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借钱的是陌生人,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骗子。
如果借钱的是朋友——对方大概率没打算还,需要三思。
在这个谈「钱」色变的时代,发生了一件人们都意想不到的事——
找300个人,每人借1000块钱,承诺五年之内逐个还清。
2015年6月12日,27岁的张海林接到了来自老家的电话。
电话那头父亲慌张地说:自己开卡车时撞了人,那人快不行了。
两场意外接连发生,没有给这个家庭留下一丝喘息的机会。
海林一个律师朋友告诉她,想要应对这两件大事,估算下来,大概需要30万。
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早已捉襟见肘,30万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弟弟也慌了,提出把仅剩的财产都转移走,全家一起逃跑。
海林怒斥弟弟不负责任的想法,却遭来了弟弟的反击:你离家那么远,根本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凭什么做判断。

在外地打拼多年,海林几个月才给家里打一次电话,节假日也极少回家。
她在内心对父母始终有一种怨恨,怨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念书时只在乎她能不能考第一。
念书时,父亲可以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不睡觉。他常说,赚钱是我的事,不需要你操心。
工作后,父亲也总在电话里说,家里钱够花,不需要你的钱。
“我不想这场事故毁掉未来一切好的可能性,我希望这个家还能照常运转,弟弟可以按计划结婚,父母能安享晚年。”
一、询问律师朋友,了解这类事故通常会根据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赔款;
二、询问车管所的朋友,父亲的卡车有一些手续并不齐全,像这种情况一般怎么处理;
三、打听父亲撞到的人是谁,我知道他住在附近某个村庄,希望能找到我们两家都认识的人,从中调解。
最重要的,还是钱。
可30万从哪里来?
向300人每人借1000元,此后每个月还款5人,一年还60人,5年还清。
听起来相当不切实际,但手足无措的她此刻想不出别的办法。
如果找一个人借太多钱,万一在对方需要这笔钱的时候,自己却还不上,就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困扰。
但如果是借一千块,还钱时自己的生活不会“垮”了。即便她拿不出来,也可以先找别人借一千块钱来补上。
“我必须先确定什么时候能还上这笔钱,我才能去借。”这是海林的原则。
海林曾经是一名公益人,她了解到太多太多更困难的人,如山区的孩子、残疾的老人等,他们更需要获得好心人的救助。
而自己是一个有生存能力、四肢健全的成年人,对于家里发生的这种「意外事故」,怎么可以让公众去无偿捐款呢?
用公众的捐款,去解决私人的事情,这不符合张海林的认知。
张海林没有跟任何人商量,2015年6月14日晚,她发布了公开借钱的朋友圈。
“我需要30万,我寻找300位朋友,每个人借我1000元,多了拒收,少了也拒收,只接受微信转账,我会清楚地备注和记得,我欠300个人,每人1000元。按照我目前的薪水,不过度影响我生活的情况,我每个月可以还5个人,我需要还5年,这当中不排除我工资不断上升的以后,我加快还款的速度。
我试着写下了这个过程,我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我做了这个决定。关于我自己,我不介绍了,不做背书,信任我这个27岁姑娘人品和性格的人,给我一份帮助。
在落款处,海林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并承诺,永不换号。
海林没有删除文章,她的这条「借钱声明」,如同抛出去的石子,下一秒便荡起了阵阵涟漪。
海林万万没有想到,9分钟后,她就收到了第一笔借款,来自刚认识没多久的朋友大鱼。
海林表示感谢后收下了,她标上了第一个序号:001。
更让海林感觉到意外的是,这300个人中多半是陌生人。
她在微信里给每一个转账的人都标上了序号,从001一直到300。

“我是一个今年即将毕业的孩子,最近自己在开家教,这个月工资我们一人一半,你不用担心我,你把所有人都还了再还我吧。”
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工资只有两千块,却分了一半给海林。
“我在创业中,不算富裕,还款的时候请尽量把我往前排吧。”
那些需要用钱的人,张海林都会专门打上“提前还”的标签。
有人想给她多转一些,但海林都拒绝了,她坚持每人只借1000块。
海林一个一个回复“拥抱”的表情,对他们说「谢谢」。
把钱转给父亲后,张海林的「五年还款计划」就开始了。

甚至每天只吃榨菜配馒头,去公共饮水机接免费的水喝。
尽管这样,每月5000元的债款,再加上母亲的医药费,还是压得她喘不过气。
为了不打扰到别人,她只有在洗澡的时候才敢崩溃大哭,通过哭来释放压力,哭完之后再继续加班工作。
刚开始还款时,大家都还有印象。后面隔了一两年再还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记得这件事了。
有一个姐姐查了自己转账记录才肯收下,她说那是当时自己是把这当作捐款的。
后来从别人口中海林才得知,这位朋友已经不在人世了。

他说,你正在做这件事情,比真的还给我,让我觉得更加宝贵。
还有一位做环保的义工,经常找海林聊天,问她最近过得好不好。
海林担心他是因为经历压力大,需要她提前还钱却不好意思开口。
对方的回答是,我是担心你的经济压力大,所以才来关心一下,可以提供给你一些兼职。
“虽然我们曾经不认识,也有朋友当初劝我不要借,但是我还是想证明一次,看看世上有没有可以信任的事情。“
“债主”中有几位失去了联系,张海林把这部分借款捐给了慈善机构。
还完最后一笔借款的那天,海林缓慢地走在梧桐树下,耳机里放着朴树的《清白之年》——
“大风吹来了/我们随风飘荡/ 在风尘中熄灭的清澈目光/ 我想回头望/把故事从头讲/ 时光迟暮不返人生已不再来......”
对于海林来说,这是特别的一天。
还清全部债务的两个月后,张海林突然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
回到老家的那一天,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客厅里放着母亲的棺材。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只要阳光很好,海林就止不住地哭。

海林自己也没有想到,那个对家、对父母没有过太多牵挂的她,如今却可以为了他们不顾一切。
妈妈在世时,即便遇到再大的变故和意外,海林都可以奋不顾身地解决。
海林时常感叹自己是幸运的,曾经漠然的她,如今细腻柔软了许多。
是这300个好心人,让她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意和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借钱不还还理直气壮的人,他们早已忘记了「欠债还钱」是理所应当。
此后数月经年,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善良、守信、懂得感恩的人。
参考资料:
《和陌生人说话》第2季:我和我的300个债主
《中国人的一天》:母亲重病父亲肇事致人重伤,她一夜间在朋友圈“众筹”30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女孩朋友圈借钱:找300人各借千元5年还清;3年后...》
真实故事计划:《当一个女人背后站着300位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