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就是老来寿?上了年纪,这种“瘦”并非好事

健康160 2024/01/24 阅读数:1.3万

640.gif

 

有人说,千金难买老来瘦。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瘦了行动灵活,也不容易被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盯”上。

 

但也有人认为,上了年纪还是胖点好。身上长点肉,看着富态和蔼不说,抵抗力也强些,有个小毛病都能扛住。

 

这两种说法哪个才有道理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

 

今日主推好医生
舒晓亮 (1).png
万贤明 (1).png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有一种“瘦”,恰是老年人的健康杀手,那就是“肌少症”。

 

肌少症,即肌肉衰减综合症,说白了就是骨骼肌持续减少、肌肉力量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

 

一般来说,人体的肌肉量会在25~30岁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逐渐下降。

 

40~70岁,每10年肌肉量减少8%;70岁后流失速度会达到顶峰,每10年肌肉量减少15%。

 

640 (1).jpg

 

这其实是正常的衰老过程,然而,若肌肉数量和力量下降速度太快,超过了正常范围,导致人出现站立、行走困难,甚至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跌倒等症状时,就要警惕肌少症的可能。

 

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肌少症发病率已经达到9.8%,相当于每10个60岁以上的老人里就有1个肌少症患者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等疾病,都和肥胖直接相关。

 

另外,不要以为胖了就不会得肌少症。

 

“肌少”,无关胖瘦。

 

很多人的胖,大多是“虚胖”,体内脂肪比例很高,肌肉却很少,属于肌少症性肥胖。

 

与单纯肥胖相比,肌少症性肥胖的老年人更易因身体平衡障碍跌倒,而跌倒又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

 

 

 

 

 

除了前面提到的因年龄增长导致的肌肉衰退,下面这些因素也会导致肌肉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正所谓头脑越用越灵光,身体越动越年轻,肌肉也是如此。你不去刺激它,它就不会生长。

 

久坐族长期不运动,肌肉一直处于闲散不工作的状态,久而久之,它的工作能力会减退,进而慢慢萎缩、流失。

 

研究表明,如果2周不使用下肢肌肉,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会衰退14%,股四头肌会衰退20%。

 

 

 

长肌肉,最重要的营养素就是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质。

 

主食摄入过少,会导致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就要动用身体中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

 

若身体供能消耗太多的蛋白质,势必会影响肌肉的正常生长和修复,加快肌肉流失。

 

 

各种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慢性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或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都会加速肌肉的代谢,引起肌肉减少症。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得肌少症的朋友,可以试一下《2019亚洲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推荐的4种简单自测方法。

以上情况符合一个,就提示存在肌肉减少的可能,建议及早到医院检查,有问题早干预。

 

深圳医生推荐

戳下图即可挂号/咨询

↓↓

 
 
 
 
 
 
 
 

 

 

 

 

 

鸡蛋、鱼、虾、蟹、猪肉、牛肉、鸡肉、羊肉以及牛奶,都是物美价廉的优质蛋白质食物,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多吃有助于防治肌少症。

不过,由于蛋白质无法在体内储存,进食后几小时就会被消化吸收或排出体外,想要更好地吸收利用蛋白质的话,最好将每天吃的鱼禽肉蛋均匀分配到三餐中,而不是在某一顿集中补充

 

另外,足量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骨骼肌合成,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增加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等食物。

 

 

建议将有氧、无氧运动结合,隔天或每天做一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每周做2~3次抗阻运动,如引体向上、俯卧撑、深蹲、哑铃、壶铃等,通过增加肌肉负荷和促进肌肉生长来改善肌肉健康。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60分钟以内,每周累计200分钟以上。

 

当然,如果你肌肉力量不大,又实在不爱运动,可以针对性锻炼下双腿。

 

腿部肌肉占全身肌肉的 65% 以上,又是日常支撑身体、活动发力最基本、最重要的肌肉群,将这块肌肉练好了,好处多多。

 

 

岁月催人老,肌肉抗衰老。

 

你的退休生活是每天健步如飞、占据广场舞C位,还是走路颤颤巍巍、在沙发上从天亮坐到天黑,全看肌肉多不多。

 

年轻多“存”肌,老大不伤悲。别等了,赶紧把肌肉练起来吧!

 

审稿专家

参考资料

[1] Ortenblad N, Westerblad H, Nielsen J. Muscle glycogen stores and fatigue. J Physiol. 2013 Sep 15;591(18):4405-13. doi: 10.1113/jphysiol.2013.251629. Epub 2013 May 7. PMID: 23652590; PMCID: PMC3784189.

[2] Park J S , Park Y S , Kim J , et al. Sarcopenia and fatty degeneration of paraspinal muscl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agittal vertical axis in the elderl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71 female patients[J].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20, 29(6).

[3] Hunter G . Effect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on older adults[J]. Sports Med, 2004, 34.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07.png

挂号指南_09.jp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3.png

推荐服务和审稿专家_14.png

 

-End-

 

「有用就点赞哦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