿季碰上毕业求职季的当下,她的经历为无数学子敲响了警钟。

 

 

身高1米3,就不配当医生吗?

 

她,一位某一本医学院、临床方向是内分泌专业的研究生。

 

因从小患有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身材矮小,身高只有1米3,导致毕业以后求职屡屡碰壁。

 

即便她已经顺利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和规培证,也多次通过了医院自主招聘的资格审查和笔试环节,但仍然难逃命运的捉弄——半年内,她投递了超过100份简历,进行了20多次面试,可次次都惨遭拒绝。

 

哪怕有时候她的笔试成绩位列第一,可最终的录取名单里却始终没有她的名字。

 

而这一切无奈甚至是不公的遭遇,皆是因为她“矮”。

 

我想,但凡有个选择和拯救的余地,谁都不愿意自己的身高成为短板、谁都不接受自己的人生拥有一张残疾证、谁也不想旁人眼中满是嫌弃的矮成为标签。可痛彻心扉的现实不就是难以改变吗?

 

我不知道在一次次拒绝的背后,这个姑娘经历了什么?但是同为拥有七情六欲的人,我肯定她有过悲伤、有过悔恨、甚至是绝望。

 

对于这样一位寒窗苦读8年、对医学事业满腔热忱的学生来说,求职路上的这一盆盆冷水,让她心寒的同时,何尝不是在打有些人的脸?

 

记得贵圈有一个明星,长相出众,业务能力也不错,而且从未传过绯闻,被粉丝称之为内娱爱豆天花板。但是她的唯一短板可能就是身材娇小,因此这也成为了某些黑子的攻击点。但是一旦她被这样攻击,总会有粉丝或非粉的人出来劝导: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那便是不该攻击一个人无法改变或无法选择的地方,比如身高、长相。

 

你看,粉圈都有这样的觉悟,怎么医疗圈反而不懂。

 

这位医学生的遭遇在网上经过报道和发酵后,当前,她拿到了2份offer,并且都是私立医院的。7月初,她将奔赴其中一家医院,开启属于自己的医生生涯。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私立医院呢?因为在我看来是有些震惊的,我的第一反应觉得应该是公立医院。

 

在之前的报道中,她投了公立、私立,等级包括一、二、三级医院。曾有私立医院明确告诉她,她的这种身体状况很难录用,因为私立医院对外貌的要求比较严苛,因而她想通过考试、凭借实力进入公立医院工作。

 

从人之常情的角度来看,具有公益性质的公立医院似乎更有可能接纳她,因为这个姑娘本身也比较优秀,仅仅只是身高较矮,但没想到的是,最终对她张开怀抱的是两家私立医院。

 

而且对于内分泌专业来说,医生的工作一般就是负责收治病人、查房、写病历、修改医嘱、处理病人检查报告单和病例讨论等,基本不涉及手术,因此对身高也没硬性要求。

 

所以,如今这个情况的出现乃至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其实都值得反思。

 

 

学医热潮下,要清醒把握硬性要求

 

现在正值高考志愿季,听说今年的学医潮比以往来得更加猛烈。

 

据《百度热搜·2023 高考大数据》显示,今年在学科搜索热度中,医学成为热搜学科第一;十大热门专业中,临床医学专业热度断层第一,护理学和药学分别在本科和专科最热专业top10中占据第六。

 

可以看出,今年医学相关专业相当火爆,这届高考生的学医热情更是上升到了近几年来的一个新高度。

 

不过在这个热火朝天的填报热情中,小编还是要郑重的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医学相关专业的填报要求,特别要注意身高这种无法改变的硬性要求,如果自身身高较矮,一定要谨慎填报。

 

医脉通注意到,一般医学院校和医院对护理专业有身高要求,普遍要求女性高于155厘米—160厘米以上、男性高于165厘米—170厘米以上。对于医学其它专业,其实要求身高的不多。

 

一些护士在接受医脉通采访时表示,在医院进行招聘时,会要求应聘者脱鞋测量净身高,如果身高没有达到要求,医院简历都不收。

 

医生反映,他们倒还好,不过在招聘时会综合考量择优录取。像骨科、急诊外科等科室对医生的身高还是有要求,尽管可能招聘信息里面没有明确表示,但却是重要衡量结果。

 

这里我想起了近期正在热播的医疗剧《白色城堡》,第一集男主角王扬鸣之所以能够在一众名校学子中脱颖而出,一举夺下大医院急诊科的试用名额,凭借的就是192的身高,人家急诊科看上的就是他高大壮实有力气,人高马大有排场,尽管他的学历、他的经验不如某些落榜的应聘者。

 

图源:视频截图

 

因此,对于医院很多科室而言,尽管明面上对医生的身高并无要求,但是暗地里却是心照不宣的硬标准。

 

再联系医院工作实际,身高较矮对工作有影响吗?

 

说实话,肯定是有的。

 

好比护士,在输液架上挂液体、在手术室里调节无影灯、在上方橱柜里拿东西其实都存在不便之处。

 

图源:视频截图

 

好比医生,在手术室做手术踏脚凳的话,移动起来比较麻烦,搬动病人常常有心无力。

 

而且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如果医护人员本身比较年轻、身材也娇小,相较于其他人而言,患者的信任度会降低。

 

图源:网页截图

 

因此,在此再次告诫大家,填报医学相关专业,一定要结合自身条件综合考量,切不可头脑发热、一意孤行。

 

当然,这里小编并不是说身高较矮的人就不能填报医学专业,只不过是从上文那个姑娘的经验教训来看,这些人的从医之路可能会比较曲折。而学医从医已经很苦了,真的有必要再苦上加苦吗?

 

而且再联系这个姑娘的情况分析,试问,如果不是此事在网上发酵、引发关注、引发热议,offer真的会有那么快拿到吗?(这里也只是小编的猜想,或许她本身就可以凭实力拿到,这里也恭喜她拿到offer)

 

再联系近些年中国人的身高聊聊这个话题。据2020年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显示,近30年来,中国人的身高越来越高,19岁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75.7厘米,中国女性的平均身高为163.5厘米,位列东亚第一。

 

从这些数据中也可以分析出,当前身高偏矮的孩子应该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在越来越少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意识到一个残酷现实:在大多数人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矮个子面对同一岗位所承受的竞争力会更大,因此,这就需要大家事先做好评估、预判。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想成为矮个子,因为这个世界对于矮个子的歧视是无处不在的。

 

一项来自《应用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的研究表明,在职场上,每一英寸身高,或许就意味着每年能多挣789美元。

 

这篇论文的题目为“The Effect of Physical Height on Workplace Success and Income: Preliminary Test of a Theoretical Model”,可译为《身高对职场成功和收入的影响:一个理论模型的初步检验》。

 

这些研究跟踪了大约8500名参与者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程,记录了他们的个人特征、薪水和职业。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了性别、年龄和体重,6英尺高的人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平均比5英尺5英寸高的人多挣16.6万美元。

 

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身高偏见——高个子的人比矮的人更有自信。反过来,其他人可能会认为高个子的人更像领导、更权威。

 

所以,在这样一个残酷现实里,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哪怕有一部分人相对矮小,他们仍然在不屈不饶的寻找,顶天立地的支撑啊。

 
责编|亦一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