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一个器官,由于手部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太多的保护,而又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工具和物件,在外伤(如摔倒或撞击)时,其反射性地扶持、支撑,也使得它成为全身最易受伤的一个部分。
近年来,手外伤发生率居高不下,多为切割伤和压砸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
手外伤患者经过手术修复治疗后,医生会说“可以回家休养了,多做些康复训练,加快手功能恢复。”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问:我的手还没消肿能出院吗?康复训练自己在家就能做?
答案是:当然可以啦!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针对上肢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如瘢痕、挛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感觉丧失或异常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手夹板、辅助器具等手段,使受伤肢体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以适应每日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
手康复是在手外科的诊治基础上研究手功能障碍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残疾预防和康复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或补偿伤手的残余功能。
手康复作用主要是预防及减少肿胀,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缓解疼痛,预防肌肉误用、废用或过度疲劳避免关节再损伤感觉过敏部位的脱敏感觉再教育和运动感觉功能的重建。
(1)远端指间关节伸屈练习:好手固定中间指间关节,远端指尖主动做屈伸练习,每组15~20个,组间休息60秒。
(2)近端指间关节伸屈练习:好手拇指固定近端指间关节,患手主动做屈伸运动,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3)拇指与其它各指做“O”形状,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4)伸腕及手指屈曲,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5)伸腕及屈手掌,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6)捏拳,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7)主动做背伸掌屈的运动,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8)主动做尺偏桡偏运动,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1) 主动的牵伸掌侧肌肉和背侧肌肉,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目的:肌肉功能训练,增加手指的抓握力量
(2) 手内在肌肌力锻炼,抓握分指握力圈,用力捏,然后慢慢放松,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3)训练屈肌和伸肌,每次拉到最紧,然后慢慢回收放松,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出现微微酸胀感时可休息。
(4) 训练桡偏肌和尺偏肌,每次拉到最紧,然后慢慢回收放松,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出现微微酸胀感时可休息。
(5)手指外展内收练习,绑好弹力带,慢慢的张开手掌至最大,再慢慢地放松回来,每天3~5组,每组15~20次,组间休息60秒。
当然,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根据手功能恢复的需要,可利用身边物品进行训练,以增强手部肌肉的肌力和手的灵活性。例如:
•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握扫帚、拖把、门把手;
•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捏名片、钥匙,拧锁;此训练适用于手指肌力差,对指功能差的患者。
•日常生活中可练习提书包、水壶,拉抽屉;此训练适用于手指远端指间关节肌力较差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手部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比较复杂,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训练,需要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而定。
原则是:早期训练时运动量不要过大,训练幅度以不引起受伤部位明显疼痛为度;后期可逐渐加大运动量。训练有助于消除水肿,如果训练后肿胀或疼痛加重,应减少甚至停止训练并及时咨询医生。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