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三伏天,各大医院中医科总是挤满了人,排着长龙贴三伏贴?
←左滑查看下一张→
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在这时贴三伏贴呢?这背后蕴含的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理念:在夏天防治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在冬季时就能更安心。
都说三伏天过不好就容易生病,但做好了反而能给往后的健康有所助益。正巧今天是初伏的第一天,不如让我们抓住这个能让健康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今日主推好医生
更多好医生,请继续阅读下文查看哦~
三伏天是一年温度最高的一段时间,也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同时因为高温的作用,毛孔比较容易张开,会给到“寒邪”钻空子的机会,所以我们在大热天同样需要防寒。
而此时也正好能够顺应阳气足的状态,进行“养阳”。尤其是常在秋冬季发病的朋友,可以做好“冬病夏治”。
简单来讲,就是在还没发病的夏季调理身体、清扫疾病活跃的因素,就像往我们的阳气“存钱罐”里充值。
如此一来,便能让疾病在冬天发病时有所收敛,甚至不发作,让身体少遭罪。
适合“夏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咽炎、过敏性鼻炎等。
②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③痛症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等。
④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产后头痛等。
总之,体质虚寒、有各类虚寒性疾病的朋友都比较适合进行“冬病夏治”,别错过这个好时机!
调理方法也有很多,比如中药、拔罐、针灸……若不想喝中药,或对痛觉特别敏感,那么操作起来特别方便的三伏贴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伏贴是用白芥子、生姜等辛温药物混合制成后,贴在穴位上的膏药,通过对穴位皮肤产生热性刺激,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正好可以趁着盛夏毛孔张开、穴位敏感的时候,让三伏贴上的药物进入体内发挥更好的效果。
这就需要针对个人的身体情况来进行穴位的选择:
①肩颈痛:大椎穴、肩井穴等
②呼吸系统病症:肺俞穴、定喘穴等
③风湿类病症:脾俞穴、肾俞穴等
④脾胃系病症:脾俞穴、胃俞穴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具体贴哪些穴位更合适,还是需要医生来判断指导,并贴敷在精准的穴位,以保证准确性和效果。
点击图片,预约医生
↓↓↓
另外,贴前记得先清洁皮肤表面,贴上后一般2-6小时后取下,如若感觉皮肤灼热难忍可提前取下。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在三伏天里,每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时间上没法严格对应每伏开头的朋友,可把两次的贴敷的时间控制在间隔10天,连续贴3次一个疗程。
为了保证效果,最好坚持连续三年使用三伏贴。今天正好是初伏的第一天,大家不妨趁早把三伏贴安排起来~
贴敷后,尽量避免吹空调、冷风直吹,也不要立即洗澡!同理,当天也不宜游泳。
期间的饮食上也要避开辛辣、油腻、生冷以及发物,饮食清淡为宜。
不过要注意,这几类人不适合使用三伏贴:
热性体质、有皮肤病、严重脏腑功能问题、恶性肿瘤、传染病或疾病急性发作期、怀孕的人群。
除了防寒、养阳气,再做好这“2防1养”,想生病都难!
盛夏暑气盛行,若是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则容易因出汗过多而高热、头晕、烦躁甚至昏迷,不能硬扛!
应避免长时间暴晒、户外工作,尽量减少外出、避开12-14点的易中暑时间外出,在室内适时使用空调风扇进行降温。
如若出行,记得做好防晒如撑阳伞、及时喝水等防暑措施,出现不适症状尽快到阴凉处休息或就医。
夏季本身就因雨水多而湿气重,如若再食生冷、肥甘厚腻的食物,反而会加剧体内湿气,导致消化不良、湿疹等问题。
饮食上尽量少吃高油高热量的食物,合理搭配饮食。生活环境上保持通风干燥,阴雨天可借助各类除湿器。
夏天容易口淡乏味,“热到没胃口”而食欲不佳,对脾胃健康也是一个挑战。
此时不妨适当吃些苦瓜等苦味食物,以及酸食味食物,帮助身体清暑热、敛汗护阴;还可以在饭菜里加些葱姜蒜,增加香味以打开胃口。
也可以通过在对应穴位上使用三伏贴,来助力调理脾胃,顺带调养全身的健康,让身体状态持续在线!
治未病,防暑热,食清淡,养脾胃,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养生方法,让每一步都踏向更健康的自己~
审稿专家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
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最近深受某种疾病困扰,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回复哦!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