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高考前这几件事最影响孩子发挥,90%的父母却都在做!

阅读数 1.3万 点赞数 0

 

04月26日  星期二

农历 三月二十六

 

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 早安!--

 

 

 

 

还有一个月左右就是高考了,无论学生还是家长,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压力大到整宿、整宿睡不着,记性变差...

 

最近上课也没心思,注意力不集中...

 

尽心尽力陪孩子备考,却发现效果越来越差...

 

......

 

 

这些网上反映的情况,让小编想起了电视剧《小欢喜》里的剧情:

 

学霸英子被寄予“清北”的厚望,却在高考前几天越学越抑郁,最后差点走上跳河的绝路。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考量、体力的比拼,更是一场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人生难关。 

 

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天备考阶段,家长和高考生们会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为这次“人生大关”做好准备呢?

 

 

你的孩子还好吗?

 

 

 

每年,中国有1000万以上的孩子走向考场,对于大多数孩子和家长来说,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他们有足够的压力。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花式加油、打气方式,期待孩子们考出一个好成绩。

 

可是你知道吗,一片欢腾的气氛之下,很有可能是问题的隐而不发。

 

 

在一个名叫“走饭”的微博下面,充斥着不少高三党的留言,这些孩子,将一团糟的情绪,悄悄告诉这位已经去世的博主:

 

“我是学霸,看着特别万能,但那是演出来的。”

 

“我好怕高考失败,好怕父母失望,每天做作业到三点,但最近就是怎么都背不住,怎么都算不对,学不下去了,手总是抖,我好怕……”

 

有些孩子,甚至害怕去学校......

 

 

这些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少数人身上,许多考生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里,非常容易出现抑郁、自闭、肠胃不适等一系列异常表现。

 

其实这都是“高考综合症”的症状,高考综合征根据发作时间,它分为3种情况——

 

考前焦虑:担心考不好、 复习不进去、发呆、心慌

 

考中焦虑:心慌出汗、题不会紧张、头脑空白

 

考后焦虑:等待结果时焦躁、不安、感觉考砸了

 

微信图片_20220425162912.gif

 

根据国家卫健委给出的数据,85.6%的孩子都是高考综合征“隐性患者”。

 

尤其近15 年来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平均达到 22.32%,其中初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生,达到29.8%。

 

微信图片_20220425162915.gif

 

“高考综合症”症状有轻重缓急之分,如果“症状”严重,很有可能会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给考生造成遗憾。

 

比如一到关键时刻,一些人就会消化不好、胃痛、拉肚子。

 

这并不是吃的食物有问题,很有可能就是“高考综合症”在作祟。

 

 

一个人如果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疲劳等高压情况下,这些不良情绪会通过大脑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压抑交感神经。

 

这样的变化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失调,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保护胃黏膜的黏液层分泌减少,过多分泌的胃酸可能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导致胃痛。

 

 

长期下来,就容易伤害消化系统,高考呕吐、闹肚子、肠胃病就这样发生了。

 

 

给孩子减压,90%的家长做错了

 

 

 

一般来说,父母给予适度的关心和压力,可以激发孩子大脑思维活度,对考试有益。

 

可一旦过分了,就会影响考试发挥,并波及身心健康。

 

比如很多家庭就会全身心地围绕孩子转,父母总是想询问孩子“复习的怎么样了?”、忍不住要问问“饿不饿?、渴不渴?、累不累”。

 

这些言行无疑是在告诉孩子:高考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全家人都在为你做出努力和牺牲,你要对得起大家的付出。

 

因此,孩子会为此感到更多的压力,也会更加紧张。

 

还有些家长会频繁过度地鼓励和唠叨:“爸妈相信你不比人家差。”、“仔细看题,爸妈觉得你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过多的鼓励和关心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对孩子来讲,父母看似关心的鼓励都是基于想让自己考得更好。

 

如此一来,孩子反而会更加担心: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万一自己失利了如何是好?

 

 

所以在高考前的几天,与其全家围着孩子转、一昧的打气加油,不妨多关注关注孩子的异常反应。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就要注意了:

 

睡不好,甚至失眠;

容易发火,很难和人好好相处;

吃东西吃不好,会胃疼;

尿频、尿急,总想要上厕所;

女生注意内分泌失调导致生理期异常的表现;

......

 

除了以上情绪、生理层面的表现外,考试焦虑还会有认知层面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记忆力减退、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等。

 

症状轻微的话,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减缓压力。

 

 

当孩子愿意诉说自己的烦恼和情绪时,父母一定要去认真倾听,理解他的不安、委屈和自责,甚至包容他的各种情绪发泄。

 

切忌不要武断地回应:“你不要这样想”,“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都是小事情”,“大家都一样,别想太多”。

 

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并未被真正接纳,消极情绪并不会得到缓解。

 

 

此时此刻,父母可以尝试用一些富有共鸣性的话语来沟通。

 

比如:“听起来你好像为此感到有些害怕和不安,能跟妈妈(爸爸)讲讲吗?”、“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我想那确实很让你担忧”。

 

假如情况严重,建议尽早带孩子去看看专业的心理医生,而不是上网百度、乱吃药、拖延等行为。

 

 

作为考生,如果压力过大,可以采用冥想呼吸法。

 

暂时放下书本和手机,闭上眼睛,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姿势,躺着或者坐着。

 

通过鼻腔,慢而深地吸气到肺的最底部,同时慢慢从1默数到5,尽可能地把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

 

然后把手放在腹部,当吸气的时候,去体会腹部慢慢鼓起来的感觉。

 

 

其次,也可以进行自我关怀,主动隔绝外界“贩卖焦虑”的信息,不看手机,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积极暗示进行心理调整,强化信心。

 

以上方法没有作用,考生可以适度的进行一些运动。

 

例如去打球、慢跑、室外走走,就会感觉神清气爽,心情也没那么压抑了。

 

微信图片_20220425163113.gif


这是因为人在运动后能使血流畅通,精神放松,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

 

不过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热身和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夏天天气炎热,不要在不透气的房间里运动。

 

因为体温过高、身体容易发生缺水、缺氧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人们身体的电解质平衡紊乱,血内激素出现各种应激变化,肌肉更容易疲劳。

 

微信图片_20220425171346.gif

 

不少人面临高考,为了能有更多的复习时间会选择熬夜。

 

实际上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

 

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精神不能集中,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力衰退,学习效率低下,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微信图片_20220425163509.gif

 

如果是睡不好或者失眠,可以尝试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比如房间的窗帘要有比较好的遮光性,以免早晨的睡眠被影响,室内温度要适宜;


还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睡前不要玩手机,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摄入咖啡、茶、烟等可能会影响睡眠的刺激性食物。

 

 

   健康早报名医推荐     

 

 

 

如果出现高考综合症:有精神紧张、焦虑、疲劳等情况,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深圳的朋友戳下图 立即预约

↓↓↓

 

微信图片_20220424155812.png

 

微信图片_20220424155849.png

 

重庆的朋友戳下图 立即预约

↓↓↓

 

医生推荐挂号选品模板.png

 

东莞的朋友戳下图 立即预约

↓↓↓

 

医生推荐挂号选品模板 (1).png

 

林清玄在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有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因此小编觉得:高考尽管重要,但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关卡。

 

而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不该仅仅是教孩子考试第一,而是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让他拥有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

 

 

 

aHR0cHM6Ly9tbWJpei5xbG9nby5jbi9tbWJpel9w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身上的包块,不痛的比痛的更危险

 

当发觉身上有不明原因的肿块,不痛且活动性不好时,恶性的可能性会大大提升。

 

 

 

END

 

PmbJZJps_Fzfx[1].png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16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