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女子微创手术成功后脑死亡!

医脉通 2025/04/18 阅读数:8955

 

 
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小事!

 

“她只是想要一个孩子,结果生命永远枯萎在了22岁。”

 

 

悲痛!22岁女子微创手术成功后脑死亡

 

据“大河报”报道,近日,一个22岁的女生在广东某三甲医院接受输卵管堵塞微创手术后,在复苏室等待全麻苏醒时却因长时间缺氧而导致脑死亡。

 

根据报道内容,小编将事件发展时间线梳理如下:

 

3月10日

 

  • 下午1点半,患者进手术室;

  • 下午2点半,医生告知手术顺利,患者被推入复苏室等待苏醒;

  • 在等待过程中,家属询问患者状态并希望进入照看,护士以“术后患者形象不是很雅观”为由拒绝家属进入;

  • 下午5点06分,噩耗传来,家属说:“出来的医生告诉我们,患者口吐白沫、翻白眼,人在抽搐,需立即转入ICU,并未说明造成的原因。”

 

3月17日

 

医院告诉家属,有个医生已经停职在家反省。

 

4月1日

 

家属提供的病例显示:患者昨日复查脑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皆提示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预后极差,随时可能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图源:大河报

 

4月16日

 

  • 该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家属称,他们向当地卫生健康局提交了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资料,卫生健康局称医院方还没有上报材料。家属的诉求是希望医院正式道歉,并严肃追责。

  • 下午,该院医患科、纪委、监察室相关人员回复记者,表示了解情况后再回复。

  • 晚上,一位医患科科长回复记者,他们正在按照医疗纠纷的原则进行处理,目前患者仍在进行救治。当记者询问是医疗纠纷还是医疗事故时,其表示还在调查。

  • 当天,记者致电了当地卫生健康局医政科,工作人员表示要记者联系办公室,随后又改口称不接受采访。

 

4月17日

 

家属表示,经过媒体的介入,医院领导现在非常重视,已出面跟家属表达了态度,表示愿意澄清具体原因和对涉事医生进行追责。

 

“22岁”“微创手术”脑死亡“,这三个看似无甚关联的词,为何就拼凑出了这场悲剧?

 

据家属提供的麻醉记录单显示:患者入室后常规进行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戴喉罩进入复苏室。患者在复苏室发生血氧下降后(预计缺氧时间约30分钟)心脏骤停,经心外按压后自主心跳恢复,血氧血压恢复正常,请神经内科会诊后送ICU继续治疗。

 

从记录单上可以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在14:45从之前的98%降到50%,在15:00数据缺失,直到15:15,血氧饱和度恢复为96%,这段血氧值不正常时间为30分钟。(注: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5%-98%)

图源:大河报

 

一个鲜活生命的意外总是让人无法接受,当视频中那个充满生命力的女孩毫无生命力的躺在病床上,这样的故事走向总是让人无尽惋惜。

 

家属否认患者有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并表示她术前身体健康,对麻药并不过敏。他们疑惑不解的是,患者缺氧30分钟,怎么医生会没发现?

 

对此,家属质问:

 

1.患者血氧下降后,监护仪应该报警,为何医务人员不知道?

2.涉事医护是否具备相关资质?

3.复苏室监控能否还原真相?

 

针对质疑,院方回复如下:

 

1. 家属提供的一段与医院交涉的录音中,麻醉科主任表示,患者送到复苏室后,有一位一线医生全程陪在患者身旁。可能因为喉罩的移位导致患者呼吸道受阻,氧气没能有效送达患者进行供氧,患者自主呼吸没有恢复,这个过程有可能会窒息和缺氧。

 

至于监护仪报警问题,是监护医生观察不到位,在现场未及时发现问题,对报警的警惕性不够。

 

2. 该院医患科科长表示涉事医护人员有相关资质,是依法执业,并否认是实习生等情况存在。

 

3. 院方称复苏室里的监控去年就坏了。

 

“观察不到位”“警惕性不够”“监控去年就坏了”,在责任心和系统漏洞的双重失守下,女孩可能永远都难以奔赴自己的那句“想要等老了再拿出来看看”。

 

 

匪夷所思!患者缺氧30分钟,医生竟未发觉

 

这件事发生后,震惊的不仅是吃瓜群众,还有我们的医护人员。

 

医学大V@麻醉医生凌楚眠 表示:这基本是麻醉的问题没得跑了……(但建议还是等正式的医疗鉴定结果)。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只要上了全身麻醉,“小手术”的风险并不比那些大手术小多少。特别是麻醉复苏阶段,由于全麻药物还未彻底代谢,意识没有完全恢复很容易出现呼吸抑制/遗忘,导致氧饱和度垮掉……简单来说就是在睡梦中“忘了怎么呼吸”活活憋死……

 

所以术后醒麻醉是有专门的地方(术后恢复室)+专门的人(麻醉医生/护士)照看的,需要继续机械通气,或鼻导管+面罩吸氧;同时至少做心电图+氧饱和度+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另一个医学大V@铅医蔷薇 表示:视频里说到可能是因为喉罩移位,导致这位女生呼吸受阻,长时间氧气进不去,没有及时发现,最后脑死亡。这是妥妥的医疗事故了。

 

针对此事件,医脉通特地采访了江苏某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医生,该医生直言:“如果报道内容都属实的话,简直匪夷所思。”

 

据了解,全麻病人在回到病房之前需要在复苏室进行苏醒,为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家属一般不被允许进入‌。不过,复苏室按照要求会根据床位数来配备医护人员,涉事医院为公立三甲医院,人员配备上应该是足够的。

 

该麻醉医生告诉医脉通:“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报警的声音非常刺耳,且血氧饱和度越低,监护仪报警声越刺耳,怎么会听不到呢?”而且,还令他不解的是,“在我们医院复苏室,对于术后病人,我们最多5分钟就要监测一次,情况差的病人监测的更勤,怎么会缺氧半小时还未发现?”

 

这位麻醉医生还强调,全麻术后30分钟对于患者而言是最危险的,因为还有麻醉药物残余,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因此在他所在的医院,复苏室配备的都是高年资麻醉医生,他们责任心更强,且处理问题经验更丰富。

 

他还透露,这个微创手术之前都不用全麻,不过随着患者的要求变高,现在基本都全麻了。

 

对此,他呼吁到:“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小事’,患者要谨慎选择手术,而麻醉医生更要意识到我们对每一位病人都肩负重大责任,不论手术大小,都不能掉以轻心!”

 

 

医院,不能沦为草台班子

 

尽管我们都在调侃“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但你我却又心知肚明,这个世界不能真的变成一个“草台班子”,特别是对于医院这种救死扶伤的场所,尤其不能。

 

大家可曾知道,医护入职之前为何要宣誓?因为那一字一句,不仅是对医学事业的追求,更是对患者的责任,对生命的敬畏。

 

医护人员的工作虽辛苦繁重,但在人命攸关的岗位上,切不可因岁月漫长蹉跎了医者初心。

 

而反观这件事,它刺痛大众的心在于,当监护仪的刺耳报警声唤不醒沉睡的责任心,当医院的制度漏洞成为生命代价的注脚,拉扯一个多月的时间线显得荒唐至极。

 

而今,事件已然曝光,希望后续不要再遮遮掩掩,真相大白之后的开诚布公,不仅是对广泛关注此事的群众的交代,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规范的重构,对医疗安全防线溃败的自救。

 

请记得,医生终其一生练习着最为精密的手部芭蕾,为了不过是在无常的飓风中多托住一缕游息。生命是如此的难能可贵,对于我们医护人员而言,患者在医院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要被细心呵护。

 

责编|亦一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