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5年“最美医务工作者”揭晓!

健康广东 2025/08/19 阅读数:3899
 

 

8月18日,在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医师节主题文化活动现场,2025年广东省 “最美医务工作者” 名单正式揭晓,冯穗芬、江海湛等20名医务工作者获此殊荣。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利群,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二级巡视员马必文为“最美医务工作者”颁发证书。

 

广东省 “最美医务工作者” 宣传选树项目(原“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 评选活动)由省卫生健康委、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主办,每年选树 20 名表现突出的医务工作者,旨在弘扬崇高职业精神,激励医务工作者立足岗位,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此次当选的20名医务工作者涵盖多个领域,具有广泛代表性:其中医生11 名、护士6名、药师1名、医技人员2名。他们中,既有来自三甲医院的骨干,也有扎根乡镇卫生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线人员,还有民营医院和援外医疗的优秀代表。他们始终坚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的理念,以仁心仁术守护群众健康,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 的崇高职业精神。

 

 
2025年广东省“最美医务工作者”名单
 
 
 
 
 
(按姓氏笔画顺序)
 

冯穗芬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专业组组长,副主任药师;广东省中医药局驻罗定市龙湾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兼大石村驻村第一书记

 

江海湛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李延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

 

吴淑蝶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邹   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医师

 

陈卓诚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检验三部主任,副主任技师

 

陈溢玲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林   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林   琳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病科大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

 

欧阳玉   中山市口腔医院预防保健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周婉芬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医师

 

赵俊飞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微创瓣膜中心秘书,副主任医师

 

钟昱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所长,正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黄汉昭   潮州市饶平县三饶卫生院医教组组长、眼科科室副组长,眼科副主任医师

 

黄伟彬   云浮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黄松彬   河源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

 

黄敏军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彭   康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

 

曾   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教授

 

黎东伟   东莞东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2025年广东省“最美医务工作者”
个人简介
↓↓

 

冯穗芬: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主任药师,现任广东省中医药局驻罗定市龙湾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兼大石村驻村第一书记

 

她政治坚定,业务能力过硬,在临床一线一直“零投诉”,管理中药库期间牵头制定省内首个中药饮片招标标准及流程,填补省内空白,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她教研水平高,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省部级课题,建立分类分层教育体系,多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作为帮扶工作队队长,她紧扣中医药资源下沉使命,提出南药规范育苗示范,推动龙湾镇南药组培育苗订单量同比增长45%,带动农户增收。她深耕中医药产业,推动药企高价收购南药,让村民收入翻3倍。疫情防控期间,她进驻方舱医院筹建运营。冯穗芬扎根基层,发表报道近百篇,获媒体广泛报道。

 

 

江海湛:

中共党员,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他扎根妇产科一线17年,仁心守护母婴安康。临床中,他主导推进深静脉置管等核心技术,创新开展多项技术降低剖宫产率,率先开展紧急宫颈环扎术,获多项省市级荣誉及“岭南名医”称号,还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多篇论文。抗疫时,他诊治新冠阳性孕产妇238例,被认定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援疆期间,他主刀多台高难度手术,填补当地技术空白,通过“传帮带”提升当地医护业务素养。他牵头设立“江海湛名医工作室”,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培养基层骨干医护。作为质控中心秘书,他构建全市产科质量安全体系,提升母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教研室秘书,他制定培训计划,带领团队获多项荣誉,打造人文服务标杆。

 

李延甫:

中共党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护士长

 

他扎根烧伤与创面修复临床护理一线,将服务基层、提升偏远地区医疗质量视为己任。援派贵州时,他牵头创建专科护理门诊,会诊复杂患者800余人次,深入偏远地区“手把手”传授技术,惠及群众超千人。在广东省内,他赴多地精准帮扶,近三年培育专科骨干50余名。他精研技术,创新“静脉性溃疡6步综合压力治疗”方案,成果获广东省护理创新比赛一等奖并在省内外多地推广。他倾心教学,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带教专科护士130余名。他潜心科研,主持课题3项,参编著作,获专利3项,发表论文4篇。还创新科普模式,构建新媒体矩阵,受益观看超万人次,有效提升公众对急慢性创面防治的认知水平。

 

 

吴淑蝶:

中共党员,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科护士长

 

22年扎根粤西基层心血管护理一线。她牵头创建“平安夜访+健康”模式,填补夜间医疗“真空带”,20周夜访284公里,提升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率;破除健康认知“鸿沟”,开发“方言科普+符号化指导”体系,提高村民健康知晓率;构建急救“极速闭环”,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142例。她扎根基层,带领团队义诊服务4.2万人次,是慢病管理“破局者”,使慢病规范管理率从52%飙升至87%;作为资源整合“先锋官”,联动多部门服务超万人次。她还开创粤西首个“五感疗愈护理法”,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此外,她构建“三维立体”培养体系,锻造“硬核”团队,规范执行万余人次护理服务,实现护理服务零事故、零投诉。

 

 

邹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医师

 

从业20余年,他是麻醉战线的生命守护者。2024年,他作为援加纳中国医疗队成员,在资源匮乏的中加友好医院,既是麻醉医生又是技术导师。面对HIV患儿脐疝手术麻醉难题,他创新采用喉罩全身麻醉技术;开创性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成功指导当地医生完成多例手术,培养了“带不走的医疗队”。他职业生涯贯穿着创新精神,发明“胃管导引鞘管”,将置管成功率提升30%;钻研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成为“麻醉先锋”;钻研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让脑肿瘤患者在清醒状态下配合神经功能测试成为可能。援非期间,他凭借经验在设备短缺时完成“盲打”等操作。作为引路人,他编写《胃肠镜麻醉要诀》,帮助年轻医生跨越理论到实践的鸿沟;在非洲创新“模拟人+真人演示”教学,用芒果模拟解剖结构,帮学生掌握技术。

 

 

陈卓诚:

中共党员,副主任技师,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检验三部主任

 

2023年12月至2025 年6月,他作为第33批援赤道几内亚中国医疗队成员,承担多项工作,获优秀援外队员、“白求恩式检验人”荣誉。援外期间,他克服恶劣环境,筛查出五千多例传染病病例。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优化当地检验科岗位设置与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开展10项检验新项目,为华人健康护航。打破专业壁垒,参与多学科会诊、手术、科研等工作,组织义诊惠及当地患者600余人,积极参与疟疾防治等项目。首次建立药品耗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精益化管理。因贡献卓越,他获赤道几内亚总统颁发的国家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及荣誉证书。

 

 

陈溢玲:

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从事内科护理22年,现任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等多个职务

 

抗疫中,她作为党员和护士长冲锋在前。多次深入中高风险区参与核酸采样、应急支援、社区服务等,参加内地援港医疗队、广州琶洲方舱医院工作。业务上,她刻苦钻研,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科室成立慢阻肺康复治疗中心,申报实用新型专利,获科普奖,创新“人形海报式”护理查房模式,积极申报经PICC测量中心静脉压等护理新技术,为危重患者解决疑难护理问题。教学上,担任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临床导师,基础护理学和临床基本技能学的授课老师,立德树人。公益上,她热心帮扶,为医联体医院培养骨干,指导工作,参与义诊和急救科普,培训680名学生和群众。

 

 

林艳:

中共党员,主任护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护理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身兼多项学术要职

 

她坚守护理管理和儿科临床一线27载,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带领医院护理学科获批省级、市级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互联网+护理服务”累计超5.3万人次;主持省部级10余项科研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40余篇论文,带领团队获专利387项并推动3项转化应用。她力促优质资源下沉,创新“护理工作站”帮扶模式,牵头成立“广州市妇幼专科护理联盟”,建设高水平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养近千名专科护士。她聚焦儿童健康,引领儿科护理发展,打造多元化护理团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她科学抗疫,累计派出246支护理队伍支援抗疫,完成超1090万份核酸采样等任务。

 

 

林琳:

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病科大科主任等职,兼任多个学术组织要职

 

她扎根中医肺病领域38年,领衔科室多次排名全国第一。独创“培扶宗元”学说,创新构建“培扶宗元三阶疗法”,为中医药干预慢阻肺提供高级别循证依据,成果推广服务超20万人次。抗疫中,她冲锋在前,“非典”时创立“四期九证”辨治方案,疗效获世卫组织专家高度评价;新冠疫情中主持制定《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等,救治多例急危重症患者,获多项抗疫荣誉。她还创新“颊针平喘”技术,成为中医药非药物疗法创新应用的重要成果之一。重视人才培养,构建合理人才梯队。科研上成果丰硕,主持50余项项目,发表众多论文,主编多部著作,制定多项指南,获多项专利和奖项。

 

 

欧阳玉:

中共党员,中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预防保健科护士长

 

从事护理工作16年,守护群众口腔健康。她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在中山市多地开展口腔健康宣教与义诊活动220余场,惠及群众36万余人次,还高效组织“中山市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惠民项目。一次高铁上,她凭借专业素养救助突发不适乘客,获赠锦旗。她锐意创新,利用新媒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口腔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创作大量科普作品,多个视频获省级以上平台发布,总播放量达20万人次,荣获“十佳护理科普工作者”。她潜心研学,主持课题并发表成果,作为导师培养业务骨干,参与竞赛屡获佳绩,还成为粤港澳口腔健康科普讲师。她精诚协作,优化团队服务,主导课题并授课培训,提升团队服务效能。

 

 

周婉芬: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林头站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团队长

 

扎根基层24年,在妇产科和全科医学领域经验丰富。她始终将居民健康放在首位,用心诊治常见病、管理慢性病、开展传染病监测等,是居民信赖的健康顾问。在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中,她展现出了高度的职业警觉性。2025年7月7日接诊时,发现患者症状及邻居类似情况后,她主动排查就诊记录,虽患者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检测呈阴性,但她凭借专业判断,高度怀疑存在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第一时间上报。她的报告成为疫情早期发现与处置的关键触发点,为上级部门快速响应、精准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降低了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她的行动诠释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价值。

 

 

赵俊飞:

90后中共党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赣州医院心外科执行主任,身兼多项学术职务,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

 

他积极落实“百千万工程”,投身基层医疗帮扶,带领多地驻派医院实现心脏外科手术“零的突破”,远赴赣南革命老区助力创建江西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还参与培训推广及体系建设,培训近千名医务人员,组织先心病筛查及义诊,惠及众多患者。他勇闯心脏外科“禁区”,追求医疗高质量,摸索出一套涵盖先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多病种微创方案,仅通过不到4.0cm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3天即可出院,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主刀多项国际及国内首例高难度手术,受邀在2025年全球顶级胸心血管外科盛会发言。他牵头“十四五”专项课题,参与多项研究,成果丰硕。推动国产高端医用腔镜及微创器械研发,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钟昱文:

广东省疾控中心消毒与病媒所党支部书记、所长,消毒与感染控制专家

 

25年来,他始终奋战在防疫一线,全程参与抗击SARS、MERS、新冠等重大疫情,还多次投身洪涝灾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灾防病工作。2003年抗击SARS,他深入疫点和隔离病区开展消毒、隔离指导工作;2015 年迎战国内首例MERS,他作为省专家现场指导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和消毒工作,科学防控实现零感染;2019年处置多起感染事件,有效控制院感暴发并推动防控机制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临危受命,及时发现二代病例,带领团队制定防控指引70余份,培训超1400万人次。2024年以来,面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他深入一线指导灭蚊防蚊,用专业技能守护群众健康。

 

 

黄汉昭:

潮州市饶平县三饶卫生院医教组组长、眼科科室副组长,眼科副主任医师


投身基层卫生事业20年。工作里持续学习,多次进修、参加培训,提升专业素养,2021年取得眼科副主任医师资格,还发挥传帮带作用。临床成绩显著,完成白内障手术3000多例,年门诊量3000多例。2025年引进本专业新技术3项,并落地顺利开展,其中一项泪道DCR手术的开展填补了本县域的空白。科研有突破,2025 年通过潮州市科研项目。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山区群众就医不便问题,并主动下乡到饶平县北部山区(上饶、饶洋、建饶、新丰、三饶、新塘、汤溪等镇),为北部山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眼健康科普宣教和眼科疾病义医义诊,重点覆盖低保、五保及行动不便老人。因工作出色,2023 年获评饶平县“优秀医师”和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

 

黄伟彬:

云浮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坚守“生命战场”20余年,是守护生命的“急先锋”。他带领团队年均接诊14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1.5万余人,成功率98.3%。面对急性心梗患者,他秒级响应,统筹协调,救治全程仅用48分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他逆行而上。新冠疫情时,他带头请战,45天睡眠不足120小时;“断肠草中毒”事件,他连夜救治,8名患者均脱离危险。他重视团队建设,构建“三层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推出“急诊技能周周练”机制,团队年轻医生独立值班合格率从60%提升至95%。他推行“三个一”服务标准,患者满意度从85% 提升至 96%。还牵头启动“急诊能力下沉计划”,推动建立“基层-市级医院急诊转诊绿色通道”,让优质急救资源惠及基层。

 

黄松彬:

中共党员,河源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

 

扎根护理一线20年,从护士成长为护理部副主任。她专业造诣深,获任多项学术职务。工作中,她聚焦患者安全,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升护理质量;成立危重症护理MDT团队,优化压疮上报流程,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同比下降29.04%;引入信息技术工具,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助力医院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区域协同上,她推动护理同质化发展,构建13个市级护理专委会,下沉帮扶基层。服务社会方面,率先在河源创新落地“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重构院内服务流程,开展义诊活动。特殊时期,她闻令而动,参与抗疫及方舱医院管理,实现“零感染”目标。率团队获“先进科室”等称号。

 

黄敏军:

中共党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2021年,他作为中组部援疆队伍中最年轻队员,赴新疆喀什帮扶。深入偏远地区义诊数千人次,推动当地脊柱外科多项技术“零突破”,开展10余项复杂手术,帮上百名患者“挺直脊梁”。通过搭建远程会诊平台等“传帮带”举措,为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骨干,助力喀地一院脊柱外科成为南疆地区首个掌握术中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科室。他的援疆事迹被广泛报道,获“第十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等称号。此外,他扎根临床一线,诊治华南首例脊柱大块骨溶解症,多个临床复杂疑难救治案例被媒体报道。他带队深入多地帮扶,主导“脊柱健康基层行”公益项目,创新技术下沉方法。科研上,他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多篇SCI论文。

 

彭康:

中共党员,广东省名中医,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

 

他以40年坚守诠释“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精研经典,个性化治疗失眠、焦虑等,常无条件加号诊治,赢得患者广泛信任。传承创新上,他领衔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汇聚骨干人才,形成4项特色诊疗方案,核心经验方“补气活血通脑方”“补气活血安神方”获国家专利及省级制剂备案。近3年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承担课题8项,并设立多家基层工作室,培养中医骨干。科普方面,他十余年坚持原创科普,年产量近百篇,文章被多家权威平台刊载,推动科普形式多样化。基层帮扶中,他风雨无阻奔波于偏远地区,行程逾35000公里,通过名医工作室“造血式”帮扶,为基层培养人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曾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教授

 

作为医院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负责人,构建“精准检验-技术开发-临床应用”创新链,搭建创新研发与应用转化平台,填补粤西重大疾病精准诊断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她带领团队获“湛江市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称号,近三年申请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84项,获多项专利,门诊和住院部检验量增幅超50%。研制出口腔癌前疾病和口腔鳞癌早诊的检测试纸条并进行了应用推广。发起并成功落实了覆盖5000名新生儿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免费筛查项目,引进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助力优生优育。此外,她强化科研培训,开展讲座、培训,进行科普宣传和义诊。她带领团队推动多学科合作,提升医院影响力。2025年被评选为“湛江市劳动模范”,并作为广东劳模先进代表被选派赴新疆喀什地区进行交流。

 

黎东伟:

东莞东华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普外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他扎根医学,精益求精。从住院医师起,不怕苦累,常泡手术室和书堆,不断提升医术,对每台手术、每次诊疗力求完美,连续5年入选胃肠外科“岭南名医”。他心系患者,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减免费用,疫情防控期间不顾风险为疑似新冠患者手术,患者和家属对其十分信任。他创新医疗,推动学科发展,开展多项微创手术,使许多复杂手术得以通过腹腔镜完成,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注重培养年轻医生,带领科室成为东莞地区的标杆科室之一。他坚守医德,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绝不让患者多花一分冤枉钱。此外,他积极参与公益,到社区乡村义诊。2022 年被评为东莞市“最美医生”。

 

编辑 方洪秀 | 责编梁杰祥

审校发布谭琳玲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