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70%,这些医疗服务项目降价!

医学界智库 2024/11/19 阅读数:5656

 

 
 

鼓励医疗机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撰文丨王   晓
责编丨燕小六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近期,上海等地又有新动向。
 
10月30日,上海市医保局发布《关于降低本市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通知》(下称《通知》),降低了包括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4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
 
据悉,调整后的项目价格将作为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最高收费标准,从11月1日起正式执行。《通知》还提到,“鼓励医疗机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图/上海市医保局官网
 
最高降幅达70%
 
上海此次调减医疗服务价格的行动,依据的是国家医保局近期发布的《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一批)的通知》,除上海外,各省市医保局最近也相继发文,对涉及的4个检验项目价格进行调整或征求意见。
 

 

调整的源头在于,国家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部分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的地区间价格差异很大。在本次治理的4项检测项目中,血栓弹力图试验在贵州的价格为100元,在辽宁则高达360元;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云南10元,在甘肃则为88元。
 
而从采购成本来看,同一仪器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台千余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同一试剂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套五六十元到三百多元不等。
 
由此,医保局判断,是虚高成本推高了检查检验价格,有压缩的空间。从调整幅度来看,4个项目的降价幅度非常大,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部分省份最高降幅达70%。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透露,调整后价格依照的是浙江(第一价区次低价)的标准。金春林还表示,检验检查价格下降是大趋势,“这些项目的利润空间仍然存在,服务量很容易诱导。目前这4项调减的项目只是第一批规范,后续可能会出台第二批、第三批的价格规范。”
 
“大检查、大化验”仍存在
 
从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角度看,检验检查等物耗为主的项目费用均属于“调减”范畴。
 
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医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我国曾推行“耗占比”“检占比”考核,但“一刀切”的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术的应用。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不再考核“医学检验检查收入占比”。
 
与此同时,DRG/DIP改革成为了新的约束条件。在医保支付改革的影响下,检验检查已成为医院的成本项,而伴随带量集中采购的推行,耗材采购成本也在下降。
 
但检验的收入比例仍在增高。根据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检验收入达4093亿元,检验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2015年的10.7%提升至2021年的11.6%。
 
医保监管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检验项目存在滥用。今年8月,国家医保局对2023年以来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情况进行筛查和分析。截至目前,各地医保局已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元,约谈定点医疗机构5183家次。
 
具体到实际案例,广东省某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部医师为近1800名患者过度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涉及金额11.58万元;四川省广元市某医院神经内科医师过度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涉及金额11.26万元。
 
为什么检查项目已经成为医院成本项,但部分医院仍存在“大检查、大化验”的现象?金春林表示,很多检验项目不在住院、而是在门诊端完成的,并不受DRG的约束。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及预测研究》一文显示,2012-2020年,门诊、住院端检查费用占次均医疗费用比仍在逐年上升,检查费用在住院费用占比约为10%,在门诊费用占比约为20%。“近几年,无论是检验还是耗材,在医院收入的占比,确实在增长。”金春林说道。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及预测研究》
 
离医务性收入60%的目标还有多远?
 
这些项目的价格下调是否会影响医院收入?
 
金春林表示,糖化血糖蛋白、血栓弹力图在三级医院检测的次数比较多,“单价大幅下降,对医院检验收入的影响会比较大,检验科室的绩效和科室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一直遵循的是“有升有降”的原则,对于一些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但技术劳务价值高的项目进行调高,例如门急诊诊查、手术、护理、中医等,而不少服务量较大、以物耗为主的检查检验类项目费用,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厦门、苏州等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试点城市,对“磁共振平扫”“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检查化验项目进行了两轮下调。
 
“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在参加首届甘肃医保飞天论坛时表示,目前三明市检查检验收入在医疗机构收入占比超过20%,他认为当下这一占比仍偏高。
 
他指出了这部分收入难下降的另一个原因——部分公立医院的会计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
 
“当医院面临无形折旧时,其投入的固定资产(如医疗设备)的实际价值正在降低。为了尽快回收成本并减少损失,医院可能会倾向于通过增加设备的使用频率来提高其利用率。”
 
作为我国医改的前沿阵地,三明今年9月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药品耗材收入、检查化验收入比基本达到5∶3∶2。
 
据悉,三明市2023年的医务性收入占比已经达到46%。
 
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每家医院的医务性收入(诊查+护理+手术治疗)占比达到60%。但事实上,除三明外,全国范围的公立医院离这一目标仍有距离。例如,有上海申康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上海市级医院目前的医务性收入平均占比为26%,表现好一点,也只有29%左右。
 

来源: 医学界智库

校对:臧恒佳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