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 | 症状多变、易误诊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你了解多少?

北京中医药学会 2024/01/24 阅读数:1.7万

王小糖

听说了么?听说了么?隔壁病房的糖小甲确诊了“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李小甲

啊!我跟他的症状很像,现在血糖控制不好、血压也高,甲功也不正常,我会不会也得这个病啊?

不知道大家看了上述的两位患者的对话是否跟我有一样的疑问呢,症状相同就是一样的病了么?“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个什么病?有哪些表现及治疗?

症状多变,易误诊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你了解多少?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什么病?

在临床上,我们认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是一组遗传性多种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综合征的总称,有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病变。(人体有多少内分泌腺体请看这里?神奇“内分泌”与人体衰老之间的奥秘

 

这种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可为具功能性(分泌活性激素并造成特征性临床表现)或无功能性,可同时出现或先后发生,间隔期可长可短,病情可重可轻,病势可缓可急。

 

 

 

人体内分泌腺体

 

哪些因素导致发生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属于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缺陷,具有家族聚集性。按照常染色体显性基因突变的情况分为MEN1、MEN2和MEN4几大类型。

 

MEN1为一种以增生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Wermer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20/10万。MEN1发病主要是由于位于11号染色体上称为“多发性内分泌抑瘤蛋白(menin)”的功能缺陷或者突变而导致的。

 

NEN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10/10万,发病与原癌基因RET的突变及激活有关,突变位于RET原癌基因第10号和11号外显子编码的半胱氨酸丰富的胞外区域。

 

MEN4 是蛋白的CDKN1B基因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发病有哪些表现?

我们知道多发性内分泌腺瘤主要分为3大类,MEN1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其发生率于不同家系及同一家系的患病者中变化不一。典型表现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90%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60% ) 、垂体前叶瘤( 40% ) 、肾上腺皮质肿瘤( 40% )等。

 

MEN2以甲状腺髓样癌(MTC)为主要发病特征,并发嗜铬细胞瘤和(或)甲状旁腺亢进等内分泌肿瘤。此外,MEN2包括 2A、2B 和家族性状腺髓样癌( FMTC)3种亚型

 

MEN2A是最常见亚型,约占80%。2A患者中主要表现为状腺髓样癌(90%)、嗜铬细胞瘤(40%~50%)、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细胞增生或腺瘤)(20%~30%)。MEN2B患者中典型表现为MTC(90%)、铬细胞瘤(40%~50%)、极少有黏膜神经节瘤等内分泌肿瘤及极少发生甲状旁腺亢进症。FMTC为家族多个成员发病,且仅表现为MTC,占MEN2约10%~20%。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不同分型如何区分?

01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1)

 

甲状旁腺腺瘤

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为MEN1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与腺瘤所致散发性甲旁亢病例相比较,起病较早(20余岁),男女发病率相仿而非女多于男,在病理上为多个甲状旁腺增生,大小可不一致。诊断依据同于一般散发性病例。甲旁亢所致高钙血症可加重同时并存的胃泌素瘤患者症状及血胃泌素升高水平。

 

肠胰内分泌瘤

肠胰内分泌瘤可为功能性或无功能性,包括胃泌素瘤、胰岛素瘤、胰腺多肽瘤、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多肽瘤和非功能性肿瘤。其中胃泌素瘤在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中最常见、常为恶性(约50%),MEN1患者多在50岁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复发的多发溃疡。胰岛素瘤占10%~30% ,多为良性,好单发,大部分在40岁前发病,10%发病时合并其他内分泌肿瘤。胰高血糖素瘤发病较低,以体重下降、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垂体瘤

垂体瘤发生率约为25%,大多为催乳素瘤,可伴或不伴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其次为生长激素瘤、无功能瘤及ACTH瘤伴Cushing综合征。MEN1中垂体瘤甚少为恶性,其诊断、治疗常见于散发性病例。

 

肾上腺腺瘤及其他病变

肾上腺腺瘤包括分泌皮质醇的腺瘤可见于MEN1中。在MEN1的家族成员中,出现皮下脂肪瘤、皮肤胶原瘤及多发性面部血管纤维瘤者约占30%~90%,此类表现有助于对这些个体进行筛查,以明确携带MEN1缺陷基因

 

肿瘤细胞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MEN2)

 

甲状腺髓样癌(MTC)

MTC为MEN2中最常见并最早出现的病变,而且是决定病程进展的最重要因素。MTC的病理演变开始时为产生降钙素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增生,以后发展为癌,常为多中心性,并集中于甲状腺的上1/3处,此与正常甲状腺内滤泡旁细胞的分布状况相符。全部甲状腺髓样癌中约1/4为遗传性的,后者的分布约45%为MEN2A,50%为单一性家族性MTC,5%为MEN2B,MEN2B中的MTC为家族性病例中病情最重、发生最早(常在5岁前即出现)、进展最快者。MCT的扩散最初在甲状腺内,继而累及区域性淋巴结,至后期可转移至肝、肺、骨骼。

 

嗜铬细胞癌

嗜铬细胞瘤约见于携带MEN2基因个体的50%多位于肾上腺,常为双侧性,恶性者少见。初期为双侧弥漫性或结节性肾上腺髓质增生,发展为肿瘤,始终位于肾上腺髓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在MEN2型与MEN1型中都是由甲状旁腺增生所致,约见于25%的MEN2A患者,而在MEN2B中较少见。MEN2中的甲旁亢对外科手术的疗效较好,不似MEN1患者难治。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如何治疗?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1)

Sept

1

甲状旁腺腺瘤

 MEN1 所致甲状旁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目前多选择甲状旁腺切除术切除 3.5 个甲状旁腺或全部 个甲状旁腺腺体后自体移植。

Sept

2

胃泌素瘤

胃泌素瘤对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比较敏感,目前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

Sept

2

胰岛瘤

胰岛瘤一经确诊,及早手术切除肿瘤加淋巴结清扫。对不能手术、拒绝手术、术后未缓解或复发以及等待手术者的患者,可以选择奥曲肽等药物治疗。

Sept

3

胰高血糖素瘤

MEN1 胰高血糖素瘤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如已发生转移,则内科治疗。

Sept

4

血管活性肠肽瘤

MEN1血管活性肠肽瘤发病率低,常位于胰尾部。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Sept

5

功能胰腺肿瘤

MEN1无功能胰腺肿瘤较之以上几种发病率更低,常无相应症状或较轻微胰腺相关激素升高,给诊断带来困难。指南建议>1 cm 或 < 1 cm 的无功能肿瘤应行手术切除。MEN1无功能胰腺肿瘤预后较有功能性瘤预后更差。

Sept

6

垂体腺瘤

MEN1垂体腺肿瘤可药物治疗或经蝶窦腺瘤切除术,MEN1垂体腺肿瘤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MEN2)

 

 
 
 

甲状腺髓样癌

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髓样癌以手术为主( 双侧甲状腺全切 + 颈淋巴结清扫) ,对放、化疗不敏感

 

 
 
 

嗜铬细胞瘤

血儿茶酚胺、影像学检查及 131I-间碘苄胺( MI-BG) 等有助于 MEN2 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该病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嗜铬细胞癌

血儿茶酚胺、影像学检查及 131I-间碘苄胺( MI-BG) 等有助于 MEN2 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该病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4型(MEN4)

目前对MEN4治疗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相应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及 CDKN1B 基因检测有助于 MEN4 的诊断。

中医药对于肿瘤疾病的认识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疑难疾病之一。多年来中医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在降低复发与转移率、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抑制多药耐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中医界对肿瘤病机的认识众说纷纭,各个医家及流派有各自的认识。综合观之,病理因素主要包括癌毒、风、寒、热 ( 、 痰、瘀、湿 ,其中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因素,是导致癌病的一类特异性致病因子。

 

人体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在肿瘤疾病中这点尤为突出。癌毒生成之后,除原发脏腑外,常沿着血脉、经络走窜流注到其他脏腑,因此,肿瘤的临床表现常为多个脏腑及经络并损,即 “多脏同病”。因此对于本病的的治疗各医家根据各自体会有不同的辩证论治方法,但是近年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在肿瘤疾病的中的应用广泛且颇具疗效,该思想体系有以下2个主要方面。

 

 

    天人合一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未病先防”是肿瘤防治之根本

未病先防” 与肿瘤一级预防密切相关。中医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养生保健方法,包括天人相应、情志调节、饮食起居、导引吐纳等当代 “未病先防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导引术药物疗法汤剂、丸、散剂等药膳疗法非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情志疗法、音乐疗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02

 “既病防变”是肿瘤控制的重要转折点

既病防变与肿瘤二级预防相对应,包括筛检普查、癌前阶段及早期肿瘤的防治,其中癌前阶段是癌症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可逆性,因而是肿瘤防治的转折点,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及阐明其机制对于肿瘤防控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量研究证实:中医中药不仅可以减轻正发疾病,阻抑其进一步传变,而且可以减轻药物或手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而副作用是加重病情或诱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因素。

以高发区、高危人群为目标,发挥中医药在“三早”预防措施中的优势特色,积极开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措施对于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肿瘤病死率及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舌诊、脉诊可提示早期肿瘤发生,结合症状、病史在高发区、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有利于提高早诊率及节约成本。

 

相信各位读者通过本文的阅读对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是个什么病,有那些表现,临床分为几种类型以及如何治疗有个一定的了解。

杨晓晖主任医师再这里提醒大家对于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筛查和预防可以注意以下2点:

 
1
 
 
 

MEN1家族史筛查

对患MEN1者的家族成员应作全面的病史采集及体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为血离子钙浓度测定,或作血总钙测定加血浆蛋白测定作校正,从15岁起开始定期检查。此外催乳素、胃泌素及空腹血糖测定也有助于诊断。menin基因突变检测由于过于复杂、昂贵,只有具备条件的实验室方可施行。

 

 
2
 
 
 

MEN2筛查及预防

由于RET基因突变的部位有限,对患MEN2者的家族成员应争取作基因检测,远较以往测定降钙素的筛查方法可靠。本病征病因未明,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因此可参考遗传性疾病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END

参考文献:

[1] 刘少鹏,杨光华,张国志,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治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 2018,58(15) :101-103.

[2] 纪群,全会标,陈开宁,等.以肾上腺皮质癌为首要表现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 2020,4(37):309-310.

[3] Prudence Hogg ,Michael Thompson,John Burgess.The clinical expression and impact of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1during pregnancy[J].Clin Endocrinol (Oxf).2020,4(93): 429-438.doi: 10.1111/cen.14252.

[4] D.J.Beek,S. Nell,H.M.Verkooijen,et,al.Surgery for 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related insulinoma: long‐term outcomes in a large international cohort[J].Br J Surg. 2020,107(11):1489-1499. doi: 10.1002/bjs.11632.

[5] Juan.Rodrigo,Juan C.Hernandez-Prera,et,al.Parathyroid cancer: An update[J].Cancer Treat Rev. 2020, 7(86).doi: 10.1016/j.ctrv.2020.102012.

[6] 刘瑞,庞博,侯炜,等.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研究中的实践及思考[J].北京中医医药. 2018,37(12) :1146-1151.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撰稿:杨晓晖

  编辑:陈艺璇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