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新冠疫情政策调整、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也是全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医药行业政策频发,尤其是监管方面的政策,对于医疗行业的影响巨大。据易联系统数据统计,2023年,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共计200余条,省级层面发布相关政策约有1400条。从类别来看,2023年发布的医保类的政策最多,接近总量的一半,其次分别为医疗、医药、医改。
2023年,医药行业的热门政策都有哪些关键词?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关键词一:医疗反腐
2023年开年,医疗反腐的高压就铺面而来。据医脉通不完全统计,从2023年1月1日到3月24日,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就有53名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被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以超出想象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5月16日,至少有90位医院院长被查,而这个数字,已远超去年全年全国各地被查医院院长的数字总和。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在2023年夏天推向高潮。
2023年7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司发布消息,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10部门联合召开会议,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重点包括以下6大方面:
1.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
2.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
3.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
4.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
5.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
6.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会议强调,要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一时间,医疗反腐浪潮席卷整个医药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卷入其中,高管被查、医药代表停工、学术会议取消……
然而,处罚从来都不是目的,规范才是!业内人士普遍预测,此次医疗反腐行动之高压,将改善如今畸形的药品竞争格局,以其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二:薪酬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落马的医疗机构“一把手”已超200人。在拿捏住“关键少数”的同时,“合规”又成为了医疗行业的高频词。医疗反腐的全面推进,也为医生薪酬模式改革带来全新机遇。
2023年7月24日,国家卫健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在“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这一任务里明确: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
据悉,广西、福建、云南、浙江等多省发布的2023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都曾出现了“完善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合理收入”的类似表述。提高医生“稳定收入”占比也被写入广东、山东等多地文件中。实施院长年薪制,也是各地在推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探索方向之一。
比如河北:2023年5月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里面提到:到2023年底,全部省直公立医院、50%的市级公立医院、50%的县(市、区)至少1家县级公立医院落实党委书记、院长年薪制,年薪由同级财政负担。
比如山西:2023年10月23日,山西省发布《山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出:落实公立医院内部薪酬分配自主权。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公立医院可继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可借鉴福建“三明经验”探索实行年薪,也可结合本单位实际,自主确定其他更加有效的分配模式。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各地陆续将薪酬制度改革这一政策目标纳入到当地医改重点任务,无疑是下决心强化落实相关激励政策的信号,也是解决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的一个制度举措。
关键词三:DRG/DIP
2023年,医保目录调整持续推进,集采与支付方式改革联动。
2023年,集采和医保目录调整已经常态化、制度化,大量药品通过这两种方式不断获得定价、进入医院或药店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医保支付标准、DRG/DIP支付方式的改革及推进。
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的《关于印发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明确: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回顾2023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加速推进,改革整体进展快于阶段性任务目标,部分地区已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的全覆盖任务。截止2023年,全国有282个统筹地区已经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占全国所有统筹地区的71%,完成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阶段性目标。根据第二届CHS-DRG/DIP支付改革大会发布,目前已有14个省份,67个地市实现了DRG/DIP功能模块实际结算覆盖。
关键词四:医保监管
多年以来,国家一直把推进医保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作为创新基金监管方式的主要手段。
随着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2023年9月13日,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到2023年底前全部统筹地区上线智能监管子系统,智能审核和监控数据准确上传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开展经办智能审核,规范定点医药机构服务行为,加强协议处理与行政监管、经办核查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初步实现全国智能监控“一张网”。到2025年底,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的智能审核和监控体系基本建立。
知名医管评论人徐毓才曾这么评论道:这一举措将会对所有医疗机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让医疗服务行为几近“裸奔”。智能审核和监控系统的上线,也为全国统一、规范实用、公开透明的智能审核和监控体系及标准划出了监管红线,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对接,将智能监控延伸到医院端,发挥事前提醒作用,防患于未然。严格实名就医、规范诊疗行为、规范计费收费、预警超量开药、预警费用申报将得到事前提醒。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可以通过智能监控,对医务人员明显违规的行为进行自动提醒和拦截,对可疑违规行为进行实时提醒。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DRGs改革,真正推动医院管理者去想方设法降低各项采购成本,从而让权力寻租的空间得到压缩,进一步消除了腐败的土壤,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釜底抽薪的举措。
关键词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医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2023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启动2023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已经成为评估医疗机构综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对指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2023年,我国持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施“千县工程”,建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降低药品耗材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此外,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医保谈判、集中带量采购……2023年的医药行业是精彩纷呈的一年。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相信在新的一年,我国的医药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医脉通综合整理自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看医界”微信公众号、医药云端工作室等。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