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经内分泌肿瘤已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对于从事胃肠外科的医生有必要了解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相关治疗方案。
1
定义: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G-NENs) 是来源于类肠嗜铬细胞 (ECL) 或 G 细胞、肠嗜铬细胞 (EC) 等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 仅占胃原发肿瘤的极少部分。
2
分型及分类
(1)分类:胃神经内分泌瘤 (G-NET) 、胃神经内分泌癌 (G-NEC)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MANEC) 、增生性和癌前病变,共 4 类;
(2)病理分级:WHO 根据核分裂象数及 Ki-67 阳性指数两个指标进行分级
◎ G1 肿瘤中细胞的有丝分裂数在每 10 个 HPF 下小于 2,并且 Ki-67 指数小于 3%
◎ G2 肿瘤中细胞有丝分裂数为 2~20/10 HPF,并且 Ki-67 指数为 3%~20%
◎ G3 细胞有丝分裂数超过 20/10 HPF,或者 Ki-67 指数超过 20%
(3)临床分型
I 型:最常见,占 G-NETs 的 70%~80%。
① 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有关,容易引起高胃泌素血症;
② 女性中高发,肿瘤通常较小且多中心,可以在黏膜或黏膜下发现;
③ 临床表现多为良性肿瘤的特征。
II 型:发病率极低(5~8%),男女发病相似。
① 也与高胃泌素血症相关;
② 和 I 型非常相似,但临床表现更有侵袭性并且有潜在的转移性。
III 型:发生率为 15%~20%,,男性高发
① 不依赖于一些特定的因素,也与高胃泌素血症无关,因此这种类型具散发性;
② 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的体积较大且孤立,直径多为 2~5 cm;
③ 无特定的临床表现,可表现非典型的类癌综合征;
IV 型:低分化,散发,生存期较短,缺乏相关研究。
3
治疗
(1)内镜治疗
A、方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B、适应证:对于Ⅰ、Ⅱ型 G-NENs,若直径小于 1~2 cm、局限于黏膜下、无脉管癌栓、无远处转移。
C、风险:有消化道穿孔、出血的风险,且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可能,故后期需定期复查胃镜。
(2)手术治疗
A、适应证:病灶数大于 6 个、肿瘤直径大于 2 cm、有脉管癌栓、侵犯肌层或以上、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高(G3)的肿瘤。
B、手术方案:
(3)局部治疗
A、适应证:主要适用于伴随肝转移灶的病例。
B、方法:射频消融 (RFA) 、肝动脉介入栓塞 (TAE)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TACE) 等,优先选用 RFA。
(4)药物治疗
A、生长抑素类:适用于Ⅰ、Ⅱ型 G-NENs、功能型 G-NENs、SSR 扫描阳性及有远处转移的 G-NENs。
B、干扰素-α (IFN-α):用于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不敏感患者的症状控制,毒性大,仅作为二线方案。
C、PPI:可缓解高胃泌素血症导致的巨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长期使用可加速肿瘤进展。
D、靶向药物:
(5)其他:
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PRRT) 主要适用于常规治疗方案无效者,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全身化疗适用于手术不能完整切除,或伴随有远处转移的 G-NENs,尤其是明确分级为 G3 的患者可行化疗;中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