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如何走出破产潮?

医学界智库 2024/09/19 阅读数:1.6万
 
 
 

民营医院即使濒临破产,如果资产处置举措得当,也有起死回生的余地。

 
 

 

撰文 | 邓勇、王崇宇
来源 |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医疗机构中民营医院共有25230家,占比68.23%,其数量已超过公立医院,其中民营医院从业人员占比23.73%,诊疗人次占17%。可见民营医院已逐步崛起成为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在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经营策略、政策环境、市场竞争、人才资源、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因素,民营医院在运营中时常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这不仅考验着民营医院的经营能力,也考验着其为社会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决心和毅力。

 

如近几年大批民营医院经营陷入困境,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曾表示,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

 

一位资深医疗行业观察者说,“现在民营医院真正挣钱的不到5%;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有20%-30%;面临生存压力的,超过一半”。

 

而据《每日经济新闻》查询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统计,仅2024年第一季度就有数十家民营医院宣告破产清算,其中不乏规模较大、定位高端的医院。

 

因此,面对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民营医院如何获得一线生机避免走向死亡,牵动着每位从业者的神经。

 

本文将围绕关乎民营医院生死存亡的破产重整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引发民营医院破产潮的原因和经营者投资者及司法机关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民营医院破产成因

 

近些年民营医院破产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部管理制度问题、外部市场竞争激烈、患者信任度低以及政策环境变动和经营策略不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民营医院的经营困境和破产风险。

 

第一,市场资源份额分配不均。民营医院在当前环境下承受着较大的生存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民营医院间的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得益于政策的支持,随着21世纪非公立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资源并未得到相应扩张,民营医院内部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其次,公立医院的竞争态势也给民营医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近年来,公立医院也在积极转变服务态度和扩大服务范围,并开始涉足民营医院主营的一些专业领域,如眼科、妇科和美容等。这种转变无疑加剧了公立与民营医院之间的市场竞争。此外,患者的就医习惯对民营医院的运营状况也有深远影响。

 

由于公立医院长期积累的社会公信力,多数患者在生病时更倾向于选择公立医院进行治疗。这种消费习惯使得民营医院在吸引患者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其社会认可度与公立医院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二,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民营医院在初创时期,通常是由几位关系紧密的合伙人共同投资创办的。在医院的早期阶段,由于尚未实现盈利,医院的管理会相对宽松,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股权分配也不甚明确。这种模糊的管理边界虽然在初期并无大碍,但实则潜藏着问题。随着医院规模逐渐扩大并实现盈利,好友感情在利益面前变得脆弱,合伙人之间的裂痕逐渐扩大,最终可能导致民营医院走向衰败,此时明确的制度和合理的股权分配才是民营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石。

 

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倾向于依赖人际关系和惯例来管理民营医院,而非构建明确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早期的中小诊所中普遍存在。然而,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医院规模的扩大,仅仅依赖信任和人际关系来管理医院已不再足以支撑其持续健康发展。过度依赖情感管理很可能会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桎梏,限制其在专业化和标准化道路上的前进。

 

第三,医院经营成本过高,资金运转不周。首先,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维护以及更新费用高昂,这些成本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其次,人力成本也是民营医院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的薪酬以及培训和福利支出。

 

再次,民营医院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医院建筑、设施和环境的维护以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且民营医院相比公立医院影响范围小,在开业初往往需要付出额外的广告宣传成本提高知名度,才能吸引来客户。

 

此外,一些民营医院过度依赖融资,自身缺乏造血能力,却依旧热衷于扩张,一旦新一轮融资无法及时跟进,或者股东资金链断裂,医院的运营资金被抽走,那么民营医院就只能歇业破产。

 

第四,政策红利不复当年。一方面是医保。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2018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为5065亿元。而2018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保份额为3700亿元左右,医保收入占非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的比重超过了70%,因此可知,大部分民营医院收入靠的还是医保红利。

 

但随着医保监管的加强,医保政策有所变动。一些违法违规的民营医疗机构直接被医保停止或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对于任何医院来说,医保患者的医疗支出占据医院收入相当大的比重,不具备医保资格就意味着吸引不来患者就诊,因此医保大政策的调整紧密关系到民营医院的收入。

 

另一方面则是税收政策。21世纪初,国家为鼓励发展民营医院,出台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民营医院自取得执业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对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的营业税等各种税款采取免征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帮助了许多民营医院快速成长,而现在大多医院已度过了这一税收优惠期,当下国家征收5.5%的营业税和33%的企业所得税,加上教育费附加等相关费用,所占比例为医院收入的8%左右。

 

据调查,公立医院的政府财政补贴要占到总收入的8%~10%,且没有税收。而民营医院一般除没有财政补贴外,还要承担8%左右的税收。为此,民营医院的成本至少要比公立医院高出16%,加上医保政策的双重影响,民营医院因此承受着很大的经济负担。

 

多措并举防范走向破产

 

要避免医院走向破产,做好合规风控,民营医院投资者和经营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内部管理、市场定位、人才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以及政策应对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第一,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首先在民营医院创办前需做好市场调研与分析,投资方应对所在地区的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医疗资源分布等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期望,明确医院的服务方向。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再制定符合医院特色的品牌建设方案,突出医院的专科优势和服务特色,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医院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

 

第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民营医院竞争力的核心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技术人才。因此,民营医院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首先可以通过招聘、猎头等方式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才,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其次需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最后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晋升、荣誉等方面,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优化内部管理。上文提到许多民营医院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只关注营利分红和靠人际关系经营,缺乏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因此医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确保医院运营有序、高效。

 

其次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过程监控和评估,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最后从人财物到数据业务的方方面面都要实施精益运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第四,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合规经营。民营医院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经营行为,如遵守医疗广告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其次,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民营医院一定要紧跟国家政策调整业务战略规划和业务结构,比如设法加入公立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或医共体或者成为公立医院的分院、产科儿科业务前后延伸、为老龄化社会到来提前做好准备,调整医院业务机构。最后,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如参与政府项目、获得政府资助等。

 

第五,推广特色科室,加强品牌建设。民营医院想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以及公立医院的冲击中找到一条生路,最好的方式还是聚焦某一或某几个专业领域,形成专业优势。例如加强专科建设,投入资源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如心血管科、肿瘤科、神经科等;或者开展特色诊疗项目,如微创手术、精准医疗等。亦可以直接将医院自身转型为专科医院,如眼科医院、儿妇医院等。

 

相比投资综合型医院不但可以开源节流,还能打造自身特色,便于推广,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适度打造医院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利用媒体宣传、名人代言等方式,扩大品牌影响力。

 

濒临破产如何获新生?

 

若民营医院因经营不当等原因不幸即将宣告破产,此时也并非没有起死回生的余地,可以尝试及时采取以下方式挽救医院,避免直接走向破产。

 

首先,及时多渠道寻求融资。在民营医院财务状况严峻、负债累累时,为避免形势持续恶化,医院可以寻求多方融资,确保资金链条不会断裂。第一,可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增加医院注册资本,改善医院资本结构。这也可以通过定向发行新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第二,利用医院的信誉和资产,向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开展债权融资,以支持医院的运营和发展。第三,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利用政策性贷款、财政补贴等资金,降低医院融资成本。第四,民营医院可通过发行债券、众筹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医院建设和发展。

 

其次,出资人可申请破产重整。民营医院即使被债务人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在宣告破产进行清算前也须把握住重整的二次新生机会。我国《破产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这样可以暂时免去立即对债务人进行清算,使得企业得以喘息。民营医院在法院受理破产后,应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然后对自身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市场前景等进行全面评估,在法院的主持下,与债权人、投资人等各方进行协商,制定一份合理的重整方案。接着按照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逐步实施各项措施,如债务清偿、资产处置、业务重组等。

 

最后,民营医院进入重整阶段后,除了调整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外,还可通过资产处置和并购重组的手段,重新实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医院要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估,制定合理的资产处置方案,对医院内部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降低医院负担,提高资产质量。通过出售转让、缩小医院规模或者适当裁员等方式变现资产,用于清偿债务和收拢资金。

 

第二,医院可以通过处置资产或者融资的资金一方面收购其他医院的优质资产,如医疗设备技术、医疗团队等,快速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并购股权,收购其他医院的股权,实现医院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当然,这一步具有一定风险,需谨慎考虑。

 

第三,整合民营医院产业链。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形成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曾经就有多家医院通过上述一系列“妙手回春”的操作,让濒临死亡的医院重获新生。如前些年年最高收入达2亿元的广东省东莞光华医院濒临破产,东莞第一人民法院开创了“预重整”的先河,助推光华医院重整成功就是值得借鉴的案例。

 

首先东莞一院充分尊重破产主体自主权,首次经债务人光华医院和主要债权人协商一致选定了临时管理人,管理人在法院的指导下组织债务人、债权人和投资人三方协商重组方案。

 

其次,法院准许光华医院在临时管理人的监督下持续经营,但营业收入和支出全部通过管理人账户在法院的监管下使用,充分保证了医院利益。同时,东莞一院积极寻求商会帮助,引入上亿元投资,通过融资为光华医院注入新生的资本。

 

最后光华医院破产重整成功,不仅清偿了9亿元债务,并且持续在我国医疗领域发光发热,造福民众。

 

无独有偶,在去年广东省高院发布的破产案例中,肇庆西江医院有限公司也是一例典型的民营医院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

 

西江医院是广东粤西地区唯一一家持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牌照的医疗机构。由于投资经营不善和受疫情影响,2020年债权人向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西江医院破产清算。因西江医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批准证书》属于无形资产,极具重整价值,遂经申请,肇庆中院裁定对西江医院进行重整,使得这家医院暂时免于了直接破产的风险。

 

重整期间上海康士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以1.5亿元竞得西江医院100%重整投资权益。正是通过这一重整手段,濒临死亡的西江医院转危为安,成功起死回生。投资款不仅清偿了医院大量债务,也解决了职工就业问题。如今重整成功后的西江医院扩大了医院规模,门诊量大幅增长,医院效益蒸蒸日上。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