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01月31日 星期一
农历 腊月二十九 除夕
-- 早安!--
新年添新筷,小六家每年春节都会准备新的碗筷,寓意新的一年添正财、偏财。
春节使用新碗新筷,按民间的说法大致有二:一是 “添丁添碗”,表示子孙满门,有“福”的寓意;二是“添新碗,置新筷,来年米谷停无(不)住”,有“财”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图片来源:舌尖上的中国)
筷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情感,它是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有没有人想过,我们一日三餐你用的筷子真的干净么?
虽说我们每天都在用筷子,其实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小小的筷子潜藏诸多健康隐患。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筷子卫生那些事,毕竟春节假期每天都是吃吃吃~~
日常生活中,每天我们都会用到筷子,并且都会进行清洗,大家可能都会觉得筷子应该挺干净的!但是,事实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吗?
北京卫视某档节目曾做过一项实验,把三种筷子放在显微镜下面,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看起来很干净的竹筷,在显微镜下却能清晰地看到白色菌落。
表面光滑无比的塑料筷子,却是沟壑满面,细菌丛生。
而用了半年以上的筷子更是脏不忍睹,附着的细菌数不胜数。
如此看来,我们每天都在与细菌作伴。倘若清洁不到位,那完全就是将细菌送入口中。稍不注意,就会“病从筷入”。
筷子本身不会产生病菌,却是许多致病细菌的温床。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和黄曲霉菌等。
(幽门螺杆菌)
早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
这意味着只要一起吃饭就有可能感染细菌,而筷子便成了传播细菌的主要途径。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人感染的几率将会大幅增加。
(显微镜下的黄曲霉菌)
同幽门螺杆菌一样,黄曲霉菌也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相信许多人对黄曲霉菌不会陌生。作为毒性最强的霉菌,它的毒性比砒霜还要强68倍,让许多人谈之色变。
当筷子发霉变质,便有可能产生黄曲霉菌,对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除此之外,如果筷子清洁不当,还会引发甲肝、戊肝、手足口病和伤寒病等各种疾病。
也许有朋友会觉得奇怪,筷子每天都洗,为什么还会那么脏?
其实这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首先,厨房本来就是一个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很多家庭洗好碗筷还没等晾干或擦干就直接放进柜子里。这样会让碗筷上的水分不容易蒸发,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中细菌会更容易繁殖。
其次,清洗筷子的方式不对。
说起洗筷子,可能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不就是洗筷子么,谁还不会?
洗筷子虽然很简单,但是洗对的人却不是很多。
同大多数人一样,小六之前很喜欢把筷子拢成一把,再配上强酸或强碱的清洁液用力搓洗,感觉越用力会搓得越干净。殊不知,这种暴力洗法恰恰会“伤害”筷子,使筷子上的“食用漆”脱落。没有了这层保护膜,筷子会变粗糙、产生裂纹,更容易藏污纳垢并发霉腐坏。
需要辟一下谣,许多家庭习惯用开水烫碗筷,觉得这样能杀菌消毒。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消毒方式除了能让心理得到些许安慰,并没有什么用。一般来说,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 水温达到100℃。
● 持续5分钟以上。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杀死或灭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
除此之外,筷子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久用不换。
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对于我们的上一辈人来说,只要筷子还能用,便舍不得扔。
但是每一双筷子,它都是有使用期限的。
筷子使用时间过长,会让筷子的表面磨损加重,由于长期的清洁不当,造成筷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划痕,给微生物残留、滋生提供了机会。
当我们整天用着一双脏不可耐筷子,健康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平时的筷子那么容易脏,那使用一次性筷子是不是更干净一点呢?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仅不环保,还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在2010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一次性筷子的加工过程,让人触目惊心。
为了降低成本和不影响销售,一些非法商家采用硫黄、石蜡和双氧水等化学药品对一次性筷子进行加工处理。
虽然这种筷子看起来比较干净、摸起来手感也比较好,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会让一次性筷子上有多种化学残留,长期摄入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而这种三无产品,由于价廉又美观,很容易流传到市面上,成为我们的健康杀手。
除了使用一次性筷子之外,就餐不用公筷公勺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就有围桌共餐,相互夹菜的习惯。虽说这种方式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但是背后却存在着很大的健康隐患。
用不用公筷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前不久,杭州疾控中心做了一项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细菌对比。
他们把每道菜分成两盘,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用公筷,并提前进行样本保存。
在上菜之后,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经过“岗前培训”的实验人员在夹同一道菜必须使用公筷和非公筷交替进行,这样便能确保每盘菜都会一样被吃到,最后每盘菜至少留下25g做二次取样。
实验结果显示,非公筷的菌落总数均高于公筷那一组。
凉拌黄瓜和干锅茶树菇非公筷的菌落总数是公筷的好几倍,咸菜八爪鱼非公筷的菌落总数甚至是公筷的250倍。
看到这样的实验结果,你还会觉得公筷公勺没有必要么?当我们挥动着手中的筷子大快朵颐的时候,其实我们离危险便更近了一点。
你一筷我一筷,只会让细菌交叉污染快。在疾病面前,不使用公筷简直就是在“裸奔”。
讲了那么多,那我们该如何选用筷子呢?
➤ 看材质
目前市面上的筷子,主要有竹筷、木筷、金属筷和塑料筷四种材质。
在这四种材质之间,竹筷绝对是首选。
竹筷使用天然竹子制成,天然环保。它比塑料筷子更耐高温,比木筷质地更硬,不容易产生划痕。
其次,不锈钢筷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起其他的筷子,不锈钢筷子不容易被细菌附着,更容易清洁,也更耐磨损。不过它的缺点很明显:质量更重、不容易夹食物、导热性更强和容易烫嘴等。
在四种筷子之中,最不推荐的是塑料筷。
虽然塑料筷不容易发霉,但是多大数塑料筷子不耐高温,遇热容易发生降解,慢慢变弯、变软,甚至释放出有害物质。
➤ 正确地清洗和存放
选对筷子只是第一步,清洗和存放也很重要。
(错误示范)
正确地清洗和存放要分四步走:
● 挤上洗洁精,逐根冲洗。
● 清洗过后,放入消毒柜消毒、烘干;或是将筷子放在100℃沸水中煮上5分钟左右。
● 及时将筷子晾干或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放进筷子盒。将筷子的小头朝上放,大头朝下放。
● 保持筷子盒的清洁和干燥。
做好以上步骤,便能有效减少细菌的滋生。
➤ 这种筷子要扔掉
正如前面所说,每双筷子都有自己的使用期限。一般来说,3~6个月就要换一次。如果发现筷子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更换。
● 筷子变色、有霉斑。
● 有明显的刮痕、磨损。
● 筷子变形、有异味。
一双筷子连着一张嘴巴,希望朋友们吃进去的是美味佳肴,而不是病毒和细菌。
别为了省钱而长期不换筷子,也别贪图方便而不用公筷。
尤其是春节期间,聚餐较多,文明用筷,防范病从口入。
今天就是除夕了,小六在这里给你虎虎的祝福,虎虎的甜蜜,虎虎的运气,虎虎的健康,虎虎的快乐,虎虎的心情,虎虎的欣慰,虎虎的顺利,虎虎的幸福,虎虎的人生!
健康早报名医推荐
郭海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戳下方名片,立即预约/在线咨询肠胃问题
☟ ☟ ☟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没有“宿便”这个说法
END
▍ 图片来源:soogif.com;pixaba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王永香; 代亚男; 韦存茜; 赵镭; 石鎏杰.一次性筷子行业发展分析. 轻工科技,2019.04.15
[2] 不使用公筷,后果惊人.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