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注
打开
健康160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紧急提醒】特大暴雨即将到莞!这些自救常识要掌握!

阅读数 9964 点赞数 0

 

 

 注意了!注意了!

5月10日至13日

(周二至周五)

广东将有大范围的

暴雨到大暴雨

局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

 

 

这雨到底有多强?

可以用“三最”来概括

这可能是今年以来广东

强度最强、范围最广、

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水过程

 

重点降水区预测为粤北南部、珠三角和粤东
覆盖面基本是整个广东
都请上点心!

 

据市气象部门最新预测

市气象台很大可能发布

东莞今年第一个红色暴雨预警信号

大家一定要密切留意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注意防范

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预计5月10日夜间到5月13日我市有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过程,三天累计雨量200到300毫米,局部400毫米左右,最大时雨强80毫米左右,强降水主要在后半夜至上午时段,强降水时伴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和局部8级左右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展望14日有阵雨,15日仍有大雨。
 
这次过程将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累计雨量最大的强降水过程。此次过程覆盖面为东莞全市,预计中西部镇街受影响更大。强降雨时段可能与早高峰叠加,对交通影响大,需要做好交通疏导等工作。
 
请注意防御强降水引发的城乡积涝及地质灾害;注意防御雷暴、短时大风及其他次生灾害;户外核酸检测点人员需注意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大风带来的影响;强降雨时段可能与早高峰叠加,对交通影响大,需做好交通疏导等工作;此次过程可能发布橙色及以上高级别暴雨预警信号
 
学生和家长看过来!
 
东莞市教育局也在5月9日发布通报称,学生和家长要提前了解《东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指引》《东莞市“五停”工作指引》,熟练掌握预警信号,当预警生效时,需要根据天气的具体情形做出不同的安排,如上学时段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未启程上学的学生不必到校上课;上学途中的学生应就近选择安全场所进行躲避,已到校学生服从学校安排。

 

 

 

遇到暴雨天气如何防范和自救?

这些知识点,速看

↓↓↓

 

房屋地势低洼进水怎么办?

 

首先要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同时将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
 
如居住环境在低洼院落、平房或是地下室,可采取“小包围”措施,对地势较低的房屋进行加固改造,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进行防护。
 

如遇山洪等地质灾害怎么办?

 

如在河道附近,向高处或利用工具尽快转移。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所以不要呆在河边,如果遭遇此情况,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如在山区,强降雨天气很容易暴发山洪,一定不要渡河,不要在底层疏松的山体下面久留,以防止被山洪冲走。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发现泥石流、滑坡袭来时,马上向沟岸两侧高处跑。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斜坡缓而地面土石完整稳定,无流水冲刷的地段。
 
 

行车遇积水被困车内如何逃生?

 

如遇车辆被积水围困,可根据水位采取以下措施措施。

刚进入涉水路段时,及时打开中控锁,以防浸水后失灵。如能打开车门,迅速打开车门逃生。
 
当车辆水位位于车门1/3时,车门是很容易推开,可以直接打开车门逃生。但当水位已漫及车窗但未高过车窗时,车门无法打开,从天窗或摇下侧窗玻璃逃生。
 

 
当车辆沉入水中后,车头会先到达水底,空气会积存在车尾,要逃到车尾,利用尾部的空气维持生命。深吸一口气,打开车门或砸烂车窗逃出。
 
 

强降雨天气公共交通是否安全?

 

如遇强降雨,尽量不要乘坐地下交通工具,地铁内部进水后,排水泵水闸断电,无法有效将积水排出。
 
乘坐大巴、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用具,如遇洪水围困应及时离开车辆,不要在车内逗留,及时找附近建筑物,室内避险。
 
 

如无法及时获得救援怎么办?

 

尽可能随身携带可移动通讯设备,以防停水停电,房屋倒塌,道路不通的情况,及时发出求救信息。
 
关注救援平台信息,救援组织。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道路不通等原因,救援队不能及时抵达救援地,此时可通过政府、学校等机构开设的网络救援渠道,及时发出求救信息,明确求援位置。
 
 

强降雨天气自救装备有哪些?

 

尽可能准备充足的食物、饮用水、手电筒、急救药物、手机充电宝等应急物品。在易发生山洪、洪水灾害的地带居住的居民,应常备无线电设备,比如收音机,能第一时间接收外界信息。

 
以上强降雨天气自救指南,一定要记牢,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除自救外,公众还需了解救援渠道,自救+求救为安全避险的上上双保险。此外,安全防御还要靠大家平时的努力,多关注预警预报信息,学习防御小知识,紧急时刻可救命!

 

来源/东莞疾控、东莞电台、中国天气、南方都市报、央视新闻

 
全国抗疫专区@2x.png

本文转载自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本文章相关疾病
快来点个赞

相关阅读

  • 抗菌药物使用5大误区,你中招了吗?

    付孝伟  临沂第二中医医院有限公司中医医院

  • 浅谈中医人如何进行中医方剂六方归纳

    李小波  南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留言

    小六在期待你的留言哦~
    健康160网-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