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一位母亲满脸愁容,她9岁的儿子貌似快没命了。
这个男孩叫梅斯特。两三天前,他被一条发狂的狗咬伤——手上、腿部、胯部,一共有14处伤口。若不是在附近工作的泥瓦工及时赶到,将狗打死,小梅斯特则会被这条狗整个撕碎。
十九世纪的欧洲,狂犬病广泛流行而无药可医。古代欧洲人曾尝试「以毒攻毒」——吃疯狗的肝脏,或是,用烧得通红的烙铁灼伤口。这些极不科学的方法不仅没用,还让人遭受双重痛苦。
▲图源:19世纪狂犬病在欧洲广泛流行
人很可能被疯狗、狐狸和狼咬伤而染病
小梅斯特的妈妈虽然是一位没念过书的农妇,但她知道要救自己的孩子,绝对不是靠「偏方」,后来四处打听之下,她一路风尘仆仆带着小梅斯特,找到了巴斯德——
「被疯狗咬伤只能等死。我听人说,就您这儿有办法,指不定能救孩子。我愿意试,出事不怪您,您就试试看吧。」
当时,没有人知道,狂犬病的历史即将在这里被定义,也无人预料,巴斯德即将成为改写小梅斯特命运的“救世主”。
01
他被人嘲笑不懂医学
却首创人工疫苗
当看到满身伤痕的小梅斯特时,巴斯德与这位母亲感同身受,因为他的5个孩子中,也有3个因传染病早夭。
也正是失去孩子的伤痛,进一步激发了他对于疾病起因的探索。
这位化学家到底有多了不得,能让小梅斯特的母亲不远万里找上门。
说实话,当时坚持「微生物致病说」的巴斯德,其实是备受嘲笑的。
在19世纪,人们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十分有限——他们不相信微生物能够让人生病,也不知道病毒的存在。
「微生物比灰尘还小,还没嘴没牙,怎么可能伤人?」
▲图源:《看不见的微生物大作战》
但一次实验室的意外,却让巴斯德成功从化学跨界到现代医学。
那是1878年,在研究鸡霍乱时,助手误将过期2周的毒液注射给了鸡。在注射后,没想到,鸡只出现了一些轻微的霍乱症状,之后便逐渐康复。助手以为自己犯了大错, 赶紧再用新鲜毒液注射鸡,但更让人惊讶的事发生了:
之前打了过期毒液的鸡非但没死,还都活得好好的,而没打过期毒液的鸡却都死了。
巴斯德立刻想到英国村医詹纳。1796年,詹纳用牛痘疱疹的浆液给人接种,使人对天花产生免疫力。
▲图源:詹纳给8岁男孩菲普斯接种「牛痘」疫苗
他意识到:
过期的鸡霍乱毒液,就相当于詹纳采集的牛痘——两者都减弱了毒性,只会让人或动物小病一场,从而拥有抵抗力。
之后,再次接触这种微生物也不会生病。
巴斯德虽没学过医,也没读过免疫学,但他确实太聪明了,像是「开挂」一样:
1879年,他通过控制温度及暴露于空气的时间给致病菌减毒,研制出霍乱疫苗。
1881年,他又通过氧化剂(让物质快速氧化)给炭疽杆菌减毒,培养出炭疽疫苗。
▲底图来源:牛羊接种炭疽疫苗的场景
若说詹纳是发现疫苗的第一人(借助自然界的牛痘防治天花),那么,巴斯德则开创了人工培养疫苗的先河。
问题来了:巴斯德到底有没有法子拯救小梅斯特?
问题的答案毋庸置疑,但研发狂犬疫苗这一路,也几经波折。
02
吸狗的口水 观察狗的大脑
发病者的癫狂终于有迹可循
制作狂犬病疫苗,谈何容易。
但巴斯德思路清晰,他知道关键在于:得先找到病原体(细菌或病毒),再对它进行「减毒」。
然而在发狂的狗的血液、肝脏或是脾脏中,都没有发现病原体的踪迹。
后来他设想,既然疯狗咬人,使人生病,那唾液里会不会有病原体?
但怎么取到疯狗的口水呢?这又把助手们难住了。
正当他们围着笼子干着急时,巴斯德进来了。他叫助手将疯狗拖出来,并将狗的四肢和头部固定在板子上。只见,他顺势拿起一根十厘米长的玻璃管往狗嘴里塞,自己用嘴巴含住另一头,用力地吸了起来。
这可把助手们都吓坏了,赶忙说,「您停下,让我来!」
巴斯德没理他们,继续吸,在吸出半管唾液后,将管子递给助手们,「喏,标本有了,快开始实验吧!」
但这次尝试失败了,经这些唾液注射的健康狗或兔子,都不一定会发病。得到的结果不稳定,只能推翻重来。
巴斯德观察到:无论狗还是人,在得了狂犬病之后,都会陷入癫狂。于是,他大胆猜想:或许脑子才是关键!
后来,他用光学显微镜在疯狗的大脑里发现了异常。果然,疯狗的神经和大脑才是真正的病灶!
△ 巴斯德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图源网络
这下,培养疫苗的原材料——神经组织(如脊神经或是脑髓)终于被找到。
正当他准备像之前做霍乱疫苗那样,将病原体放在培养皿中培养时,却惊讶地发现,找不到狂犬病的病原体!
03
病毒会隐身?
在兔子身上开创狂犬疫苗的先河
为什么找到了病灶,却看不到病原体?
因为狂犬病致病微生物是病毒而非细菌。而光学显微镜压根看不到病毒。直到20世纪30年代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诞生后,病毒才能被人们所看见。
△ 狂犬病病毒(一种弹状病毒,形似子弹)
巴斯德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并非狂犬病病原体
无法单独培养这种看不见的病毒,怎么办?
巴斯德很快想出了新办法:用能被狂犬病毒感染的动物当成「培养基」,将毒素在狗、猴子、豚鼠和兔子身上一代又一代注射。
他发现,兔子是最适合的,用它来做迭代接种传播得到的病毒,通常在一个星期里就能让接种动物发病。
△ 巴斯德在研制狂犬病疫苗时使用了大量兔子
找到了合适的病毒,还需要将它弱化。该怎么弱化?这个问题困扰了巴斯德许久。
一次偶然,他看到徒弟鲁设计的瓶子(后来被称作:鲁氏瓶)——瓶子上面有瓶口,靠近底部的侧面也开了个口,里面是一根兔子的脊神经,用细绳悬挂在堵塞瓶口的棉花上。
△ 悬挂兔子脊神经的「鲁氏瓶」
他瞬间明白:
这样既能避免外界微生物污染,又能通风干燥。并且,减毒效果非常好,悬挂时间越长,脊神经的毒性就越弱。将毒性强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了安全起见,巴斯德制作了从弱到强的狂犬病疫苗,一点点刺激免疫系统。
第一针,先打毒性最弱的疫苗,第二天再打稍微强一点的,然后,第三天、第四天……连续十二天,慢慢过渡到最强的疫苗。这是他探索出来的最安全有效的接种方法。
至此,世界上第一种狂犬病疫苗就此诞生!
04
“开挂”式救人
1年内超2000人注射狂犬疫苗获救
时间拉回1885年7月6日这个盛夏,小梅斯特即将要接种的正是这种疫苗。
这天傍晚,巴斯德独自和这个孩子待在一起。他颇为彷徨,害怕自己的方法不够安全,担心自己做的疫苗会害了这个孩子。毕竟,这种疫苗仅在11条狗身上起作用,前两次在人身上的注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孩子的母亲、医生们以及巴斯德自己都明白:虽然疫苗还处在试验阶段,但倘若不采取措施,这个孩子几天后就必死无疑。
晚上8点左右,医生给小梅斯特打了第一针疫苗,并在接下来连续十几天内,完成了逐渐增加毒性的接种。3个月后,医生宣布小梅斯特完全脱离危险。他平安回家,后来一直活到了六十多岁。
△ 巴斯德不是医生,疫苗接种由医生代为完成
这是狂犬病疫苗在人身上的第一例成功应用。此后,
1885年9月,巴斯德为15岁的朱皮尔注射了狂犬病疫苗。10月底,他完全康复,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同年12月,美国6名被疯狗咬伤的儿童抵达巴黎,获得了救治。
各大报纸争相报道,巴斯德声名海外,世界各地的病人纷至沓来。从1885年10月到1886年12月,共有2682个患者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其中仅有31例因为接种太晚而失败。
前来要求救治的病人越来越多,巴斯德用民间筹来的善款建立了巴斯德研究院。
△ 位于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总部 | Wikimedia Commons
第一个被巴斯德救下的狂犬病人小梅斯特,为报答其救命之恩,来到研究院做看门人。1940年,德军逼迫他打开巴斯德地下墓室大门,他宁死不屈,最终愤而自杀。
另一个被巴斯德救治的孩子——朱皮尔,后来也驻守在研究院。他的青铜像,至今还伫立在研究院里。
△ 朱皮尔担任巴斯德研究院看门人时与自己的雕像合影
雕像再现了当年其为营救孩子与疯狗搏斗的故事
他们在那里守护着巴斯德,同样,也见证巴斯德的功勋。
05
1道“疫苗公式”
开辟征服传染病的黄金通道
疫苗发明之前,全世界每年有上千万人因传染病而死去。在当时,一次传染病大流行就可以轻易灭掉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
詹纳的牛痘疫苗让欧洲每年上百万人幸免于死,人类首次拥有主动对抗传染病的武器。而巴斯德在狂犬疫苗上的进一步研究,则是开拓了征服传染病的黄金通道。
巴斯德的疫苗研究方法像是一道公式。
在这个公式上,世界各国科学家努力开发出一种又一种的疫苗,例如:破伤风、白喉、结核、百日咳、伤寒、脊髓灰质炎、肝炎……让人免于传染病的侵袭,千百万人的生命得到守护。
注:
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精神的疾病——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做法沿用至今。希望大家牢牢记住:
一旦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后,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清理,并及时前往犬伤暴露门诊,根据医生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参考资料:
[1]朱石生 著. 天纵之才(医学大神08):巴斯德与人工疫苗[M]. 新星出版社, 2020.
[2](法) 让-弗朗索瓦·萨吕佐 著. 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M]. 宋碧珺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3](美) 阿瑟·艾伦 著. 疫苗: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救星及其争议[M]. 徐霄寒 / 邹梦廉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End-
「有用就扩散」
本期封面:
信息来源:“深圳疾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