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07月19日 星期二
农历 六月二十一
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在某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 早安!--
“医生,吃上有什么注意的吗?xxx和xxx是不是发物不能吃?”
这个问题眼熟吗?
几乎是所有患者都会问医生的问题,不是关心“这个病痊愈后如何”更不是“未来该如何康复”而是“什么需要忌口”。
民以食为天,生病的时候反而越发地想吃有味道的美食。却被阻止:“哎呀,这个是发物,不能吃!吃了好得慢!”
生病不能吃发物,刚昨晚手术不能吃发物,生完孩子不能吃发物......生活中关于各种「发物」的禁忌,实在太多了……
这让大家都闻之色变的“发物”,到底什么是?今天就来讲下。
发物到底是个啥?
哪些所谓忌口的发物真的不能吃吗?
其实
.
.
.
“发物”
是个伪概念
无论是在现代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里,根本没有“发物”一说。
“发物”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普济方》,文中曾描述,口疮、历节风等忌发物,成熟于清代《外科心法要诀》,其中也说,“生疮者当戒劳动,发物,其证可愈,否则难痊”。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黄帝内经》。
到了现代,秦伯未先生在《中医对于病员的膳食问题》中说过对发物的定义:“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齿肿胀、大便秘结等的荠 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可能,俗称发物。”
自明代以来至今被纳入“发物”这一概念的食物已经囊括了我们生活中所有能吃的食物,而且食物间的相互作用甚至比各种人际关系还要复杂得多。
如果真的所谓的发物都不能吃了,那就只能吃人了!!
为啥古人说要忌口发物?
➤ 其一:缺乏营养知识
古时候的认知手段有限,往往是通过观察现象进行因果联系。常把平时见到的现象总结为经验。
一些所谓的“发物”,其实是部分人群存在食物过敏,比如海鲜、鸡蛋等诱发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 其二:卫生条件差
那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如现代,畜禽肉难以储存,容易腐败或者感染寄生虫,吃完也有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很多食物都被列入忌口名单。
这样流传下来的“发物”,实属“冤假错案”。
「发」是过敏惹的祸?
随着现代医学知识和检验技术的普及,近现代的中医对于“发物”的定义也逐渐集中倾向于类似“过敏源”的概念。
古时被提到最多的都是最容易引起过敏的海鲜、鱼、牛羊肉等含有丰富异体蛋白的食物。而这些物质非常复杂,有些人吃了就会过敏,比如皮肤痒、风疹团等,少部分人还可能拉肚子甚至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有那么多东西被列入发物范畴!
确实有些食物会让你生病时好得慢
如果得了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发病期间尽量不吃海鲜其中含有的异种蛋白,是常见过敏原,容易引起过引起敏反应性疾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如果得了皮脂腺异常相关的疾病如痤疮、酒糟鼻、脂溢性皮炎等,需要控制脂类及糖类的摄入。
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酒类能扩张血管,使皮肤发红,对炎性感染病灶有刺激,易致炎症扩散。
胃肠功能不太好的人要少吃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与辣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要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痛风患者需要低嘌呤饮食;
手术后病人是否需要忌口发物?
很多人都觉得手术后应该忌食牛羊肉、海鲜等发物,不然会影响伤口愈合。这一说法其实并无依据。
实际上,真正影响伤口愈合的是感染、营养不良、高血糖等因素。
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会改变患者的代谢情况,简单来说就是身体耗能会变化。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以分解代谢为主,这时候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足量优质蛋白质的供给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指出,围手术期患者蛋白质的目标需要量为1.5-2.0g/kg/d。而鸡肉、牛羊肉、鱼虾、蛋奶等“发物”,其实都是含有丰富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本身有利于伤口愈合。
你可能会问,一些伤口恢复之后,皮肤变黑是不是吃酱油引起的?
酱油都会说你想多了,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两者绝对是没有因果关系的。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流鼻血仰头没用
END
▍图片来源:giphy.com;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