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二维码或者扫码
关注公众号
08月15日 星期一
农历 七月十八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
-- 早安!--
癌
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字符
一直是世界上难以攻克的堡垒
大家对于癌症
几乎到了“谈癌色变”的程度!
总以为癌症离我们很遥远!!
但事实是: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双双登顶全球第一!
也就是说,在我国,平均每小时有超过540人确诊癌症,每小时有超过350人因癌症死亡。
癌症真的离我们很近。
是时候好好的跟你们聊聊它了!
癌症到底有多可怕?
不少人一经检查,就已经到了癌症的中晚期,这是为什么呢?
人只要活着,体内的细胞就会不断的分裂...新的细胞诞生,老的细胞死去,维持一个循环。
而引起癌症的癌细胞,本身也是属于其中的一个普通细胞,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身体环境突变,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就会有一些普通细胞黑化,就变成了癌细胞。
但是你也不用过于担心,癌细胞的诞生概率很低,而且还会被免疫细胞盯上,当你的身体很健康的时候,免疫细胞如同警察一般会把癌细胞干趴下。
但当你年老的时候,或者身体健康处于很不好的状态下,癌细胞会相当不老实,它生命力顽强,分化能力还快,还经常偷偷地给周围细胞洗脑,很多细胞禁受不住也变节了。
等这个邪教组织壮大起来,影响到了器官的正常工作,我们才会发现它出了问题。
而癌症真正的恐怖之处不仅在于它的“致命性”,比病魔更可怕的是,很多家庭承受不起这个负担,比如:白血病所需治疗费用 10 ~ 30 万,骨髓移植费用 30 ~ 100 万。
2020年我国重大疾病平均治疗费用(单位:元)
警惕藏在你身边的危险致癌因素
从上文来看免疫力差,会给癌细胞提供“入侵”身体的机会。
而年龄也是癌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无论男女,50 岁后癌症发病率就会陡然攀升。
除了年龄,至少还有23种致癌危险因素,时刻盯紧我们,准备趁机而入。
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总结出了中国各省份最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
这份研究使用了中国大陆31个省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数据,共纳入了23种被国际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确定的常见致癌因素。
据统计,行为因素导致癌症死亡在老年人群体中比例较高;而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可归因癌症死亡人数比例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无论男女,年龄多大,都容易被癌症盯上!!
癌前病变都是有可逆性的!!
我们无法阻止癌症的发生,但癌症的出现也不是无迹可寻的。
实际上癌症从来不是一触即发的,因为癌症和许多生活中常见病的病状十分相像,才导致我们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
比如胃癌,它的它的早期症状就是腹胀、没食欲、反酸恶心、呕吐等,所以不少得了胃癌的人都觉得自己只是“老毛病”又犯了,不会多想,更不会特意去医院检查,久而久之拖来拖去,真正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
目前有57.4%的癌症,可以预防和避免,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我们一定要及时,进行筛查、预防的干预,避免癌症发生!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下面几种常见癌症的筛查和预防建议,大家一定要认真看。
➤ 肺癌
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的癌症,202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82万,死亡病例71万,死亡人数一直遥遥领先。
其中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就属于癌前病变,而且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因,二手烟三手烟和油烟是导致女性患肺癌的罪魁祸首。
P.S:在一篇《我国肺癌流行现状及其预防对策》中谈到,上海市对女性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烹调时室内无除油烟设备的女性肺癌危险度比室内无或少油烟雾的女性高约60%。
持续性咳嗽,咳嗽伴有胸闷、气促、大量泡沫痰或不明原因中低度发热;胸痛;痰中带血或咯血等。
高危群人:
● 吸烟指数(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30,或者戒烟时间不足15年;
● 长期吸入二手烟和油烟,女性居多;
●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筛查预防建议:
● 不管是否出现症状,4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都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肺部螺旋CT;(不要用X光片查肺癌,对于小于1cm的小结节,几乎没有检出效果)
● 检查出肺内结节的,根据结节不同特征进行LDCT复查:
● 远离香烟、定期清洗抽油烟机、少在雾霾天出门、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
➤ 胃癌
我国每年大约有40万人被确诊为胃癌,是全球新发胃癌的近一半,外卖、熬夜、抽烟、喝酒......都可能让你成为胃癌的目标。
患胃病后因为疏于检查,很多胃癌发现即晚期。但胃炎到胃癌也不是“一步到位”它也存在一个潜伏期: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就要重视了,癌变的风险很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多为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高危群人:
● 40岁以上;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等胃癌前疾病;
● 有胃癌家族史;
● 嗜吃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者。
筛查预防建议:
● 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1次胃镜检查;
● 戒烟戒酒,少吃高盐食物;
● 尽量分餐用公筷,治疗幽门螺杆菌。
➤ 结直肠癌
结肠癌和直肠癌更喜欢找上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
结直肠癌是一种很爱“伪装”的癌症,由于它的症状和痔疮很像,经常被错当成痔疮,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早期肠癌很友好,发现后可以直接再肠镜下割除。预防肠癌“定期检查”才是关键。
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
高危群人:
● 年龄在30岁以上,近2-3年没有做过肠癌筛查;
● 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
● 家族中有结直肠癌、遗传性息肉病患者;
● 本人有癌症史或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病史。
筛查预防建议:
● 普通人群不论男女,4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 高危人群30岁开始,每年1次大便隐血检测,每10年一次肠镜检查;
● 戒烟戒酒、少吃红烧肉和加工后的肉食品、多吃高纤维和新鲜果蔬:
● 适当运动,维持正常体重;
● 积极正确治疗结直肠良性病变。
➤ 肝癌
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41万,全世界59%的新发案列都来自我国,这些患者中约90%的人在确诊后都活不过5年,死亡病例高达39万。
肝脏是个没有痛感的器官,即使2/3的肝功能受损,患者依然没什么感觉,所以被发现往往都已经晚期。
肝癌发展的“三部曲”: “肝炎—肝硬化—肝癌”,只要我们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是可以有效阻止肝癌发生。
没理由地疲倦乏力、消瘦;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暧气、消化不良、恶心、腹泻、食欲减退、腹胀等;持续3-5天中低度发热;有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等出血倾向;胸闷咳嗽;肝区疼痛。
高危群人:
● 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患者;
● 有肝癌家族史、各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中度脂肪肝、或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 长期酗酒、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筛查预防建议:
● 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女性高危人群,建议每半● 年一次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
● 不要长时间或大量饮酒,不要进食霉变食物;
● 肝硬化患者或乙肝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
● 按规定接种乙肝疫苗,减少慢性乙肝病毒感染。
➤ 乳腺癌
乳腺癌早发现才能早治疗,5年存活率可高达95%左右,乳腺癌一般会经过“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的发展路径。
乳腺癌主要是女性健康“杀手”,每年约有二十万新发案列。顺便一提男性也有几率患有乳腺癌。
乳房出现肿块、乳头溢液、胸部皮肤发生橘子皮改变、持续几个月乳房疼痛等。
高危群人:
●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进行过胸部放疗;
● 有2名以上亲属患乳腺癌,或有男性亲属患乳腺癌;
● 近亲或自身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
● 长期大量饮酒或抽烟,经常熬夜、吃高油高脂食物导致肥胖或超重。
筛查预防建议:
● 女性20-40岁每3年40岁后每1-2年到医院做一次乳腺钼靶检查;
● 高危人群推荐每1~2年进行1次乳腺磁共振;
●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远离烟酒、不熬夜、少吃高油脂食物;
● 避免久坐,坚持锻炼,保持心情愉悦。
当你的身体出现上面提到的症状,可能是癌症发出的危险信号时,不要犹豫,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发现不是癌症当然最好,积极治疗症状问题,避免发展成癌前病变甚至是癌症。
如果不幸确诊癌症,目前癌症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中医治疗等,癌症的 5年生存率已经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
2010-2020年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单位:%)
“随着技术发展,生存率肯定会越来越高”
预防癌症请这样做!
虽然癌症的具体病因,至今尚未完全了解,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受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影响。
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 戒烟戒酒
烟和酒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的重要诱因,所以,控烟限酒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癌措施。
➤ 提高免疫力:
癌症的发生需要同时满足“基因突变”,产生“不安分”的癌细胞,以及“免疫逃逸”,给癌细胞躲过免疫系统监视和攻击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免疫力足够强大,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癌症发生。
➤ 合理饮食 多吃果蔬
减少高盐、高油、高脂食物的摄入,不吃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果。
➤ 经常锻炼 保持体重 避免过胖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表示,胖让13种癌症的风险增加,因此适度的运动,保持体重正常很重要。
➤ 保持良好心态
不要忽视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
➤ 定期体检: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不是等到出现症状后我们才去关注癌症,不管身体有没有不适,我们都该重视癌症筛查。
像肝癌、卵巢癌、胰腺癌等高概率患病人群,更要定期去医院做专业检测
➤ 有病及时就医
上面也说过,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普通体检的体检,很难检测出来。
当你身体某处长时间不适,一定不要拖延,及时去医院。
健康早报名医推荐
健康早报特精选了一批在癌前病变、肿瘤、癌症等方面非常有经验的全国性名医,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相关问题需要咨询或治疗,不要犹豫!
广州名医 戳下图立即挂号/咨询
↓↓↓
郑州名医 戳下图立即挂号/咨询
↓↓↓
北京名医 戳下图立即挂号/咨询
↓↓↓
深圳名医 戳下图立即挂号/咨询
↓↓↓
更多肿瘤全国性名医
戳下图 立即挂号/咨询
↓↓↓
160知识库
每天一条健康小知识!
老咬舌头可能是中风
END
冯高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沈仙姬 广州伊丽莎白医院(广医三院医联体)
健康160