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08月16日 星期二
农历 七月十九
所有生活都是合理的,我们没必要相互理解。
-- 早安!--
一到夏天,压根都不敢动,稍微一动全身都在出汗。
更别提吃个火锅,喝完热汤,整个,整个人都汗流浃背,全身难受。
这个时候是由衷的羡慕剧烈运动后也不怎么出汗的人。
为什么人的出汗量会不同?一动就出汗和不爱出汗的人,哪个更健康?
是什么决定了人的出汗量?
不同于蛇、鳄鱼等变温动物,人、狗狗、猫咪等属于恒温动物,能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保持体温恒定。正常情况下,体温要保持在36.0℃~37.0℃(腋温),身体才能正常运转。
汗液就像人体的“空调系统”,当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或进行大量活动时,机体为了能让体温保持在恒定的状态,就会开启“出汗散热”的保护机制。而温度降低时,肌肉颤动会产生热量。
简单来说,天热的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汗流浃背、狗狗会大口喘息、猫猫会舔舐是为了排出热量,保持体温恒定,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 控制出汗的体温调节中枢
出不出汗呢,主要体温调节中枢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想排汗、一个不想排汗。
当交感神经占优势时,如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运动进食后、过于紧张,它会发出“排汗”通知,收到信息的血管会从收缩变为舒张状态。
热会使我们的身体蹭蹭冒汗;出汗的过程散热量会增加,散热量一增加,体温自然就降下去了。当副交感神经占据优势时,则相反。
➤ 汗腺发达,出汗量多
一个成年人每天从皮肤汗腺排出的水分大约在500毫升以上,高温和运动时排汗量会更多。而每个人的出汗量各不相同,主要受汗腺的数量及发达程度两个因素影响。
人体大约有400万个汗腺,其中75%分布在体表,主要集中在手掌、足底、腋窝、前胸和脸部。但汗腺分布的数量和主要位置,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 汗腺多且发达的人,就更容易出汗,反之出汗就少;
● 汗腺集中分布的位置不同,就会导致有的人额头易出汗,有人则是脖子更容易出汗。
出汗多少有好坏之分吗?
有些人认为出汗多新陈代谢快、可以“排毒”,更有益于身体健康。不少爱美小仙女们,大夏天裹着保鲜膜、蒸桑拿、做高温瑜伽,试图通过排汗达到“排毒美颜”的效果。
然而,排汗真的能排毒吗?还有排汗多就一定好,排汗少就一定不好吗?
事实上,在现代医学里是没有“排毒”的说法。排毒,其实是民间的一种俗称,是指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把所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只要身体感觉舒适,出汗量无论多少都是正常的,并无所谓的好坏之差。
汗液确实不能将人体内的“毒”通过皮肤表面排出,而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是通过肝脏、肾脏排出代谢废物。
汗液的成分中,实际占比最多的是水分,高达99%以上,其他成分仅占到 0.5%~1.0%,包括氯化钠、乳酸、蛋白质等。因此,无论出多少汗,排出的几乎都是水分。
说好的变漂亮呢!?
这汗液里的“毒素”含量,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谓“排毒美颜”是有点不现实了。
所以,排汗多也不一定是好事,排汗少也不一定是坏事,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为什么有的人一动就出汗??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出汗、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汗、胖人散热困难更容易出汗。
除了汗腺的数量,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出汗量。
正常情况下,一动就出汗的人有3种类型:
➤ 吃饭时爱出汗
吃个火锅,吃完辣椒、热汤后,额头、上嘴唇、口周、前胸等部位竟全在出汗,这叫生理性味觉性多汗症。
因为我们舌头上的味蕾有很多感受器,当它们接触到食物后,就会向大脑发射信号促进排汗。
➤ 紧张时爱出汗
情绪一激动、兴奋、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鼻尖、前额、前胸等位置就开始出汗,这是情绪性多汗症。
➤ 固定部位爱出汗
若脖子、手掌、脚底、胳肢窝、大腿根部等部位无明显诱因却大量出汗,可能是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的原发性多汗。
以上情况均属于生理性多汗,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但若无明显活动就大汗淋漓,或者明明不热却浑身大汗,可能是由疾病引发的病理性多汗,需要警惕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症治疗,才能治标又治本。、
为什么有的人不爱出汗??
有些人,从未体会过大汗淋漓的滋味…,这些人天生汗腺较少或不发达,导致身体排汗少,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若高温下或运动后感觉很热,却一点汗也不出,可能是身体出现了以下问题。
➤ 无汗症或少汗症
无汗症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也称汗闭,可分为局限性汗闭或全身汗闭。引起无汗症的原因可包括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也可引起无汗。
除了不出汗,有些人常感全身不适,极度疲劳,在运动时最明显。在天热季节中,体温往往升高,心率加快,全身皮肤潮红,甚至出现虚脱、中暑等症状。
➤ 甲减
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太少,从而导致身体产热功能失调。
➤ 皮肤问题
如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汗腺被堵住,有汗也无法排出。
➤ 神经损伤
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控制汗腺分泌的神经受损。
需要注意的是:不爱出汗多为生理性所致,真正的病理性少汗或无汗很少见,且往往伴有明显的症状,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如何化解多汗、汗臭尴尬?
“夏天一抬手,就是阵阵狐臭味;”
“一流汗就满身酸臭味”
出汗不可怕,汗臭才致命。
今天,我们就教大家3招,轻松赶走“尴尬”:
➤ 避免食用刺激性气味食物
像洋葱、大蒜、咖喱等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身体排汗,同时食用后其刺激性气味会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变成汗液排出体外,可能会引起或加剧体臭。
➤ 做好清洁,每天洗澡
汗原本是没有味道的,但汗中含有多种脂肪酸,这些脂肪酸被排出体外后,和体表细菌反应生成了不饱和脂肪酸,才有了臭味。
保持身体清爽,能减少体表细菌的滋生繁殖,从根源上避免成为臭味源。
➤ 使用抑汗产品,如止汗剂或喷雾
大部分止汗产品中含有铝盐或锆盐,它可以让局部细胞膨胀变大、阻塞「狐臭口」,从而有效减少局部汗液分泌量和减轻汗臭味。抑汗产品可用于腋窝下,也可用于手心、足部等多汗部位。
看来我以后再也不能说
.
.
.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美白牙膏没那么神奇
END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