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要始于镇痛、止于善终,要把疼痛等症状管理作为学科发展的重点。不然,安宁疗护就是空洞的。”
图源:锐景
指导专家
宁晓红 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路桂军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厦门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纪光伟 南京雨花和怡韩府山安宁疗护中心主任
资料来源:
1.安宁疗护的起源与发展初探. 中华医史杂志. 2021,51(4):208-212. DOI:10.3760/cma.j.cn112155-20200610-00089
2.中国大陆安宁疗护/缓和医疗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Palliative Medicine. 3.2019,Vol.33(9)1129–1130
4.我国安宁疗护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兼谈整合安宁疗护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实用医学杂志. 2021年第37卷第12期
5.三支吗啡构筑的医患迷局. 中国青年报
6.全程化疼痛护理管理对晚期癌痛患者疼痛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月第7卷第25期
7.医学生和医护人员对安宁缓和医疗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6月第21卷第6期
8.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认知现状:一项全国横断面调查. 协和医学杂志. 网络首发日期2023-07-13
9.三甲医院缓和医疗会诊服务实践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DOI:10.3881/j.issn.1000-503X.15134
10.我国缓和医疗研究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 Aug 2021,Vol.41,No.8
11.安宁疗护对晚期肝癌患者癌痛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甘肃医药. 2022年41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