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玉玉症”吗?这是网友对抑郁症的娱乐化称呼。

“今天考试没考好,我要玉玉了。”
“加班到十点,人已经玉玉症发作。”
打开社交软件,玉玉症三个字随处可见,这个抑郁症的谐音梗,正以所谓“幽默”的名义,一点点消解着一种疾病的严肃性。
而那些真正被抑郁症困住的人,却在沉默中承受着双重伤害。
今天,想和大家好好聊聊:被娱乐化的“玉玉症”背后,是9500万抑郁症患者无法言说的沉重。
抑郁、焦虑不安?
点击图片,预约医生
↓↓↓

谁都有一时的不开心、情绪低落的时候。
可是当“玉玉症”这种玩笑调侃铺面而来时,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在不断加深对抑郁症的误解,悄悄伤害真正的患者。
你一定听过:

本来大家对抑郁症就有诸多误解——觉得他们只是心情不好,靠调整心态就能恢复,甚至认为是他们懒、脆弱、矫情、不坚强。
然而事实是:
这是一种需要科学治疗的精神障碍疾病。
在医学上,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早已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海马体萎缩,负责传递快乐信号的神经递质分泌紊乱。
这意味着他们不是不想开心,而是没法开心。而被误解的结果是很多人抑郁了却不知道,无意识在拖延病情。
日常在玩梗:

伤害也升级: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娱乐化让病耻感提升62%。
当抑郁症被简化成玉玉症、等同于小情绪,真正的患者会陷入狼来了的困境:
“我鼓起勇气告诉朋友,我得了抑郁症,他却笑着说‘你是不是要玉玉了?别装了’”。
这种二次伤害比疾病本身更让人绝望,有些人真的难受,旁人却以为在跟风玩梗。
一个普通对话:

或有连锁悲剧:
最危险的是,娱乐化的“玉玉症”,正在掩盖真正的求助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8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约50%-70%与抑郁症相关。
当严肃请求被当成玩笑,患者会很容易启动自我封闭程序,最终走上极端。

抑郁症不是网络梗里的“玉玉症”。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中国患者数量超过9500万。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在凌晨三点睁着空洞眼睛的人,是无数个被“摄魂怪”吸走所有快乐的人。

打破误解的第一步,是真正了解抑郁症。
它有清晰的症状表现,如果你或身边人出现这些情况超过两周,一定要警惕:
情绪低落:总是闷闷不乐,好像被什么重物压着,对以前喜欢的事彻底失去兴趣;
思维迟缓:反应变慢,说话语速下降,觉得脑子转不动,注意力没法集中;
意志减退:不想出门,不想上班见人,甚至连吃饭、刷牙、洗澡都觉得“没力气”,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念头。
除此之外,还可能伴有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体重骤变、身体莫名疼痛等躯体症状。
这些不是“想出来的病”,是实实在在的病理表现。
就像《哈利·波特》作者罗琳描述的那样,抑郁症患者失去的是感知愉悦的能力,这种痛苦比癌症更令人绝望。

如此严重的一个疾病,如果一直这么泛娱乐下去,会导致大家越来越不重视这个话题,这就是语言的一种“力量”。
而我们也想通过这篇文章发挥一点正向的力量——
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去看医生不是矫情,不是小题大做。
就像感冒了要吃药,抑郁症也需要专业干预,早发现、早治疗,都会好的。
疑似有抑郁情绪也别害怕,找心理医生聊聊反而更好一点。
比起亲人的说教,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敲开我们心门的人,是最真诚的陪伴和倾听,是一份既专业也温暖的“解药”。
点击图片,预约医生
↓↓↓
Tips
如果还想知道更多就医冷知识,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


-End-
「有用就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