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真的有必要清肠排毒吗?你该清醒清醒了!

阅读数 2.4万 点赞数 0

160,More  Than Health--健康,就要160

 

老想着排毒

这是中了多深的毒

 

过年那阵子小编在家看电视,发现还有不少台在播排毒养颜广告。卧槽,这种广告真是路子野!

 

看得多了,歌神学友哥那首神曲又开始上脑:你好毒你好毒你好毒,呜呜呜,你越说越离谱,我越听越糊涂……

 

 

 

一、总说清肠排毒,到底有啥毒?

 

屎里有毒

火起来不是一天两天了

 

1
 
口口相传的肠毒到底指什么?

 

①现代医学里没有肠毒这种毒,也没有其它和肠毒对应的概念。

 

肠毒,其实是民间的一种俗称,毕竟是经过消化吸收后剩下的代谢废物,难免让人觉得有“毒素”。这个说法也早就变味,变成商家营销概念,总说不排肠毒就会脱发、爆痘、长斑、脸色差,但列不出具体毒的类型,讲不清它们的作用机理。

 

而粪便主要成分是食物残渣和水分,还有肠道脱落细胞和一些细菌等;是代谢废物没错,但要在“毒”里面论资排辈,欧阳锋听了都想笑。

 

 

 

②便便不及时排出,也不会“产毒”

只是可能带来2种结果:

  • 便便变得相对干硬。在结肠待久了,当中的水分就会被逐渐吸收。

  • 易放臭屁,或排便较臭。肠道细菌会继续分解这坨便便,产生更多含硫化合物,比如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气体,闻着臭,但对身体无害。

 

2
 
其实人体自己就会“排毒”,不用操心

 

人体“排毒”有3道防线:

  • 第1道防线: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阻挡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

  • 第2道防线: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入侵体内的外来有害物质。

  • 第3道防线:肝脏和肾脏,把进入血液和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代谢、过滤和排出。

 

所以,就算便便里食物残渣中的所谓毒素被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人体也还能够通过肝脏、肾脏“解毒”,放心放心。

 

 

二、经常清肠排毒,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说啥做肠道spa

明明是在给钱包瘦身

目前市面上流行2种骚操作,咱们见招拆招。

 

1
 
口服清肠产品?等于吃泻药

 

如果你的购物车里有润肠茶、通便茶或者其它清肠排毒产品,可以清空删除了,它们只是不同程度的泻药。

 

关键是,它们可能还会带来副作用,可不要花钱买罪受:

  • 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肚子疼、拉肚子等等。

  • 可能诱发结肠黑变病。不少号称润肠通便的产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泻药;大量临床证据表明,长期摄入蒽醌会导致结肠黑变病。到时原本健康粉嫩的肠壁变得像豹纹,身体还难受。

 

2
 
灌肠play?是在虐自己的肠

 

灌肠,一般是在需要做肠道检查或肠道手术等情况下才进行,而且操作有一些禁忌情况,不建议一般人自己进行。资质不明的美容院、养生馆的灌肠服务,那是能躲多远躲多远。

反复多次灌肠,或灌肠操作不当,可能带来以下影响:

  • 损伤肠道,引发感染;

  • 破坏肠道菌群稳定的内环境,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 影响正常的肠道功能,降低排便敏感性,菊部地区的括约肌功能可能也受影响,引起习惯性便秘。

 

有人听说宋美龄天天灌肠,活到一百多岁,就以为灌肠有助于养生长寿。且不论有没有屎实史实证明,长寿本身是多方面因素互相关联作用的结果,归功于灌肠可是以偏概全。

 

万水千山总是情,别再被洗脑了行不行?

 

 

三、确实有排便烦恼,怎么办?

 

平日积蓄并不少

全TM在肠子里

坚持看到这里的你,应该体会过那种忧桑吧?

 

1
 
长期便秘,先去看医生

 

从生理过程看,只要便便成形,没有排便困难,1天排便1次,2~3天排便1次,或者每天排便2~3次,都属于正常范畴。

 

如果你不属于以上情况,最好先去看医生做个检查。先看是否存在病变,发现问题早治疗;没问题就安心调理。

 

开塞露可以用,但不能盲目用,最好谨遵医嘱。

十年便秘终于好了

开心得想拉屎

 

2
 
日常保健,关注这几点

 

都是不怎么花钱的:

①适量喝水。早上起来可以喝杯温开水;

补充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可适当喝些含益生菌的酸奶,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益生菌;

三餐要规律,不要过度节食。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来刺激肠道蠕动,自然会影响正常的排泄功能;长期节食还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不要吃得过于精细。每天保证蔬菜水果,适当吃些粗粮,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

充分休息,少熬夜。睡眠不足,过度操劳,情绪焦躁等,都会使交感神经长期兴奋,抑制胃肠道的蠕动,进而引起便秘。

 

还是那句话,希望你的菊部地区,在新的一年纵享丝滑,通畅无阻!

 

 

 

 

 

▌本文审核专家:曾瑶池 ,戳下图可直接在线咨询曾医生嗷。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