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阅读数 1.9万 点赞数 0

晚安心语头图1.png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对外人笑脸相迎、和颜悦色。

 

面对亲近的人,说话反而肆无忌惮、口无遮拦。

 

可是,语言的力量从来不容小觑,即使是面对关系最亲密的人。

 

也许在我们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瞬间,你的爱人、孩子就正在遭受你的语言暴力。

 

讽刺的是,我们这一辈子努力奋斗追求的,为的就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

 

结果,在一次又一次不好好说话中,毁了这个家,毁了孩子。

 

 

朋友阿杰前几日离婚了。

 

在民政局门后,他撑着面子,语气强硬地对着前妻说:“你已经33岁了,不要以为离婚后重新再找个男人一定比我好,我告诉你,你会后悔的。”

 

可是晚上一起吃饭,喝到一半的时候,他忽然情绪失控,趴在桌上嚎啕大哭:

 

“这个家,都是被我自己这张嘴给毁了。”

 

阿杰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说话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

 

前妻生病时,他心里很关心,但嘴上一定要不依不饶:“早就提醒你降温了,多穿点,现在感冒了吧。”

 

明明想把家里事交给前妻做主,可话说出口就变成了:“随便你吧,我都可以。”

 

不想让前妻担心自己的工作,嘴上就敷衍着:“你啥也不懂,别瞎掺和了……”

 

 

你说阿杰不爱他的前妻吗?

 

一定是爱的,只是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却传递出和爱相反的东西。

 

所以最后,没有出轨,没有家暴,也没有小三,他们的婚姻还是走向了分崩离析。

 

在很多人眼里,说话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不觉得自己的说话方式有问题。

 

但就像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所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在最亲密的人面前,人往往很容易肆无忌惮,说话行为都充满着莫名的无所顾忌。

 

可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随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会给爱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也给自己埋下了什么祸患。

 

 

网友@玲子曾经描述自己的经历:

 

活了二三十年,从来没有感觉到“家”的温暖。

 

从我有记忆开始,就经常听到他们彼此用反问的方式来回答对方。

 

“我怎么知道”“不然呢”“你说呢”……

 

后来,这种粗暴的语言习惯就像恶性循环又传递到我身上。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做家务不小心磕破腿,我妈看到了就开始碎碎念:

 

“真没用,还会干什么?你以后嫁人了不会做饭,被你婆婆赶出来,我们是不会帮你的……”

 

最后,还要再带上一句嘲讽“早知道就不生你了”。

 

摔的时候我没哭也没喊疼,可是听到那句话的时候,身体瞬间被伤得遍体鳞伤。

 

所以后来,我顶着全家人的反对考到南方,为的就是可以少回几次家。

 

 

我们总是习惯性为不好好说话的父母辩解,说他们是刀子嘴豆腐心,说他们其实是为你好。

 

可是实际上,刀子嘴也是很伤人的。

 

密歇根大学博士Ethan曾做过一项实验,证明:

 

当人在受到语言暴力的攻击时,情绪的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和身体疼痛极为相似,神经系统能体验到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那些随口说出的话,也许不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疤,却把孩子内心捅得支离破碎,成为他们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每回忆一次,就像一次凌迟。

 

一刀一刀割出彼此间的裂缝,也一步一步毁掉和谐的亲子关系。

 

 

常听到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说话是一把刀,很多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但遗憾的是,我们能够伤害的,往往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网上曾经有人总结了一份“中国式家庭不好好说话”的8种常用句型:

 

1.指示型:“你应该……”

 

2.指责型:“你还会干什么?!”

 

3.贴标签型:“你为什么老是这样?”

 

4.不耐烦、冷漠型:“我怎么知道!”“随便、都行。”

 

5.反问型:“你不会自己看吗?”“不然呢……”

 

6.泼冷水型:“我就知道会这样……”

 

7.伤及亲属型:“你跟你妈/你爸一样……”

 

8.攻击型:“你心里没点儿数吗?”

 

 

很多网友看完直呼太扎心了。

 

是的,这些对话场景都太熟悉了,就像一日三餐,融于我们的日常。

 

曾经,我们因为同样的语言虐待,变得自卑,不敢沟通,拼了命想逃离。

 

可是不知何时起,我们也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开始对家人大喊大叫,只想指责不想理解,只会命令,懒于沟通,学不会道谢,也不懂得道歉。

 

把和气留给陌生人,把粗暴给身边亲近的人。

 

可是再深的感情,也经不起一次次的恶语相加。

 

最后,只会让这个家开始有隔阂、争吵甚至是厌恶,直到最后彻底分解。

 

 

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也许有方方面面的因素。

 

但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好好说话。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伤害亲人的时候,也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转换自己表达的方式,就能避免伤害和冲突,把爱温暖又顺畅的融入我们的生活。

 

1.说话时,别光顾及自己的感受

 

想要维持长久良好的关系,取决于彼此的有没有“共性”,能不能换位思考。

 

开口之前,先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看一看,你就会发现:

 

也许她对你的酒后唠叨,是担心你的身体;也许他对你的忽视,是因为连续三天加班的劳累。

 

 

2.愤怒时,请给自己一点时间

 

人在愤怒的时候,最容易失去理智,只想着发泄自己的情绪。

 

可其实,当事情发生时,指责是最无效的一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愤怒时,要先稳一稳自己的情绪,再去做判断,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3.把话说清楚,别往感受里掺杂质

 

很多误解的出现,都是因为话里有话。

 

明明可以鼓励赞美却总是习惯性地打击,明明关心说出来却是责备。

 

可是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有话好好说,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去伤害你在乎的人。

 

4.善用耳朵,它比嘴巴更会说 

 

倾听也是一种爱的语言,但这并不代表,沟通时沉默是金。

 

而是在发生冲突时,用爱和宽容去聆听彼此的需要,更好地理解对方。

 

一个人的包容理解,一个人的适可而止,婚姻才能历久弥坚。

 

 

《一个人的朝圣》里,有一句很戳中我的话:

 

珍惜语言的真情实意,不要拿它们当弹药来使。

 

真正决定一个家庭幸福的,不是房子,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向家人展露的态度。

 

越是幸福的家庭,就越需要好好对待每一位家人。

 

好好说话,多鼓励多理解身边亲近的人,才是一个家最该有的心机。

 

点个【赞】家和才能万事兴,千万别让你的家,毁在不会好好说话。

 

与你们共勉。

 

作者 | 小嗲

图片 | 视觉中国

 

 

 

 

默认标题_每日一签_2022-01-19+17_37_18.png

 


本文转载自十点读书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 婚姻中的独立与依赖:如何找到平衡?

    吴卫  深圳哆唻咪心理咨询(南山店)

  • 抑郁型人格特质的表现和相处方式

    吴卫  深圳哆唻咪心理咨询(南山店)

  •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