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一块人类橡皮擦:55个村落的生死浩劫

阅读数 3.5万 点赞数 0

“天呐,她在呕内脏!”

 

鲜血从她身上的每一处孔窍

汩汩地往外溢出

 

来源:网络

 

她行动迟缓,眼神涣散

在地上如丧尸般抽搐着呕吐内脏

 

没过多久

五脏六腑慢慢融化成了一滩脓水

她由内到外变成了一具腐尸

 

来源:香港电影《伊波拉病毒》

 

这并不是

某部丧尸片的镜头

 

而是发生在真实世界的

埃博拉 感染者的发病症状

 

就在全世界

都笼罩在新冠疫请的阴影之下时

 

12月16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宣布

该国第十三波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

 

资料图,来源:网络

 

埃博拉病毒

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之一

 

这是病毒界的撒旦

人送外号“丧尸病毒”

它有一个别称:内脏绞肉机

 

“艾滋”在它面前

恐怕就是个孙子

 

△病毒致死率,来源:知乎

 

但这已经不是它

第一次造访人类世界了

 

△  来源:纪录片《血疫》

 

 

 

婴儿从子宫里取了出来。但,这是个死胎。

 

分娩前,产妇的脸有些奇怪:茫然、空白、毫无表情,像是灵魂出窍了一般。她的眼白有炎症,眼球表面的一层血膜使得眼白闪闪发亮。

 

这些症状没什么不寻常,看上去像是成人脑型疟疾。

 

△ 来源:纪录片《#血疫# :埃博拉的故事》

 

见到死婴后,比埃塔修女在胸前画了十字并为之祈祷。

 

她的手和前臂因伸入产道而沾满了鲜血。

 

通常在分娩后,子宫内的破裂血管会因血凝而自行封闭,出血随即停止。但是,产妇的血液却如泉涌,在分娩台上扩散,她的血压逐渐下降,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而不规律。

 

最终,产妇死了,因为失血过多和休克。

 

产科病房外,滂沱夜雨吵得人们不得安宁。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雨季开始了。

 

1976年9月,这位叫珊波·恩多贝的产妇,在扬布库(扎伊尔的一个村庄)教区医院——刚果河以北约50英里处——失去了她及其孩子的生命。

 

△ 1976年,扬布库教区医院内部景象,图源:美国CDC

 

 

01 

修女之死

 

神父从口袋里取出了手帕,轻轻擦拭着修女的血泪,顺带拂去自己眼角的泪水。这位瘦削年长、留着山羊胡的神父在为修女举行临终仪式。

 

日出时分,比埃塔修女死了。

 

△ 比埃塔修女,来源:Institute for Tropical Medicine in Antwerp(ITM)

 

在死之前,修女的病情极为恐怖。

 

起初,她开始喷射性呕吐。呕吐物能喷射到半空中两米高。接着,她吐出湿乎乎、状如粪便的黑色团块。

 

随后,她大小便失禁。刚开始,排出的粪便带有发白的粘液并夹杂着鲜血,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变成黑色液体。红色斑块和红色肿块混合而成的红疹在她的躯干上蔓延。

 

失去情绪,眼白充血,比埃塔修女的脸变成了一张茫然的面具。

 

△ 来源:纪录片《血疫》

 

在修女去世后的数小时内,教区医院里,人们接二连三地死去,血液和排泄物浸透了病床。人们仿佛被恶魔附体,他们表情茫然,他们打嗝不止,他们流鼻血,他们精神错乱。

 

在修女去世的十三天后,神父也死了。

 

 

02

孕妇的血样

和死去女人的肝脏

 

尖利的哭叫声从门里传来。

 

在扬布库教区医院一个黑洞洞的病房里,病毒学家穆扬贝用手电筒和油灯照亮了成排的摇篮和小床。这里是儿科病房。他俯身望向摇篮,见到一个男婴在痛苦中挣扎。

 

五分钟后,婴儿停止呼吸,结束了生命。

 

教区医院被荒弃了,空无一人。

 

△  来源:纪录片《血疫》

 

这是暴发性内脏黄热病?还是极具传染性的伤寒热?在怪病发生在扬布库教区医院数天后,穆扬贝被卫生部派来寻找答案。他决定取一块肝脏组织样本带回实验室分析。

 

第二天,一名年轻的护士在家中过世了。穆扬贝用小刀破开她的皮肤和腹部肌肉,插进肝脏。血液因重力而流出。他把小刀转了一小圈,从肝脏上挖出了一块圆柱形的样本。他忘了戴橡胶手套。右手和手腕沾满了尸血。

 

这时,穆扬贝又听闻,另一名护士在家中生着病。她濒临死亡,而且还怀着孩子。穆扬贝采集了孕妇的血样,但却惊讶地发现,她的血液无法凝结。

 

就在即将返程时,一位修女腼腆地走近穆扬贝。她是米莉亚姆修女,一名医院里的护士。

 

“我发烧了,而且头疼。”

 

她轻声对穆扬贝说。

 

△ 米莉亚姆修女,来源:Institute for Tropical Medicine in Antwerp(ITM)

 

 

03

腐坏的样本

 

穆扬贝带着样本跑进实验室,制作了几个极薄的肝脏切片,放置于高倍数显微镜下,并将血样滴在几个皮氏培养皿上。他在寻找黄热病病毒和伤寒杆菌。

 

可是,组织已腐败成了一团肉泥。没有任何能看的东西。无法排除黄热病,但也无法确定。

 

△《血疫》中,感染病毒的猴子被送来实验室时,已经化为血块

 

另一边,在首都的医院里,米莉亚姆修女正在大出血。

 

几天前,她被穆扬贝带到首都。但是,她的情况迅速恶化。身上红疹的颜色变深,像是淤青。眼睛变成鲜红色。牙龈和肠道在出血。血液灌注进她的身体,却从肠道倾泻而出。因此,医院不得不额外指派一位叫玛英嘉的护士照顾她。

 

与此同时,培养皿的结果出来了,上面没有长出伤寒杆菌。因此,这种疾病不是伤寒。

 

之后,消息传来:米莉亚姆修女去世了。

 

一幕幕画面在穆扬贝的脑海里浮现,都是他在扬布库调查这种疾病时的情景。他能看见,甚至能感觉到,尸体的血液流淌过他的手指,从他的手腕向下滴。

 

△ 来源:纪录片《#血疫# :埃博拉的故事》

 

 

04

病毒X:

人类橡皮擦

 

“这是一种可传染的严重疾病,”

 

卢泊尔医生站在市场的一张台子上,用当地话继续道,

 

“它是如何传播的呢?它通过接触汗液、唾液和其他体液传播。”

 

10月,当米莉亚姆修女在首都的医院里逐渐死去时,卢泊尔前来扬布库调查怪病。

 

三位医生共走访了教区医院周边的17个小镇和村庄,在寻找大开杀戒的病毒X时,向民众宣讲,推荐远古法则——当地居民在几个世纪以来用于对付天花的传统办法——不要触碰患病者,不要拥抱死者,死后立刻埋葬,遵循远古法则。

 

此时,米莉亚姆修女的血样被空运送往比利时的国家级实验室、英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以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在CDC特殊病原体部,科学家们发现,病毒粒子状如毒蛇。长蛇、辫子、树枝、像是字母Y的分叉、像是小写g的蜿蜒曲线、像是字母U的弯曲形状、像是数字6的圈环。其中一个典型形状,被命名为「牧羊人的曲杖」。

 

△ 一个拥有「牧羊人的曲杖」结构的埃博拉病毒粒子,不过是双曲杖,图片摄于1976年10月13日,拍摄者是当时在美国疾控中心工作的弗雷德里克·A·墨菲

 

这是一种未知的病原体,一种新的病毒。

 

有人提议将它命名为「扬布库病毒」,但发现者建议,用流过这片土地的河流——埃博拉河——来命名,即埃博拉病毒。

 

△ 1932年,埃博拉河。图源:美国国家信息中心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之一,比艾滋病病毒凶猛得多。

 

它是「生物安全为-4」级的病原体。它主要通过体液、血液传播,会引起呕吐、腹泻、肤色改变、体内外出血、发烧等症状。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潜伏期通常只有5天至10天。死亡率在50%~90%不等。目前,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案。

 

这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因此,埃博拉也被称为「人类橡皮擦」。

 

△ 来源:电视剧《埃博拉前线》

 

 

05

死刑的宣判

 

在扬布库,卢泊尔接生了一名婴儿,但是,婴儿没有呼吸。

 

他扯掉手术口罩,俯身凑近婴儿,用他的嘴盖住婴儿的口鼻。他轻轻地吹了几口气,一点一点地扩张婴儿的肺部。震惊的表情慢慢爬上他的脸。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他的嘴依然没有离开婴儿的口鼻。

 

婴儿哭了,呼出卢泊尔的气息。婴儿还活着。

 

“医生,你知道你干了什么吗?”

 

修女轻声说。

 

“现在我知道了。”

 

卢泊尔说。

 

他的口鼻和面颊糊满了粘液、羊水和从切口或产道流出的血液。这是可能含有病毒的体液。但他依旧把婴儿举在面前,盯着。

 

他在遵循标准流程——给新生儿做了心肺复苏后,医生应该观察婴儿三分钟。这是为了确保婴儿能自主呼吸。

 

在分娩前,孕妇的眼白呈鲜红色,弥漫性出血。这让卢泊尔想起了为病重孕妇接生后而感染病毒死去的比埃塔修女。

 

但是,在那一瞬间,他忘记了自己,出于人类和医生的本能采取行动。

 

他很清楚,他刚刚做了什么。

 

我刚刚宣判了自己的死刑,卢泊尔心想。

 

 

 

06

病毒的退散

 

1976年10月27日,电台首先报道了卢泊尔去世的消息。

 

卢泊尔在扬布库抗击病毒的战斗中做出了最大的牺牲。他受到病毒感染,病情发展得太快,打垮了他的身体。

 

等等......电台搞错了。10月27日下午2点左右,卢泊尔浑然不知他的死讯。

 

他轻手轻脚地开门,扔下行李,抱起孩子,拥抱亲吻他们。然后,他走进客厅,跌坐进一把椅子。他累得筋疲力尽,除此之外,感觉还挺好。

 

几天前,他经历了这辈子从未有过的恐慌。

 

但在48小时后,产妇和婴儿依然活着,而且似乎相当健康。产妇只是患上了疟疾。 

 

最后,产妇和婴儿出院回家。

 

至于穆扬贝,他一直没有发作埃博拉所致的疾病。他数次严重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之中,却一直活到了今天,成为全球范围内埃博拉病毒的顶尖专家之一。

 

△  来源:纪录片《血疫》

 

10月中旬,玛英嘉护士因感染病毒去世,年仅23岁。从她血液里所分离出的病毒,被称为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玛英嘉分离株,存放于美国CDC四级实验室的超低温冷柜中,永生不灭。

 

而她的遗骸被埋葬在她出生的村庄里。

 

1976年,埃博拉病毒袭击了教区医院周围的55个村落;扫荡了医院,杀死绝大多数护士。11周以内,318人感染发病,其中,280人死亡。病死率高达88%。

 

△ 1976年,扎伊尔扬布库村落内景象。图源:Institute for Tropical Medicine in Antwerp(ITM)

 

在迅速杀人后,病毒又莫名消散了。

 

△  来源:纪录片《血疫》

 

谈起是谁首先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卢泊尔认为不该归功于科学家们。

 

“扎伊尔人民发现了埃博拉。他们用他们的身体发现了它。”

 

他微笑道。

 

科学有死亡的含义。

 

死亡正是希望……我们能做的,就是至少疼爱现在还在的生命。

 

因为,每天都是奇迹。

 

 

 

参考资料:

 

[1](英)道布森著. 疾病图文史:影响世界历史的7000年. 苏静静译. 北京:金城出版社, 2016.

[2](美)理查德·普雷斯顿著. 血殇:埃博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M]. 姚向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3](美)普雷斯顿著.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M]. 姚向辉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4] Etymologia: Ebola. Emerg Infect Dis. 2015 Nov[cited 2021 Dec 28]. http://dx.doi.org/10.3201/eid2111.ET2111

 

 

 

 

-End-

「有用就扩散

 

 

 

来源:“深圳疾控”微信公众号

 

 


本文转载自深圳卫健委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