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院士团队登《自然》封面,破解外科打结难题
医学界
2025/11/28
阅读数:635
用“活结”巧解外科“死结”,中国院士团队最新科研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
该研究由第四届“泰山奖”医疗创新奖获得者蔡秀军院士与其团队,联合杨卫院士团队共同完成,破解了微创手术“打结力度”精准拿捏的难题。
整理 | 凌骏
针对外科手术中的“死结”难题,中国专家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时间11月27日,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杨卫院士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士团队,共同
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了“Sliputure”——活结智能缝线,并成功将其应用于外科缝合
。
在外科手术中,缝合伤口所打的“外科结”是一个死结,
用于闭合组织。这种结一旦打牢,便很难调整。
通常而言,
结
打得过松,伤口可能会开裂,影响组织愈合;结打得太紧,则可能造成局部血供受阻,极易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长期以来,
这种“松紧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刀医生的手术经验,但由于力度缺乏量化标准,存在多个不确定性
。一方面,年轻医生的操作可能不稳定,另一方面,对于使用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机械臂下手也“不太有轻重”。
为此,杨卫院士、蔡秀军院士团队提出了
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
解决思路——
利用“滑结”(slipknot)来编码与传递力。
通俗来说,这一方法是在死结旁边预先打个活结,当在打死结、拉紧缝合线,导致活结解开的同时,就预示着死结打结完毕。
要实现这一过程,
浙江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交叉力学中心教授李铁风
阐述原理称,首先,
做活结过程中
要
把精准的峰值力信息存在结中
;
其次,
解开活结过程
,
可将力的信息传递给串联的系统中
;
最后,
力学模型刻画信息和力的传递
,
一
并接入机器人或人的操纵系统
,
完成死结。
其中最大的技术难点之一在于,
由于打死结的力是由活结解开瞬间的力决定,因此
活结必须稳定可控且保持力的一致性
。
也就是
说,要
确保每一个活结都能在预设的、唯一的、精准的力度下打开。
为此,联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由
多名来自力学、医学、数学、材料、机械、控制等多个不同学科的老师和同学
进行了跨学科交叉
合作。
团队通过高速摄像机和Micro-CT
,
捕捉
到
活结细微的滑动轨迹
。随后
通过力学建模、有限元仿真等手段发现了活结蕴藏的有序规律——
解开活结的
力
,
与
编紧
活结时拉紧结点的力(预紧力)、结环数量、直径、摩擦系数、模量相关。
因此仅需要改变上述参数,即可获得对应打开力的活结。
实验显示,针对特定的活结,解开它们最后那一瞬间的力(峰值力)是高度一致的。
此后,
研究团队反复改进,历经大量设计迭代,通过测试、采集不同年资外科医生的打结数据以及不同材料、式样活结的力学指标,并利用计算机建模,预制了大量的活结
,最终完成了一套“基于活结的力学传导机制”程序。
团队制造出来几百根特制缝线——它们各自带有一个不同结法的活结,解开它们的力也各不相同,实现了不同手术场景下“活结”对“死结”的准确调控。
研究显示,在动物肠道修复手术实验中,该系统使得吻合肠道既不渗漏,又不撕裂。从开放大鼠肠道修复,到腹腔镜下活体猪肠道修复,再到机器人的操作,都获得了很好效果。
目前,应用这项技术的内镜和手术机器人,可以使相对缺乏经验的外科医生在缝合打结力的精确度上提升121%,接近甚至媲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
同时,它还能赋能
手术
机器人,在无力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实时、可靠的力控制
。
蔡秀军院士是我国微创外科与智能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曾获第四届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医疗创新奖
。
他亲身见证并推动着外科手术从大开大合到精准微创的迭代,
也
深刻感受到当前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陷入的
“
力盲
”
困境。
“
技术在进步,但外科医生的手感却在不断消失。”蔡秀军院士
表示,
传统开放手术中,医生的双手能直接感知组织软硬,精准掌控缝合力度,但代价是患者创伤大、恢复慢;而在微创手术中,这种直接的力反馈大大减弱,
又
使得打结力度
的控制
非常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
此次研发的“
活结力学传导机制
”,虽然提供的解决方案原理看似
原始
,但却是研究者们对其
结构蕴含本质规律的泛化应用,不需要通过传感等电子设备才能
做
即时判断,避免了手术操作或机器人在缺电或者断网环境中
,
无法精准工作的问题。
展望未来,除了运用于临床,这种不依赖复杂电子器件构建操作的方法原理,还能满足常规手术中的深腔环境,并有望在其他极端条件(深海、深空、深地等特种作业)和极限尺寸研究(极微观系统构造或调控)中展现应用前景。
而这也正是
浙江大学
“医工交叉、临床驱动”创新生态的生动缩影。“Sliputure”的成功,验证了交叉力学研究中的“数智力学”和“Mechano-Intelligence”范式。
据了解,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构建针对不同组织的力值数据库,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各类机器人手术及消化道、心血管、神经外科等高精度缝合领域的系列产品。
参考文献
:
1.“活结”巧解外科“死结”!蔡秀军院士团队最新科研成果登上《自然》杂志封面,https://mp.weixin.qq.com/s/Zr4yivnfW73QFPBc9P53-w
2.《自然》|用活结的方案,解决一个死结问题,https://www.sohu.com/a/958897255_121627717
(封面图、首图与本文无关,图源锐景)
热门新闻
科室导诊| 看病不知道挂哪个科?对症找科室避免入坑!
不知道挂哪个科?小六来告诉你
涉及疫情传播风险!深圳培训机构被立案调查!南山1街道新增防范封控区
福田区教育局 关于立案调查深圳市童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违规开展线下培训的通告 深圳市童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位于福田区新洲九街嘉葆润金座的童创美术教学点于2022年2月12日至2月
孩子,妈妈曾经也是个孩子
还未有你之前,妈妈也是个孩子!
明码标价的卵子,毁掉多少女孩的一生
晚安心语名医推荐 晚安心语特地为大家精选了几位在 妇科疾病 方面有着 丰富临床经验 的名医,需要 挂号或线上咨询 的朋友可以抢先预约。 北京的朋友戳下图 立即预约/咨询 广州
年纪轻轻腰老疼?原来是“它”在作祟……
现代年轻人 腰不好的可是越来越多了 (嘿,想啥呢) 不少人年纪轻轻 却天天喊着 我这条老腰哦 稍微一动就腰酸屁股痛 感觉身体被掏空 一疼起来 除了叫妈 啥都做不了 为啥呢? 肾透
操作成功
更多
更多
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听取更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