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有一种冷,叫寒气入骨。明明把自己裹得跟个粽子似的,可还是抵不住冷气的侵袭。
更气人的是,自己里三层外三层穿得和土狗一样,结果转头一看,人家穿个短袖短裙就在那潇洒嘚瑟。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那些手长脚长,身高占尽优势的人,你是不是以为他们也格外抗冻?
NO NO NO,好事不能全让这批人占了啊!
拥有抗冻体质的人,往往是那些四肢比较短小的人。这是因为表面积和体积更小的人,热量散失的速度就会越慢,也就是越抗冻!
动物学家发现:寒冷地带的动物,身体的手、腿、耳朵都比较短小;而暖热带的动物,身体相对会比较长,有利于散热。
这点同样适用于人类!所以说,短小精悍还是有短小精悍的好处的~
人体内主要有两种脂肪,一种叫白色脂肪,也就是肥肉,主要是储存能量的;
另一种叫棕色脂肪,它不但不会让人长胖,而且还包含大量的线粒体,能高效产生热量。
不过这么好的棕色脂肪,成年人体内的占比却不到 5%,而且很难主动增加,久坐不动还会使其逐渐减少。
而目前已知,能让棕色脂肪增加,主要方式之一是暴露于寒冷环境中。
有实验显示,在 19℃ 的环境中不盖被子睡觉,睡一个月后,参与者的棕色脂肪体积增加了 42%,脂肪代谢活动增加了 10%。
人的骨骼肌,也就是锻炼的肌肉,可以粗略分为两大类:快速肌肉纤维(快肌)和慢速肌肉纤维(慢肌)。
快肌更发达的人,大多擅长需要爆发力的运动,如短跑,可以快速消耗能量的同时也易疲劳;
而慢肌天生更为发达的人,一般更擅长较慢的有氧运动,如长跑,持久耐用且对低温的耐受性更好。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因素。有一种人,全身上下就嘴是硬的,明明冷得起了一堆的鸡皮疙瘩,却还硬着头皮说自己不冷。
有的人平时挺抗冻的,但近期突然怕冷那就得小心了,很有可能是这几种疾病的征兆!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新城代谢,促进产热。
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降低,那么人体就容易出现怕冷的症状。此外还会有体重增加全身浮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的现象。
如果你最近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做个专业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疾病越来越严重!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因为血液是带着热量游走在全身的,如果患有缺铁性贫血,会表现为全身怕冷,手脚怕冷的感觉会要更明显一点。
这种缺铁性贫血还会伴有头发干枯、发量减少、皮肤干燥、心慌气短的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症主要表现为:腿和脚的发凉和怕冷。
由于供应下肢的血液动脉有狭窄或者有闭塞,就会导致下肢严重缺血,越到肢体的远端可能越严重。这种情况还会有行动不便、间歇性跛行、麻木等问题。
此外,若有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下丘脑病变、减肥过快,也会出现突然怕冷的情况。
话说,你真的想要抗冻攻略吗?毕竟,寒冷的天气也是有一个好处:能让人变年轻---
哈哈哈,还是言归正传~冷嗖嗖的那种滋味是真的不好受。如果大家真的想要更抗冻的话,一定要记住这份保暖攻略。
肌肉也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想要拥有更抗冻的慢肌,可以进行长跑、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每天坚持锻炼45分钟左右。
在冬天,女性要特别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特别是有颈椎病的朋友,出门时别忘了戴围巾。另外注意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否则会阻碍血液循环。
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粥品,北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能温补血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做菜时还可放些姜、胡椒、辣椒等有产热作用的调料。
脚作为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热量常常不足。而且脚踝又皮肤薄,血管多,极易散热,因此脚丫子是人体最冰凉的地方。
而泡脚,是最直接快速的升温方法。随着温度的升高,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速度也会加快,这份温暖会沿着血管带到全身。
而且泡脚的时候,通过扩张脚部(直至全身)的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能让身体更好地进入到睡眠的状态。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泡脚很舒服,但这三类人不建议泡:
如果想要暖遍全身,舒服地睡个好觉,可以这样做:
•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5分钟;
•泡脚水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
•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袜。
冬季是最流氓的一个季节,总喜欢对人“冻手冻脚”的,所以屏幕前的你一定要做好过冬安排!
转发这篇文章,看看谁是第一个给你安排过冬四件套的: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